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进 《规划师》2008,24(5):15-19
城乡规划主干法是城乡规划体系的核心,是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理的基础.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法律制度,同时法制建设又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所产生的不同的规划法律制度,都会有其时代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回顾与分析我国解放后城市规划立法变迁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清规划法制建设的精髓,从而认真执行并完善现今已颁布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并努力构建起符合时代精神的规划法制.  相似文献   

2.
周剑云  戚冬瑾 《规划师》2009,25(2):10-14
<物权法>着重明确和保护土地和建(构)筑物等不动产物权人的权利;<城乡规划法>则是明确空间资源分配与开发利用的原则,强调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调整各方面权益的公共权利.<物权法>的权益保护与<城乡规划法>的权益调整看似一对矛盾,实则在共同的公共利益原则下统一.从权益角度认识新区规划与旧区改造在规划实质上的差异,有助于在规划实践中正确把握<物权法>与<城乡规划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傅立德 《规划师》2008,24(3):50-53
<城乡规划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工作正式走上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城乡规划法>的立法只能作纲领性和原则性的规定,因而需要相应的配套法来阐明基本法中有关条款的实施细则.目前<城乡规划法>仍存在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之处,在规划体制、编制、实施管理等方面需要通过配套立法加以完善和深化,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但促进着整个规划界的固有体系、价值导向和编制程序等各大方面,其影响也深入到了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内的规划系统的各个领域当中.以绿地系统规划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将<城乡规划法>的影响在这一领域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新形势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指导思想、自身体系、编制程序等方面所可能受到的具体促进和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施文  殷悦 《规划师》2008,24(5):11-14
关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规划师应具备社会沟通能力,加强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应对公众参与的前置情况.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管理制度,使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得到法规的支持,今后,城市规划将在这一转型期逐步调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迎来了调整机遇.在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进一步加强与城乡规划体系的对应关系,增加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深化绿地分类,增加功能性的专项规划内容的编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解读《城乡规划法》的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于城乡规划管理范畴所带来的是制度性变迁影响,包括规范范畴的再塑和内部规则体系的重构.作为制度变迁, <城乡规划法>的影响和因应性行动,必然受到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制约.并由此对于规则重构提出了立足于渐进过程的分类调整、立足于现实基础的分层调整、立足于合理分工的建构调整的三大规则调整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8.
卢姗 《规划师》2011,27(2):5-7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举办的,以贯彻科学实施<城乡规划法>,推动规划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盛事.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即将颁布实施,这是在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指导北京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形势下指导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健全的规划制度不仅要有利于促进个体城镇的健康发展,更要有利于保障个体城镇与所在区域的协调发展.瑞士以<空间规划法>为依据,划定建设区域与非建设区域,从联邦、州和市镇三个层面对城镇和乡村地区建设开发活动实行分级调控,每个地域层次、每种地域类型都有明确的规划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调控手段;并通过公众参与,维护规划的公正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监督规划的实施.在兼顾地方发展和整体协调方面,瑞士的城乡规划体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乡规划法》的出台表明了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城乡规划的主要发展的方向。本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从尊重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进行城乡规划。  相似文献   

12.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霄 《城市建筑》2014,(11):40-40
本文在借鉴德国“城乡等值”理念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农村的发展需求及政策背景,提出了能够适应于中国国情的、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农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城乡文体设施均等化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乡文体设施均等化发展应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均等化不仅强调过程均等,还包含结果高效的内在要求。常州市城乡文体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过程大体均等,但是结果低效。导致常州市文体设施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软硬件建设脱节、设施服务质量偏低、设施服务内容设置不合理、设施布局密度偏低等。应从增加文体设施布局密度、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和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着手,提高基本文体设施的使用率,满足人们对多样化文体服务的需求,推动常州市城乡文体设施的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已于2009年9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9月29日由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2009]第26号公告予以公布.条例共7章81条,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其公布与实施,是重庆市城乡规划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对于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  相似文献   

16.
袁丽 《中外建筑》2012,(6):112-11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边缘区发展中一系列矛盾显现,并最终表现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不协调。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以空间整合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润朋 《规划师》2012,28(2):17-22
城市用地分类表面上是针对土地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用地划分,实则是基于反映人们目标与意图的土地分类方法。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发挥着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等作用。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施行下所存在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脱节、城市规模控制乏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要求缺乏所带来的公众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都影响到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针对城市发展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起着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丹  王雪松 《江苏建筑》2012,(3):110-112
城乡规划实施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环节,是落实城乡规划内容、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过程。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乡规划实施评价工作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就城乡规划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博 《规划师》2012,28(2):23-28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拓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关注趋多;其强调生态环境优先、统筹城乡发展等理念值得肯定,但其规划内涵较为"模糊"。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可知"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身难以成为一个真实的规划对象,或者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提出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城乡规划体系的本来目标就是统筹各方发展诉求、合理配置土地使用功能,故应当对"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和管控,优化用地分类,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善峰 《建筑与文化》2016,(12):163-164
在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均独立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间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弱化。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以"做好配角、服务主角"为课程定位,以"不求全、但求通"为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与实践在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下实现具有一定"风景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城乡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或后续城市研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