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人才,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上下很多集体和单位都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旨在提高全员素质,提高整体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1对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基本认识1.1什么是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机关属于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对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什么是学习型机关?理论界提出了一些看法,一般认为:学习型机关中的"学习"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是四个强调,即"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  相似文献   

3.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出版,作者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学习型组织".此理念逐步引起国内各界的重视,在此后的几年中,学习型公民、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的提法不断见诸有关文件和各大报刊.党的十六大郑重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由此将学习型组织理念推向了全民.如何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笔者就此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山西水利》2005,21(3):81-82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最新研究成果。21世纪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更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撑和基石。水利系统依据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核心,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实现对机关处室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游建京  崔玲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6):62-64,73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很大成效,改变了水管单位的生存状态,激发了活力。但水管单位在解决经费来源的同时,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水管单位自身的特点,探索和分析了水管单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过程、措施。能够对水管单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产生内在动力,进行自我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黄壁庄水库把创建“学习型水库”作为突破点,在全处上下努力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一以贯之地开展各项学习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环境学习化,学习环境化 管理处党委一班人认识到,要使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人最关键、最重要。但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经组织职工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郭强  刘军 《河北水利》2005,(2):9-9,34
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水利系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水行政能力.推进水利改革和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的一个重要举措。怎样围绕创新这一主题,推进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谈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袁村生 《山西水利》2004,20(3):74-75
禹门口提水工程管理局重视“抓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促进了单位企业化改革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史建华 《山西水利》2007,23(6):77-77,86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推动水利事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即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职业生涯计划,试行国际合作教育培训,制定激励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蒋元初 《江苏水利》2003,(10):38-39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载体,当前,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热潮已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顺应时代的潮流,常州继上海、大连等城市之后,于2001年8月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构想,并于2001年10月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之后,全市迅速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罗明秀  李松柏 《江苏水利》2004,(1):41-42,44
学习.是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说明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项前沿的社会科学理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所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琨 《水电站设计》2005,21(4):100-102
学习型组织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是新形势下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是供电企业尽快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技术性强、安全管理难度大、社会期望值比较高,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因势利导,选准切入点,才能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大坝以下至山东阳谷县陶城铺之间的黄河河段,是黄河下游从逐步形成到具有明显特征的“二级悬河”河段,其中长约163km的东坝头-龙湾河段已全线形成“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基本形态是主槽平均高程高于滩地平均高程,具体可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态,突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明显高于滩地,渐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较高、向背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恢复美国的河口”(“Restore America's Estuaries”)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也是美国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计划。它于1995年设立,目标是在2010年前恢复40.468万hm~2(100万英亩)的河口生境地。介绍了“恢复美国的河口”这一组织的概况和《河口恢复法案》、《恢复海岸及河口生境国家战略》、《河口生境恢复的原则》。受其启迪,结合中国河口的状况,提出了5方面的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制定国家战略、共同做出努力、资金支持、教育与科普,以期为中国生态保护和河口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江苏水利》2005,(3):47-48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正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人类也经历着以“自我”为中心向与自然相互依存、构成有机和谐统一体的渐变过程。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天时代文明发展的主题。传承着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师"--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杰 《中国水利》2006,(5):49-51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系统的主导和核心.代表了这个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还是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都表明.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哲学的高度上过滤和升华.才能奠定它的理论基石。中国的文化是从水文化开始的。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而中国水文化最初的启蒙.又是以“哲学之水”开始的.这正是中国水文化形成和发展、水哲学启蒙与恩辩的独特而久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土石坝设计在过去十到二十年间,经历了许多变革,产生了一些新方法,也淘汰了一些旧方法。导致土石坝设计发生变革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要降低工程造价,而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为了要提高其安全度。土石坝设计方法的改变是一个渐变过程,记述这些变革的文献资料每每落后于现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职工素质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树立市场观念.对政工人员来讲.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更是工作模式、行为习惯的重要变革。我们必须重视市场,研究市场、推向市场.把市场观念转变为工作实践,积极寻求巩固和开拓思想政治工作市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     
《中国水利》2012,(24):29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召开水利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交流推广水利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活动、"强素质促发展"和"五个一"读书活动。形成了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系列讲座、青年文化大讲堂等一批学习品牌。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立进一步开展党员和党组织公开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对26个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61名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将创先争优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20.
抓住机遇创新理念综合治理--"十五"期间的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震 《中国水利》2006,(8):25-27
“十五”期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坚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环境的叮持续维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努力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以及基础前期等各项工作.水土保持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与成就。“十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最快、实施效果最好、投入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