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沙棘油的特性及超临界CO2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沙棘的营养化学成分,对人体功能、产品开发、制备以及可利用的选择性等方面作了,同时对以沙棘籽和沙棘果皮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取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提取出质量高、无残毒的沙棘油的先进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分离器Ⅰ压力9~10MPa、温度45℃,萃取率98.32%。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的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夹带剂等不同操作参数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5-30MPa,45℃,3h;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比较了超临界萃取与传统压榨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从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鱼腥草中萃取制备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建立并优化了挥发油萃取工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30kg/h,原料粒度60目~80目,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50℃,静态萃取0.5h,动态萃取1.5h。挥发油的平均萃取率为1.73%,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与癸酰乙醛的萃取率为0.0106%、0.0300%。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甲基正壬酮的萃取率分别是水蒸气蒸馏方法的20倍、1.5倍,同时完全保留了水蒸气蒸馏所没有的特征成分癸酰乙醛,充分体现了超临界CO2萃取的“绿色”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接骨木果油进行萃取研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接骨木果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5℃,时间3h,CO2流量25Kg/h. 相似文献
15.
16.
超临界CO2萃取桔梗多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桔梗为试验材料,以桔梗多糖萃取物质量和萃取物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设计,对超临界CO2萃取桔梗多糖最佳条件进行确定.试验结果为:对萃取物质量而言,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3.9MPa,萃取温度47.9℃,携带剂乙醇浓度58.6%,携带剂用量17.4mL/10g.对多糖质量而言,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9.6MPa,萃取温度30.3℃,携带剂乙醇浓度0.02%,携带剂用量25.0mL/10g. 相似文献
17.
荷叶超临界CO2萃取物调节动物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荷叶超临界CO2萃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超临界CO2萃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