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机理,搭建了管壳式超声波除垢实验台,并通过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变化验证超声波技术的除垢及强化换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增大施加换热器的超声波时间,传热系数将有明显增加,施加超声波20分钟时的换热器传热系数平均提高5.2%,实验表明超声波具有显著除垢及强化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压降优化换热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宏  魏新利 《轻工机械》2006,24(4):158-160
管壳式换热器以其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工作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还不尽完善。在设计中较重要的压降因素往往被忽略掉。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压降,进行换热器设计,以寻求最小费用的换热器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热系数的分析研究油厂有关传热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鑫  相海 《中国油脂》2006,31(6):56-59
对传热壁材质,参与换热的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流体流程,传热面垢层等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从而明确了在不同换热条件下影响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总结出一些强化传热的途径和对换热器设计和选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提出了不同类型换热器传热系数相差很大,因而在同样换热负荷和换热条件下,用不同类型的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4.
板式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工艺性能、并通过比较认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工艺性能明显优于管壳式换热器,在油厂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管壳式滑油冷却器结构复杂、换热效率差,以板式换热器替代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在高压工况下冷却润滑油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分析了造成板式换热器承压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并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压工况的圆形波纹板板壳式换热器。该换热器结构紧凑,承压能力强。设计并进行了以68#汽轮机润滑油与冷却水为介质的换热器换热特性实验。同时分析了实验结果。针对润滑油与冷却水物性参数的差异,文章利用威尔逊法,分离出两侧的对流传热系数,拟合出其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在实验范围内误差在10%以内,适用于所研制的圆形波纹板板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6.
新型空心内管换热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内管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核心结构就是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束中的每个换热管内。各内置1根封闭的空心内管。在该内管外固定有小螺旋导流叶片.并将内管的一端或两端固定于管板或壳体上。该结构可以改善管内循环状态,提高换热强度。具有该结构形式的换热器,同时具备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强度高和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高的优点,是综合性能较为优越的换热器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环行分程隔离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思路,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更新,不仅节约成本,还使换热器换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厂氯化钾车间现有的150 m2管壳式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多次出现管板与换热管接口处渗漏以及换热能力略显不足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原管壳式换热器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更新改造设计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板式换热器选型利用经验估算准确度低,利用软件Access 2010建立板换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等工具开发了热工计算软件。在利用热平衡计算、传热计算和校核计算为主要数学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价值型评价方法。文中重点介绍了价值型评价方法,具体分析了初次投资费用和后续运行费用。结合实际算例,利用开发的软件选择满足热负荷以及压降的板式换热器,得到型号为E100-AF-MH的换热器换热面积最小,型号为BR0.4B的换热器总费用最小。结果表明换热面积与总费用不一定同时最优。文中所用的选型方法结合软件提高了选择效率,考虑用价值型评价方法选出了费用最少的型号,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板式换热器的三维板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计算了该板纹的传热系数和压降,通过传热系数和压降的理论分析,以期探寻模拟出来的流体流动情况与实际所得是否吻合。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到最佳传热速度值为0.5m/s;压降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速度变化不大时,压降的增速比较缓慢;从模拟的云图可得到触点压力的变化情况和流体流动的漩涡流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管排数对球突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管排数的增加,热量/压降(Q/ΔP)和COP值逐渐减少,2排管的Q/ΔP和COP值最大.在Re=1 138~3 415范围内,2排管平均Nu数分别比3,4,5排管增大11.1%,21.7%,23.2%.流场图显示,不同管排数均因球突增强了扰动,而强化了换热,但4,5排管的温度场几乎无变化,说明管排数的增加并不能增强换热.综上2排管换热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吴乐凡  向忠  黄晓东  胡旭东 《纺织学报》2017,38(10):118-123
为提高蒸汽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在水平换热管中插入芯棒的含芯棒蒸汽换热管结构,并通过采用Fluent中两相流模型分析了该结构中芯棒直径对换热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芯棒的插入使得管内两相流流体的平均流速与管道壁面附近速度梯度增大,故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定量而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棒径比值处于0.52~0.57区间范围内时,换热管内蒸汽冷凝率最高及通流截面内速度梯度最大,此时换热效率达到最高,可确保较低的换热管出口温度和稳定的换热效率。此外,场协同性能分析结果还表明,协同角与棒径比值?呈正相关性,且当棒径比值?>0.52后,芯棒对水平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气液两相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对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了热流密度对管内摩擦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压低质量流速下,摩擦阻力降、分液相摩擦阻力系数ΦL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传热系数随着热负荷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热负荷一定的情况下,传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大而减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在不同的热流密度条件下相差不大.研究结论对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CFD软件FLUENT对空压机中间冷却器用开缝翅片和平直翅片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建立管翅结构的局部模型,利用标准κ-ε湍流方程,研究了温度、速度等在翅片附近的分布,并对比了平直翅片和开缝翅片的模拟结果。结果显示:开缝翅片对空气流动有较大扰动作用,在开缝结构附近出现了大量涡流,强化了空气和冷却水之间的传热过程。在同样条件下,开缝翅片空气侧换热系数比平直翅片大8%,而开缝翅片的压力降比平直翅片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D技术的折流杆换热器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折流杆换热器是为了避免管束振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管束支撑换热器,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限于换热器结构的复杂性,其壳程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细节信息还不甚清楚。为了进一步掌握折流杆对壳程流体的强化传热机理,基于CFD技术研究了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为折流杆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宇  谢洁飞 《食品与机械》2016,32(5):98-100,193
基于前人研究得出的高效小型批式粮食干燥工艺,将批式循环粮食干燥机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为板式换热器,以更易得到的100℃高温蒸汽代替800℃烟气,将板式换热器采用更为高效的材料,最后在保证换热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换热器的尺寸。研究表明:改善之后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减少了换热器占地面积以及材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LQJ定型机余热回收装置可以解决定型机废气排放过程中的余热回收,该回收装置利用螺旋管作换热器,废气走管程,所交换的新鲜风走壳程,而且管程内壁经过特殊防粘处理,便于系统的自动清洗。该装置具有不堵塞、换热效率不下降等功能。经过客户一年使用的情况来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