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LTE系统中,小区的边缘用户会同时受到邻区同频用户的干扰,需要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ICIC)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传统ICIC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的算法,通过计算边缘用户在单个干扰用户和多个干扰用户情况下的容量,得出邻区基站较为精确的发射功率控制量。参考3GPP标准案例仿真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ICIC算法的相比,该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载干比最优的OFDMA切换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已经成为3G演进策略(LTE, Long Term Evolution)及4G技术的主要多址接入方式.本文研究了现有的OFDMA的切换算法,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针对OFDMA多址技术特点,提出新型的OFDMA切换算法 (SBA, Sub-carriers Bidirectional Arrayed handover).并通过仿真验证新型切换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新型OFDMA切换算法保证了用户在切换过程中的信道质量(CIR,Carrier-Interference Ratio),减少了切换信道的数目,从而提高了OFDMA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徐同刚 《电信快报》2012,(11):32-35
D2D(终端到终端)是一种在LTE(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通过重用小区内蜂窝用户的资源来实现终端到终端通信的新型技术。在LTE中引入D2D后,资源调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体现在资源块的使用上,也体现在相应的功率控制机制上。D2D技术在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干扰问题——普通蜂窝通信模式与D2D模式的相互干扰。通过协调好系统内蜂窝通信与D2D通信之间的干扰,可以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LTE(长期演进)系统中,由于同频组网,小区间的干扰问题成为LTE系统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随着后期运营商大量放号,小区间的干扰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着重研究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对LTE网络质量的改善情况,通过测试分析,验证ICIC ON与ICIC OFF条件下网络的频谱效率的变化。最终验证得出ICIC ON对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提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LTE系统中,小区边缘的用户会受到其他小区信号的干扰.基于这个原因,实际需要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IClC)来解决这个问题.ICIC的目标就是要扩大小区的覆盖,同时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个系统级的仿真来直观的展示出在利用了协调算法后,多输入输出模式下的每个用户的吞吐量,并分析ICIC在不同多输入输出模式下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LTE系统中,小区边缘的用户会受到其他小区信号的干扰.基于这个原因,实际需要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IClC)来解决这个问题.ICIC的目标就是要扩大小区的覆盖,同时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个系统级的仿真来直观的展示出在利用了协调算法后,多输入输出模式下的每个用户的吞吐量,并分析ICIC在不同多输...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ICI)协调技术和ICI消除技术。针对传统软频率复用规划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并且通过迭代ICI消除技术,达到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3G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动态资源分配机制是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保证边缘用户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根据LTE系统的技术特点指出了动态资源分配机制与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资源分配不同的三个特点。然后,从调度和功率控制两个方面总结了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杨真  刘祖军  田红心 《信号处理》2018,34(4):417-426
针对多用户蜂窝网络的下行链路,提出了基于干扰图的干扰对齐算法。首先用干扰图表示蜂窝网络的小区间干扰(ICI)分布,每五个相邻小区划分为一簇。然后在簇内先根据对称信道和不对称信道,分别设计接收波束赋形矩阵将四个ICI对齐到两个干扰子空间,再设计发送波束赋形矩阵与干扰子空间正交。最后通过簇的平移实现蜂窝网络内所有活动小区的干扰对齐。该算法减少了基站和用户的天线数及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消除了ICI、用户间干扰(IUI)及簇间干扰,有效提高了蜂窝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0.
频率复用作为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有效方式已被广为研究。然而,如何在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使频谱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以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为基本多址方式的第4代(4G)系统中该问题尤为突出。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OFDMA系统中的频率复用方法,通过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同时,根据小区中心与小区边缘通信环境的差异,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频率复用策略使频率复用系数接近于1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与未经过频率规划的全频率复用相比,该文提出的频率复用方法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并显著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LTE扇区边缘的重叠覆盖问题,目前eICIC技术尚不完善,静态ICIC技术会浪费很多资源,但是对于重叠区域较小的网络,可以充分利用频率选择性调度,让扇区边缘用户使用的频率自动避开,是一种智能化解决扇区同频干扰的好方法。通过在苏州电信现网的实际案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磊  蒋威 《电子世界》2012,(17):80-81
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需求是主要的需求指标之一。为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必须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而干扰协调是一种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方法。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可分为静态协调、动态协调两种方案,但两种方案在特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缺陷。文章提出一种准动态ICIC干扰协调方案,以减轻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3GPP LTE上行链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葛万成  龚国强 《信息技术》2009,(10):24-26,29
在LTE系统中上行链路采用SC-FDMA方案,下行链路采用OFDMA方案。文中对LTE上行链路的物理层进行仿真研究,并深入探讨了频域均衡(FDE)技术在高速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频域均衡技术在多径环境中显著提高了SC-FDMA链路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LTE系统中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频率选择性调度、小区间干扰协调等各种干扰抑制技术,并重点对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和eICIC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网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5.
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下行链路中采用基于OFDM技术的OFDMA多址方案。但是OFDMA多址方案存在一个重大缺陷:PAPR(峰值平均功率比)过高的问题。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是一种使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技术,具有低PAPR这一显著特性。本文介绍比较了SC-FDMA和0FDMA两种多址方式,分析了LTE系统中SC-FDMA信号实现过程,并且仿真LTE系统中SC-FDMA的PAPR。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带宽的增加,发射信号的PAPR越大,同时对SC-FDMA和OFDMA两种多址接入方式下的PAPR进行比较,得出SC-FDMA具有较低PAPR。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LTE系统中Femtocell与宏蜂窝间的干扰原理,使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Femtocell干扰下宏蜂窝的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研究的系统模型和所用参数,并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干扰问题对系统的性能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每个系统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OFDMA与SC-FDMA技术在LTE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干扰源体现为小区间干扰。文章结合3GPP相关提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LTE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进程,并对相关典型提案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0引言 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步取代了单载波扩频技术(如CDMA)而成为主流的基本发送技术。3GPP最终选择了OFDMA为长期演进计划(LTE)下行链路技术。OFDMA可以进行时域、频域和码域的灵活资源分配和调度,这在CDMA系统中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LTE R8中ICIC技术应用问题,业界提出了AICIC技术。本文阐述了AICIC的原理与实现架构,并通过单小区的定点与移动场景测试,验证AICIC技术在不损害小区整体吞吐量性能条件下,能够较大提高小区边缘的性能增益。同时对基站到集中控制器的时延进行了现网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时延水平完全可以满足AICIC策略制定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系统性能,LTE系统可通过频率复用因子(Frequency Reuse Factor,FRF)为 3的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方案来有效抑制小区间的同频干扰,但在小 区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方面仍有改善空间,由此介绍一种FRF为7的SFR方案,并结合与之相 适应的资源调度策略,可较大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峰值速率,使系统容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