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气体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as-Geochemistry)”于1991年8月12~16日在兰州举行。来自苏联、德国、日本和中国的50余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30余篇论文,进行了有益的学术交流。在气体地球化学的领域中,这也是中国学者提供论文最多的一次国际会议。因此,这次会议既反映了国际上,更反映了中国在气体地球化学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气体地球化学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脱气装置结构科学,操作方便,适用于野外现场处理;检测方法的各技术要素保证了烃类气体脱附充分,检测到的烃类组分齐全。研究认为,当前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不能定义为"吸附烃",它的基本原理和烃类气体提取过程决定了其获取的不是吸附烃,因此原生烃的影响往往造成酸解烃构成的异常真假难辨,具有多解性,影响其应用效果。吸附烃法可以弥补目前常用的一些烃类检测法的不足,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提高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2年5月14~19日,来自全国石油、地矿、煤碳、冶金、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250余位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专家及学者会聚穗城,召开了“全国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是一次全面检阅近年来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提要400余篇,会议期间交流论文200余篇。这些文章涉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16个方面: 1.石油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及生油气理论;2.未成熟油、低成熟油和非常规油有机地球化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气体润滑技术交流会于11月19日至28日由广州机床研究所组织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工厂等从事气体润滑工作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和工程师等共八十多人。会上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最近二三十年,气体润滑技术在国外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仪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建议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五年四月十九日,江苏无锡)各位领导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界各位同仁:2005年4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油田、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292名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聚会于江苏无锡,参加了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25篇,宣读论文158篇,评选出中青年优秀论文22篇,还举办了3个学术沙龙。会议成果丰富多彩,学术气氛活跃,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与会代表形成以下共识。一建国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培育和锻炼,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已经建立起一支一千多人的宏大队伍,分布在全国24个油田的实验室和研…  相似文献   

6.
孔雀1井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烃类的垂向运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从钻井岩屑中获取的烃类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分析了孔雀1井烃类气体的来源及其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运移方式、运移方向等,指出该井志留系储集层聚集了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气藏中的天然气以扩散和渗透方式发生了垂向上的运移,这种运移一直可以追索到地表。认为孔雀河斜坡具有寻找天然气的潜力和前景,该地区的地表油气化探方法应选择直接烃类法。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学会石油专业委员会及安徽石油学会主办的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于7月4~8日在安徽泾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地质部、石油部,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的150多位学者及专业人员。会议收到论文80篇,包括化探理论、化探方法、烃类气体法、汞气测量法及区域性化探成果等。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国内获得的新成果。会议还讨论了化探法的发展方向及近期急需解决的课题。目前石油部在开展化探找油方面收益不小,并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海底沉积物酸解烃类气体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识别烃类气体异常、成因类型和成熟度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酸解烃类气体组合与碳同位素组成同标准模式相比较表明,研究区海底沉积物酸解烃类气体不是来自表层现代海底沉积物生物成因气体,而是来自深部埋藏有机质,可能主要是海洋源岩受热形成的气体,具有少量陆源有机质的贡献。这些烃类气体可能代表了深部圈闭和源岩中烃娄向上渗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钻头破碎地层后,地层中的烃类气体组分由钻井液携带至地面,一部分随即散失在空气中,一部分溶解在钻井液内,检测溶解在钻井液内烃类气体组分的体积及体积分数是发现和评价油气显示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的烃类气体组分溶入钻井液的能力是不同的,只检测溶解在钻井液内烃类气体组分,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井下油气藏。为此,首次提出“溶入系数”概念及求取方法,借助钻井液高温高压旋转模拟装置,进行了不同烃类气体组分在井下高温高压流动状态下溶入钻井液能力实验,得出不同体积烃类气体组分在井下状态下的“溶入系数”。根据不同烃类气体组分的“溶入系数”,可计算出地下岩层某种烃类组分真实含量,更加客观地反映地层含油气信息,有利于油气显示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原油轻烃单体系列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介绍了GC-delta S型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的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方法。该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精度和准度,从各类混合烃类样品中获得大量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数据,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4月16日-19日在江苏无锡市召开,有来自全国各油田、高校及科研院所以中青年为主的290名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25篇,表明了自第九届有机地球化学会议以来,有机地球化学的成果十分丰富,中青年专家已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目前我国有机地球化学领域有近千名科技工作者,分布在全国24个油田的实验室和研究院、10个高等院校和11个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已经从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到了煤、生物、环境和气候几大主要研究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深部烃类流体性质研究、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成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化特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发展方向。今后一段时期,①高有机质丰度沉积物形成和空间展布的分析和预测技术,②发展地球化学与地质一体化研究模型,③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烃类矿床的次生蚀变和改造作用,④各种成因天然气的生成机理、资源潜力和分布预测,以及⑤环境、煤、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中国未来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重点。大会提出:①要重视实验数据的重复性、实验方法的可信性、实验结果的可对比性;②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应该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加强创新力度,促进多学科交叉,走出一条有机地球化学与地质学的综合研究之路,并在未来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至六日,由地质矿产部主持在无锡召开。这是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的一次群英荟萃的盛会。会议交流的成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新、范围广。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24篇,大小会上交流160篇。来自92个单位的335名代表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有成果卓著的中年骨干,还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显示了有机地化队伍正在发展壮大。通过学术交流,反映出近几年来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取得一些重要进展,概括如下:1.陆相生油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对未成熟油、  相似文献   

14.
再谈油气成因和拓宽勘探领域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家石油安全、发展油气地质理论和拓宽油气勘探领域的视角出发,评述了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和香山科学会议第265次学术讨论会――非生物(无机)油气的形成和资源前景,并与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理论者商榷”的作者讨论了油气的成因问题和我国油气资源前景的估计问题。在学术争论和科学发展史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6):890-890
此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的主题是:“新领域油气勘探地球化学”。学术交流分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2种方式。此届会议在与会代表数量、收到论文数量和学术报告场次等方面都创历史之最。纵观历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有关人士认为,这是由我国专业学会组织的学术影响颇大并有效推动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前进的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11月10日至14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讨论会东道主做了认真的筹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国内14个单位为讨论会提供了资助,从而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圆满结束。讨论会收到论文摘要348篇,内容广泛,这表明在上届讨论会闭幕以来的3年多中,我国从事有机地球化学及其相邻学科研究工作的老、中、青年科技人员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17.
总结和评述了烃类气体非生物成因的代表性观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在蛇纹石化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可能生成的地质背景。已经发现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形成与运移,大部分都位于构造活动强烈、地质背景复杂的区域,如何将化学反应机理及其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地质条件相匹配,是涉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成藏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讨论了已有的多种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的判别指标和划分模式,尽管甲烷δ~(13)C的典型分布区间对非生物成因烃类气体的识别非常重要,但需要结合具体的地质背景条件给予合理解释,非生物成因甲烷δ~(13)C可能具有更宽泛的分布区间。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利用烃类气体碳、氢同位素特征来判别烃类气体的成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盖层烃类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用油气地球化学理论和盖层封油气理论,分析了盖层内烃类垂向分布的成因机制.盖层内烃类由“残留烃”和“滞留烃”叠加而成,残留烃主要分布于盖层中部,其组成变化受盖层排烃效应的控制,滞留烃主要分布于盖层的下部,其组成变化受烃类垂向迁移效应的控制.建立了盖层烃类垂向分布成因模式.并探讨了盖层烃类垂向分布规律在盖层研究和气藏追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场分析方法与油气化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分析油气化探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油气化探的实质是对油气地球化学场的研究,而同气地球化学场研究相对较弱是制约油气化探工作的主要因素。油气地球化学场可由各种油所地球化学指标表征,如烃类或次生碳酸盐浓度、荧光强度等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是一个多重(即多变量的)标量。油气地球化学场基本上可视为稳定场,场的空间结构分析对于油气化探尤为重要。而在探讨同气化探异常形成机理时则必须同时研究场的时间演化即时间结构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6日在无锡市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国家海洋局所属科研和生产单位,以及有关院校、出版部门、新闻单位共92个单位33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24篇,大小会议宣读了16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