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水(又称“堪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尊崇或斥责,褒贬不一;作为东方古老的民俗建筑文化的神秘学说,不要苛求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批判的吸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作为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与环境审美模式已构成了多种。理图像为人们所崇拜,它又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1995,13(4):6-8
文章提出应确立长江文化的科学概念及其研究的战略性目标,追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忌走入“大锅饭”多元论。作者预测,长江流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或当会有更为重大的发现:认为长江中游的序列考古发现显现出世界考古史上鲜见的一个“怪圈”;强度应注意研究长江文化中的建筑形态;研究长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焕发东方文化的青春。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对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作了阐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于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以及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文章在阐明“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时特别指出: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应开拓性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文章最后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繁出版有所评价--应视为近十年来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一大进展,它必将对中国建筑研究以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5.
王铎 《建筑》1994,(8):37-38
我们之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风景区的建筑,是因为“文化”的涵盖更为宽广,是全方位的系统构架。事物的产生往往是系统的发展和多方位辐射的交织汇集,认识它,变自在为自由,避免就形式论形式,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文化,广义的理解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理解,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作用部分。风景区的建筑文化,应包括其社会功能属性,工程物质技术,环境场所文化,建筑形态艺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时代,其风景区的建筑文化,显示着不同的文化光彩。东西方盖然不同。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建筑,除了山居、小…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中的“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建筑类型(“文化类”).后者可以看成是一系列条理化、符号化的“行为模式”。“文化与建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表述确实很难。因此.只能通过说“文”解“化”简单地阐述笔者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建筑”和“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青岛海尔观光塔设计理念的“观”与“被观”之视觉体验的解读,分析了海尔观光塔作为纪念、标志性建筑,其建筑理念与海尔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相关联、相隐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丛亚平 《华中建筑》1996,14(3):19-22
文章对“建筑与文化”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ISAC)交流研讨的一些重要问题和观点特别是关系到设计、创作及城市规划与文化的关系方面作了扼要的报道,诸如建筑应与文化相辉映,让中国建筑说“汉语”,建筑如何面对传统,商业大潮中的建筑面向何方,寻找建筑与人文、自然的和谐,建筑师面对业主的困惑,城市发展的再思考等。作者呼吁,建筑业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方能“走出寂寞”。  相似文献   

9.
徐婕  葛家君 《建筑》2012,(3):16-17
建筑伦理文化建设研究,应从理解建筑伦理文化的内涵人题,解析伦理文化与建筑经济发展关系;从而探寻和了解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伦理文化现象,以及我国优秀的伦理文化发展渊源,最终思考如何构建我国建筑伦理文化建设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良镛 《华中建筑》1997,15(2):13-17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吴良镛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2.
开幕式致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会友: 大家好! 以上各位领导的热情讲话,对我们的“讨论会”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期望,我想,我们到会的代表都会感到兴奋、鼓舞而又亲切。诚如郑书记在《开幕词》中指出:“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文化高度来审视建筑才能真正理解建筑。建筑是科学艺术的综合体,对建筑学科的发展而言,建筑文化研究是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杨理事长指出,我们不但要认识过去,重要的还在于激励未来,应是学术活动的正确指向。  相似文献   

13.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5.
李先逵 《建筑》1998,(11):26-27
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等建造物;二是措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艺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建筑实质性的理解,必须要以后二者作基础,站在建筑文化或曰“住文化’懒高度,方能深入堂奥。那种以为建筑不外乎盖盖房子,没有多少大学问、没有多少高科技,这样的看法就失之浅薄了。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性,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对建筑的认识也各执一词,见仁见智。建筑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的本质,至今还没…  相似文献   

16.
时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洋 《华中建筑》2003,21(4):1-3
提出应将时间观引入建筑文化研究,通过阐释明堂与月令时间模式的密切关系及中国园林的生命时间观特征,说明时间观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黎湛 《南方建筑》1998,(2):26-27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神秘,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18.
承陆元鼎先生盛情相邀,1993年,我参加了“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华中建筑》1993年第4期发表了以陆先生和本刊记者署名的《深化民居研究,推进我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CCTH’93)纪略》一文,文章的主旨重在“我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见我现在所要表述的观点是当年陆先生所同意的观点的继续。历史的追溯我想先追溯一下民居研究的历史,就我手头的资料,作了一点民居研究专著(或专论集)成果的粗略统计(见附1)。根据这个统计,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看法。1、近现代…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这是中国易学哲理。“道”、“形”、“器”三层内容表征了中国建筑文化架构中的内在联系,即成形规律。“道’嘱于精神文化内涵的范畴,是抽象的理念意象;“形”属于具象载体,能被视觉感观其形体;“器’属子空间的功能效用。老子关于“诞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瞩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盖与易理之论契机吻含。本人初学中文,后学建筑,知天命之年复研周易之理,方悟出中国建筑文化的哲理盖存于周易文化之中,并将此一文化联系运用于建筑创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邹德侬 《新建筑》1996,(3):21-22
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需要健康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创作”,成熟的建筑文化社团才能向市场提供健康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创作”;开放的社团精神饭后政府人员与参与,建筑师同企业家的合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改善生产环境,以开放的态度走向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