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化石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论述了加快低碳经济、低碳建筑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低碳建筑发展是一项保护自然环境、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低碳建筑技术的价值和应用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应防止建筑领域盲目高技术、高投入的"低碳化";结合生态保护、建筑风水设计,选择合理的建筑围护结构和机电技术,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低碳建筑的科学发展之路。从低碳建筑技术层面就杭州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1112日,两年一次的上海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在浙江湖州太湖阳光(雷迪森)度假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州久盛电气有限公司协办。50家设计院的150位建筑电气专家和代表,51家建筑电气设备厂商的近200位企业家及厂商代表,江苏省南京、苏州和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等建筑电气委员会的同行以及《低压电器》现代建筑电气篇编辑部参加了会议。原现代集团总裁市建筑学会顾问项祖荃、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黄磊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工业建筑节能为研究对象,探讨工业建筑从厂区布局到建筑形体、节能建材和节能技术手段。在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方面达到降低工业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结合优秀案例提出工业建筑节能优化措施,为发展节能环保工业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绿色建筑及能源管理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当前智能建筑在节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源管理系统在绿色建筑应用中分为智能家电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耗监测等部分,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能源的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研究绿色能源在建筑电气系统节能中的应用,可以减缓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建筑电气系统的能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以绿色能源之一的太阳能作为研究基础,结合实际建筑情况将光伏组件安装到建筑的屋顶,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构建。在此基础上,从电气照明设备节能、建筑电气设备节能出发保证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绿色能源在建筑电气系统节能中应用后,其整体经济效益高,节能效果明显,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结构,建筑电气化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筑电气化不仅要提高建筑电气化率,还要发展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长期以来,建筑配用电系统的设计以满足使用者的体验感、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本要求,同时与建筑节能紧密结合。未来为适应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侧高比例渗透和在建筑周边分布式发展的新趋势,建筑配用电系统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其中“光储直柔”是关键。调研了“光储直柔”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光储直柔”的集成示范建筑案例。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发展对城市电力系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戚林 《电器评介》2014,(16):51-5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电气能耗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当前世界建筑电气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无容置疑,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降低建筑电气能耗又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如何科学选择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建筑电气能耗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光伏新能源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当中,在实现较好节能效果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建筑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巨大,但限于目前的能耗监测技术而无法大范围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的特性,提出了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分解方法。基于建筑负荷工作时电流、功率、分相等特征差异,从多个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电力公共数据集中,提取了建筑负荷的三重能效特征,包括功率能效特征、暂态能效特征和稳态能效特征,并形成建筑负荷特征数据库。通过信息筛选、三重特征匹配和比较修正,对建筑负荷进行辨识,实现了建筑负荷的在线分解。在公共建筑的实际验证中,将分解结果与既有的分项计量数据比对,表明该方法对需求响应资源有较高的辨识精度,能够满足建筑级需求响应的能耗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电气》2014,(8):65-65
<正>为积极开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探索、研究和示范,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化并最终迈向零能耗建筑,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参与近零能耗示范建筑的32家节能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于2014年7月11日在北京召开。联盟发起单位一致同意推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为联盟首届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活动     
《供用电》2014,(3):13-13
2014年智能绿色建筑和智能电网国际会议(IGBSG)时间:2014年4月23日~25日地点:台北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会议主要讨论绿色建筑和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智能绿色设备和系统、符合绿色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等多项议题。绿色建筑是智能电网用户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也将在此次会议中涉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的调度、稳定运行与控制面临的问题,讨论了分布式系统应用于电网监控和分析计算的技术特点,引入网格技术作为解决电力系统分析问题的工具。认为电力网格具备整合电力系统现有数据和资源的功能,并能提供分布式高性能计算能力,对于解决我国电力系统超大规模计算分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网基建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了适合电网基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法,并对其信息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架构做了详细的规划和说明,重点强调了企业大数据对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建立标准化的电网基建生产系统、电网运检生态系统及数据仓储的必要性和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电网模型维护与共享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特高压互联大电网环境下各类分析应用对电网模型质量的要求。文中提出面向服务的电网调控模型中心体系架构,设计了模型中心架构下的模型维护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源端透明维护、一致性提交、维护权限控制、模型按需定制等关键技术,实现电网模型源端分责维护、云端统一存储和全网按需共享。所开发电网调控模型中心系统已在多个省级电网调控中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提高多级调控机构之间模型参数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模型交互共享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网规划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了一个基于GIS的电网规划集成应用平台。论文分析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电网规划平台系统结构,介绍了平台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讨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电网规划服务集成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平台对电网规划过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公共电网GIS平台的电网地理图形应用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级公共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独立部署的技术发展趋势突破了传统的直接基于GIS平台开发应用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一种新的以公共电网GIS平台为中心的电网地理图形应用架构,以适应技术发展需要。通过深入分析电网企业GIs图形应用需求,提出公共电网GIS平台应成为一个位置感知与电网感知相结合的应用透明的平台设计思想。将架构涉及的应用系统归纳为4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典型应用场景给出了4类系统与公共电网GIS平台数据共享与功能互动的具体集成方案,实现了各类应用系统与平台之间数据分布和功能协同的优化。该架构方案在国家电网公司“SGl86”工程中得以实际应用,可充分发挥公共电网GIS平台的中心枢纽和基础支撑作用,并保障整个电网地理信息、设备信息和拓扑信息等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省)内电网工程物理架构特性,分析新建工程对电网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构建电网影响物理指标集并基于直觉模糊集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提取深层、间接以及直接的物理效益指标,根据电网投资经济意义,提出电网核心物理架构经济映射。通过电网核心物理架构经济映射,可以进一步核算区(省)内电网工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史雨春  曾亮 《湖北电力》2010,34(4):40-41
根据110 kV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今后几年110 kV电网目标网架结构的总体思路:110 kV电网实现以220 kV变电站为中心、分片供电的模式,各供电片区正常方式下相互独立,但必须具备事故情况下相互支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力网格是网格技术和电力监控与自动化调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力网格具有整合电力系统现有仿真数据和各种计算资源的能力,并提供并行/分布式高性能计算,因此可以协助解决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计算问题.介绍了电力网格的概念、特点及结构,并通过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力系统机电特性并行化仿真示范实例分析,提出了机电特性通用分布式仿真体系.在该体系下,开发了基于脚本的计算环境,在单机/共享内存机/集群机/网格计算模式下自动并行化执行计算任务,实现了基于电力网格技术的动态安全评估数据级/功能级并行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电力通信网络边缘接入的现状和应用特点,在大量研究目前网络技术及通信运营商组网架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适用于承载电力行业无线应用的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网络架构、IP的分配策略及安全防护措施。文章首先从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3个层面分析了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网络架构,然后针对IP地址分配,提出了适合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IP地址分配方式和IP地址使用策略,最后根据企业对网络安全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包括终端安全、网络安全、边界安全及应用层安全等的多种安全措施,为电力及其他行业无线虚拟专网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电网调控系统运行对在线分析提出更高时效性的需求,将流式数据处理、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内存数据网格等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在线分析速率的系统架构,并基于该架构建立了一套面向快速响应的电网在线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有效缩短在线分析从数据采集到完成分析的整体时间,从而能够快速跟踪电网运行方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