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最近将一套高纯氢生产装置交付给宇部氨工业公司的宇部工厂,且该装置已运转。该装置用气体分离膜可制取高纯氢(99.999%),此乃世界首创。该气体分离膜采用的是聚酰亚胺中空膜,从而使本公司可生产出如此高纯度的气体。至今,用膜分离法还不能生产出高纯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开发出耐热的可作氢气分离膜用的新型芳香族聚酰亚胺,所用的原料为联苯四羧酸,并确立了由生产聚酰亚胺到制备膜组件的一条龙生产技术。这种新型聚酰亚胺与以往的以1,2,4,5-苯四酸为原料的聚酰亚胺相比有许多特点。特别是可制成成膜性和纺丝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溶液,这对于膜材料的薄膜化有重要意义。因为要提高膜的透过速率,必须追求超薄膜化。  相似文献   

3.
制膜条件对聚酰亚胺不对称膜孔径和透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相转换法由聚酰亚胺溶液制备了聚酰亚胺不对称膜,研究了各种铸膜参数对膜的平均孔径和氮、氢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挥发温度和时间以及后处理工艺是制备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主要控制手段。当聚酰亚胺不对称膜的孔径足够小时,表面涂复工艺能显著提高其氮一氢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4.
宇部公司与日本氧气公司联合开发了下一代空分装置——膜式氮发生装置。该装置使用了可有效分离空气中的氧和氮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该装置是从扩大氮应用范围、因劳动力不足而取代钢瓶等出发,对容易操作且紧凑的膜式氮发生装置进行了开发。其特点是膜耐久性高、能长期运转,而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蜡脱油单元中回收溶剂的膜系统即将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实现工业化 .它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在W R 格雷斯公司合作下设计的 ,为此格雷斯公司开发了聚酰亚胺膜 .该装置已成功地完成了 3个月的中试 .润滑油装置中蜡的物流一般含 5 0 %左右的油、分离蜡和油的标准方法是搀入溶剂把油抽出 ,冷却混合物使蜡析出 ,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回收溶剂 .在试验中 ,工业规模的缠绕式膜组件可回收通过装置的 2 0 %的溶剂 ,其余 80 %溶剂通过蒸馏回收 .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去瓶颈和扩大装置能力的途径 .此工艺类似于美孚公司和格雷斯公司开发并于 1998年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部兴产改进以往聚酰亚胺制膜技术和分离膜制造技术 ,采用独自的方法开发成功世界首创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用以往方法制的聚酰亚胺膜因在外表面形成一致的非对称结构 ,使两表面及内部结构从而形成孔径空孔 ,较难制成均质多孔质膜 ,从而使其在过滤器、分离器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阻碍。宇部兴产开发的聚酰亚胺多孔质膜以二苯基四羧酸二酐 (BPDA)和芳香族二胺为原料 ,膜断面方面具有贯通孔 ,且表面无绵密层。膜内具有均质连续微孔 ,空孔率30 %~ 80 % ,平均孔径 0 0 1~ 5 μm ,膜厚 5~ 10 μm ,透气度30秒 / 10 0CC~ 2 0 0 0秒 …  相似文献   

7.
一、复合材料用的聚酰亚胺耐热性膜等用的是缩合型聚酰亚胺,而复合材料所用的是正被开发的加成型聚酰亚胺。最初,作为芳香族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虽然对聚酰亚胺的先驱体聚酰胺酸的适用性作了研究,但由于这种聚酰胺酸存在安全性和伴随亚胺化反应会产生挥发物,所以使得这种复合材料没有得到实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TRW公司考虑了(制备)  相似文献   

8.
杜邦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薄膜分离系统,从炼厂气和石油化学气中回收氢。该装置是第一流的,它最终将成为分离工业气体、食品和饮料加工,以及提浓水溶性废流体等类型的薄膜装置。该公司预计,这种装置的市场将从现在的5亿美元/年增长到2000年的20亿美元/年以上。新的氢回收系统的核心是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9.
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公司最近开发成功可注塑、挤塑成型的热塑性全芳香族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在塑料中耐热性最高,且耐燃性、机械强度、耐磨性、耐辐射性等性能优良,是超级工程塑料的佼佼者,但它有价格昂贵、加工成型性能差的缺点。特别是其中耐热性最高的全芳香族聚酰亚胺的成型加工性能不佳,至今还只能加压成型,加之价格偏高,故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此,聚酰亚胺制造厂家都竞相开展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部工业公司将在不久以后着手生产氮气发生设备。该设备安装有该公司自行开发的以聚酰亚胺为原料的中空纤维膜。新装置所需成本要比采用活性炭的吸附型设备低,且既不产生粉尘,又无噪声。它在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通过聚酰亚胺膜来分离氮气。因此,获得的氮气纯度高达95%~99%。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制备的新方法,介绍了用于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新型聚酰亚胺膜材料的开发,综述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在气体分离和渗透汽化膜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气体分离膜材料--聚酰亚胺,对其发展历史,合成,制膜及气体分离的应用研究了作评术,从四个方面讨论了聚酰亚胺膜的气体透过机理。并与普通膜材料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该膜材料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含硅聚酰亚胺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硅聚酰亚胺最初是由美国 GE 公司开发成功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的产品系列。含硅聚酰亚胺按合成方法可分为缩聚型(C 型)和加聚型(A 型)。C 型是一类热塑性的含硅聚酰亚胺,主要用于阻燃电缆涂层、电器接插件、绝缘薄膜、液晶定向膜、耐高温分离膜、结构粘合剂等方面。在这一领域中,美国 GE 公司和 NASA 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真空技术工业公司开发成功了合成聚酰亚胺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称为“蒸着聚合法”,即原料单体在真空装置内蒸发后就附着在基板上形成聚酰亚胺膜。比过去采用的合成方法简便。过去,聚酰亚胺的合成是把两种单体即均苯四羧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在特殊的溶剂中先制成聚酰胺酸,然后脱水缩合成聚酰亚胺。该公司开发的方法是把两种单体在真空装置内分别放置并加热,真空度为10~(-4)  相似文献   

15.
通常,气体分离技术是独立开发的。例如,氮是在具有多级精馏塔的大型低温装置中以高纯度回收,或者可用吸收、吸附或膜扩散工艺以中等纯度回收。现在,空气产品和化学制品公司(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正在开发一种将膜与深冷工艺结合的综合装置。空气产品公司A. P. Dyer说:“该综合装置在降低投资及操作费用上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6.
PMDA与BDA型聚酰亚胺膜透气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众多优良性能的气体分离膜材料。本文通过比较芳香族型聚酰亚胺(均苯四酸二酐(PMDA)型聚酰亚胺)与脂肪族型聚酰亚胺(丁烷四酸二酐(BDA)型聚酰亚胺)对CO2和CH4的透气性能,初步探讨了二酐及二胺结构对聚酰亚胺膜透气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用蒸镀聚合法成功地开发了耐溶剂性极高的复合分离膜。这项研究是作为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效率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进行的。用蒸镀聚合法制作聚酰亚胺分离膜,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这种膜不但能耐苯、甲苯、己烷等一般有机溶剂,而且也能耐强溶剂,可望用于有机溶剂的脱水等。作为化学气相制造法的一种,蒸镀聚合法制膜是在高真空的条件下,使单体蒸镀聚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新近开发成功一种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商品名“ュ-ピレツクス”。据报道,该产品某些性能超过均酐型聚酰亚胺,已于1983年上市销售。以下对其制法、性能、用途等进行介绍。一、制法ュ-ピレツクス薄膜与Kapton薄膜(均苯型聚酰亚胺)一样,都是缩聚型的全芳香族聚酰亚胺,但两者的结构不同,且制法也有本质上的差别。Kapton是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而ュ-ピレツク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阪的高压气体工业公司开发了采用氢贮藏合金发生高纯氢的装置“MHP-100L”。该装置与以往的高压氢气瓶相比,既轻便又安全,而且不用Prism膜等精制装置也能达到99.9999%的超高纯度,该公司已开始正式销售这种设备。氢贮藏合金具有在降温加压时吸收氢,  相似文献   

20.
日奉丰田中央研究所研制了一种气体选择透过性很高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而且成功地将它超薄膜化达到200~300A^°该气体分离膜能灵活应用于氧和氮,或氢和氨等各种气体的分离浓缩,也能应用于多方面的工厂中。据称,今后该研究所将与外部的专门厂家签订许可证台同,广泛开放该项技术。新气体分离膜的材料为硅系高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