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初期雨水弃流至市政污水管道可有效减少雨水受纳水体的污染,同时降低雨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成本。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分为容积式、半容积式、切换式、流量式、雨量式等多种型式。从构造、原理、特点等方面对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建筑小区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选用提供帮助,并对今后初期弃流装置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调节、补充城市用水,进一步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基于"有雨初期弃流,降雨持续收水,雨后自动复位"的理念,在现行规范和现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本装置增加了雨量传感器来实现精准弃流;利用控制器控制机械杆,使该弃流收集系统可按预设指令实现自动化;选择绿色低碳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系统动力来源。通过实际工程测试,该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设备运转良好,可为未来工程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低温建筑技术》2016,(6):131-133
针对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高,直接排放会加重受水体污染,提出了初期雨水自动弃流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结构、运行模式,阐述了弃流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了系统不同结构尺寸对弃流有效容积和放空时间等的影响。该系统不需电气控制或人工操作即可实现初期雨水自动弃流,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检修方便,可用于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对相关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路雨水在城镇雨水资源化利用中拥有巨大潜力,但是其初期水质较差。作为一种雨水分流手段,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能有效分离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在分析已有弃流装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容积-流量型雨水弃流装置,并开展了针对性设计及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弃流装置的弃流过程与降雨过程有关,选定弃流标准为考虑2 mm路面填洼损失量后30 min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在试验条件下,满足弃流标准的弃流管直径与降雨强度呈对数关系;弃流装置对SS的弃流效果最好,而对NH4+-N、NO3--N、TP及COD的弃流率相对较低,且装置的弃流效果与相关研究中其他类型弃流装置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系统及针对目的等具体条件而定。此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期弃流控制方法和装置,重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该装置具有容积弃流法和小管弃流法的优点,在较大汇水面和管道雨水的污染控制以及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预沉后的;综合考虑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校园或类似区域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将收集到的全部雨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PP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适用于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回渗、再循环利用.对该系统的施工、安装技术及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青岛美术学校新建工程一期项目雨水蓄水池主要采用PP模块组合水池,外边包裹1层HDPE防渗膜,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主要采用溢流堰式初期雨水分流井,具有质量轻、安装快捷、布局灵活、便于维修管理等特点,其经济、环境效益明显,为同类工程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屋面初期雨水弃流的重要性和弃流方法的选择,对雨水净化工艺进行了介绍与讨论,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初期雨水弃流方案和以人工生态渗透过滤净化技术为主体的高效经济的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初期雨水弃流的重要性和弃流方法的选择,对雨水净化工艺进行了介绍。针对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期雨水弃流的预处理方案,雨水处理采用气浮/消毒工艺,出水可作为小区绿化、景观用水。  相似文献   

10.
徐松林 《云南建材》2014,(9):259-260
随着全球有利用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开发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雨水综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在分析我国雨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然后重点分析了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方法,最后展望了市政道路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