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采用BPSK调制、相干PAKE接收的随机访问多码CDMA(RAMC-CDMA)在频率选择性Nakagami多径衰落、噪声信道(MFNC)中的容量性能.建立系统模型后,推导出了多用户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的条件概率分布及判决平均比特误码率,并以Rayleigh(Nakagami的特例)多径衰落、噪声信道为例,计算了系统容量的数值解.分析表明RAMC-CDMA解决了普通DS-CDMA系统存在的用户可传信息速率受限(过低)的问题,能在不增加射频带宽的前题下为用户提供高峰值速率信息传送,而且保证了容量没有明显下降.文中还对理论分析的关键结果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
在多径衰落信道上FD/SSMA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载波频率分集扩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是一种基于多载波传播,与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存在时间-频率对偶关系的扩频多址通信方案。在多径传输信道下,基于FD/SSMA信号的锐自相关和低互相关特性,本文提出了FD/SSMA系统可以采用路径分集接收的方案。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在多径衰落信道下,采用路径分集方案时FD/SSMA系统的性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多径衰落信道下多载波CDMA信号的频率分集接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多载波码分多址(Multi-Carrier CDMA)扩展频谱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频率分集接收技术。文中首先研究了理想载波恢复、频率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然后提出了用时间频率窗平滑来改善载波相位估计的算法,并对该算法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说明,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的频率分集接收方案与理论上最佳的RAKE分集接收相比,性能略有下降,但接收机结构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4.
双正交多码CDMA系统在衰落信道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DS/CDMA)系统中,为了有效地实现用户高数据率的传输,以适应宽带CDMA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正交多码CDMA系统(称为BMC-CDMA)。相似于多载波调制,传输的高数据泫首先进行串-并转换,然后对变换后的低数据流用双正交码进行扩频调制。不同于多载波调制,各支路扩频信号用同一载波进行调制。并对此系统在衰落信道性能进行了计算,还对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多载波码分多址(Multi-CarrierCDMA)扩展频谱在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频率分集接收技术,文中首先研究了理想载波恢复,频率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多功波码分址系统的性能,然后提出了用时间频率窗有来改善载波相位估计的算法,并对该算法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的频率分集接收方案与理论上最佳的RAKE分集接收相比,性能略有下降,但  相似文献   

6.
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信道传输性能的改进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我国的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信道传输性能还存在严重的劣势,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实用瑞利衰落信道下,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抑制码片内、外多径干扰的能力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在多径衰落信道较强的条件下,与提高扩频增益相比,增加扩频码的码长对于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抗多径衰落性能更加有效,但是扩频增益并非越高越好,需合理选取;证实扩频通信系统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中传输时能有效地克服多径衰落.本文简要分析了瑞利衰落信道模型,并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扩频通信系统抗多径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径衰落CDMA信道,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估计的联合盲特征波形估计与多用户检测方案,分析了两处线性多用户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和线性MMSE检测器)在信号子空间参数下的闭式解及其抗远近效应能力,并讨论了用于联合盲特征波形估计与多用户检测实现的PASTd算法。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衰落信道中Turbo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urbo码以其优异的性能而迅速成为近年来信道编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无线信道的特点,提出了在无线衰落信道中Turbo码的构造方法,并基于非选择性瑞利慢衰落信道模型,分析了Turbo码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移和多径传播的多径落现象,本文首先概述了码分多址(CDMA)数字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DS-FSH扩频多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中的多径分集接收技术的性能,推导了基于最大合并(MRC)等增益组合(EGC)和选择最大(SM)多径分集接收算法下,扩展系统的平均差错概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扩频分集技术可以明显地提高CDMA系统的抗衰落能力,并且指出MRC优于EGC  相似文献   

10.
多径衰落信道下MC-CDMA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C-CDMA方案,该方案取发射的符号周期为切普周期的整数倍,允许各子载波经历多径衰落信道,消除了原方案对切普周期和符号周期的限制,并在接收端可对多径信号进行分离。推导出了在多径衰落信道下改进方案的误码率(BER)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与典型的MC-CDMA方案相比,改进的方案不但又获得了多径分集增益,还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衰落信道下Turbo码在宽带CDM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研究Turbo码在衰落信道下典型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宽带CDMA系统中结合RAKE接收机实现路径分集后Turbo码的性能分析方法.在高斯和衰落信道下,采用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实际系统的模拟,结果表明宽带CDMA系统中Turbo码对抗衰落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径衰落信道下BOC(二进制偏移载波)信号的捕获问题,通过对多径衰落信道建模,运用目前较优越的捕获算法对各信道下的捕获性能进行比较。结合莱斯因子K、多径径数L以及多径延迟,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对B OC信号捕获产生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K值越大,捕获函数峰值越大,捕获性能越好;L值越小,出现副峰越少,捕获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多径衰落的计算机随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地实现用户数据率传输的卷积编码正交扩频多码CDMA系统,以适应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分析了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对无线信道的影响,并分别从时域和频域给出了信号经历信道后的仿真图形,分析了典型时变多径衰落信道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抽头延迟线(TDL)的确定性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通过改变时延功率谱和确定性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此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并用于多种传播环境下的小尺度衰落仿真。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准静态Rayleigh衰落下MIMO-CDMA系统信道容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扩频码为Walsh函数,基于多码检测的极大似然检测器(MLD)和解相关检测器的性能,并和MMSE多用户检测器(MUD)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对不同检测器在一定的信噪比下系统天线数目和信道容量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基于Walsh码CDMA系统容量按MUD、干扰方差已知的MLD,干扰方差未知的MLD和解相关检测器递减,并且后面的3种检测器在大信噪比的时候均有渐进的平台效应;在信噪比较大且一定时,CDMA系统信道容量与天线数目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夏伟  韩江洪 《电信科学》2015,31(2):58-68
将多径分量仿真为随机射线的传播,其轨迹描述为随机桥过程的样本。研究随机射线在渗流网格中扩散的物理规律,以改进物理散射约束,使之有足够样本用于场强时延分布建模。通过实验,模拟不同波长的波束在不同散射体密度的渗流网格内的扩散,得出信道的相干带宽、误码率和场强的统计特征,验证了信号的多径衰落统计特征与相应的随机射线扩散程度有关,随机射线模型能够较大概率地仿真信号多径衰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中的信噪比盲估计算法。采用自相关检测和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在保证接收端参数符合降噪原理的条件下.利用接收信号同相分量的自相关函数实现了较精确的盲信噪比估计。算法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低信噪比情况,在信噪比为0-20dB时估计误差小于1dB。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其主要区别是采用多个并行MC-CDMA分支,每一个分支用一组正交子载波进行调制.在每个分支上,使用相同扩频序列的不同码片调制子载波.这种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传输带宽,实现频率分集.由于该系统降低了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速率,扩频序列更容易同步.最后给出了系统在Ricean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网络编码调制(TCM)应用于市区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直接序列扩频多址(DS/SSMA)系统中,应用DS条件下市区多径衰落信道的等效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分析TCMDS/SSMA系统在该信道下性能的新方法,并将传统的Ungerboeck型TCM才本文所构成的若干种低码率TCMDS/SSMA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