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以毛细管渗流模型为基础,结合边界层理论,建立膜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根据亲油多孔介质中膜状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移方程;改进毛细管模型,推导不等径毛细管模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毛细管半径、边界层厚度和流体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边界层厚度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油黏度增大,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下方逐渐平移,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没有变化.该结果对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取西部某油藏T1层位的岩心,按不同温度下油水黏度比相同的原则配置模拟油和地层水,进行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油水相渗实验.不同温度、测试方法所测相渗曲线对比结果显示:对于该油藏岩心,排除了润湿性、油水黏度比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对相渗曲线的影响,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相渗曲线差异较大,岩石本身性质及测试原理不同可能是造成曲线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油水黏度比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方法测得的相渗曲线残余油饱和度均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和驱油效率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略升,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无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高含水期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以毛细束渗流模型为基础,建立油滴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动方程,进而导出基于微观渗流模型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分析毛细管半径、驱替压力梯度、油滴与水滴的长度比、油滴半径和原油黏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平移;随着驱替压力梯度增大,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增加;随着油滴与水滴长度比的减小,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陡峭上升;随着油滴半径减小,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原油黏度越大,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越快.该结果为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相对渗流率计算公式是基于在西定的,而低渗油层渗流为非达西类型。闻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导出了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渗油藏相对渗透视经曲线中;来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相渗流区范围较;随含水饱和度增大,油相对渗透率递减较快,水相对渗透率递增较慢;非达西渗流使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使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使产水率增大;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杏六区薄差储层典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筛选,采用流动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单层归一化后的曲线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知,杏六区薄差储层具有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小,驱油效率低,共渗区范围较窄的相渗特征。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得出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分为“凸”型和“S”型两种。通过研究杏六区薄差储层的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原油黏度、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曲线可知,驱油效率随渗透率、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层原油黏度的增加而降低。对驱油效率与微观结构孔隙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半径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仅为0.090,驱油效率和喉道半径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37;另外,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中孔隙半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小,喉道半径与孔喉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了油水两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相渗曲线形态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对储层渗透率和相渗特征的影响,发现大庆F油层的空气渗透率随孔隙半径和分选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结构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束缚水饱和度和等渗点饱和度随孔隙半径和分选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结构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水相端点渗透率随孔隙半径和分选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结构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储层物性、相渗特征参数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孔隙结构,利用岩心、薄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对储集层相对渗透率进行分类评价.按照沉积相、成岩相和孔隙结构,归纳总结出4类岩石物理相.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优选prison水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和普适公式油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分别作为研究区水相、油相相对渗透率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计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完全满足评价储集层的产液情况,从而进行研究区长8储层的油、水层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ASP驱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ASP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特性,提出了“达西粘度”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与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从而将ASP/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中水相粘度的确定问题转化为研究流体的残余阻力系数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是测定ASP驱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规律和动态,建立了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根据室内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结构的研究成果,采用聚合物线形体和聚合物聚集体共同描述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变化和渗流特性,同时考虑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不同孔渗条件下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能力、不可入孔隙体积系数的变化、吸附滞留与建立流动阻力的关系等物化问题.利用模型对岩芯驱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岩芯驱油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动态,为疏水缔合聚合物驱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分析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孔隙喉腔结新概念和岩石孔隙喉腔结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岩石孔隙结构和压汞资料证实,得到岩石孔隙喉腔结规律,发展了岩石孔隙喉腔理论。文章阐述了该理论在岩石导电、渗流、压汞、残余油饱和度特性以及油层采收率等方面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