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LiBOB/PC电解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合成了双草酸硼酸锂(LiBOB),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将LiBOB与PC DEC配制成一系列电解液,比较了各种电解液的电导率随温度及浓度变化的规律;用充放电方法研究了几种电解液与石墨负极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采用0.5 mol/L LiBOB/PC DEC(体积比3∶7)电解液的Li/ARG电池循环性能最好,首次循环效率为79.0%.  相似文献   

2.
蒋忠华  杨惠强 《蓄电池》2012,(4):180-183
本文分析了负极板浸硼酸的作用机理,试验了浸不同温度硼酸液对负极板氧化铅的影响和补加硼酸量的方法,针对不锈钢硼酸池存在的铁含量较高等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3.
偏硼酸钠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氢化钠是一种高比能的储氢材料,其水解理论产氢量达10.8%(质量分数),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十分理想.着重考察了水解副产物偏硼酸钠溶解度、饱和析晶状态对硼氢化钠水解性能的影响.由于偏硼酸钠溶解度小,在较高浓度硼氢化钠溶液水解的后期会饱和沉淀析出,少量偏硼酸钠沉淀对硼氢化钠水解速度的影响并不大,热分析及X射线粉体衍射结果表明1 mol的NaBO2通常能结合2~4 mol的水,以Na2B2O4·8 H2O和NaBO2·2 H2O形式存在.受NaBO2结晶水的限制,硼氢化钠溶液的产氢量一般不超过7.3%.  相似文献   

4.
陈姚  杨倩韵  于欣伟  陈胜洲 《电池》2016,(5):251-254
以草酸、硼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锂盐双草酸硼酸锂(LiBOB)。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双草酸硼酸酯(HBOB)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草酸)∶n(硼酸)=2.2∶1.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合成LiBOB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BOB)∶n(Li OH)=1.0∶0.6、中和反应温度100℃,中和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LiBOB的转化率为83.61%。用XRD、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NMR)13C-NMR、1H-NMR和热重(TG-DTG)测试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合成的LiBOB纯度较高,且热稳定性较好。在50℃下,使用Li PF6+LiBOB混合电解液的052545型软包装电池以1 C在3.00~4.35 V循环50次,容量衰减率为7.6%,低于使用纯Li PF6电解液的电池。  相似文献   

5.
讨论SrAl_2O_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中硼酸的添加量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观察到随着硼酸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余辉强度增大,但当硼酸含量超过20%时,余辉反而减弱。而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发射光谱一直呈现"蓝移"。通过材料的热释光谱及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对此给出了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除了一价碱金属阳离子之外,其他价态的阳离子掺杂也常见诸报道.如Fei Qin-Ni等[29]报道的在SrSi2O2N2∶Eu2+中掺入一定量的Mn2+离子,可增强SrSi2O2N2∶Eu2+的发光性能,如图5所示.随着Mn2+离子掺入量的增加,SrSi2O2N2∶Eu2+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当掺入量为0.04 mol时达到最高,继续增加MnEu2+离子掺入量,发光强度开始降低,主要是由于浓度猝灭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离子液体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EMIBF4)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BF4),并采用DSC、线性扫描伏安等方法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两种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在4.3 V左右.以EMIB4 1.0 mol/L LiPF6 5%亚乙烯碳酸酯(VC)为电解液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LiCoO2实验电池,在50次循环(C/15)后仍有91 mAh/g的放电比容量,表现出一定的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极材料LiNi1-xAlxO2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乃清  刘长久  沈上越 《电池》2004,34(4):238-240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025~0.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和充放电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掺铝量对材料的结构和充放电容量均有重要影响,掺铝量为5%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41.5 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x=0.025~0.30)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1 h为宜,补锂量为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硝酸氧化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锡的方法以及对其进行硼酸掺杂改性的研究结果。用XRD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充放电循环实验、交流阻抗等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处理得到的材料,电化学性能差别很大;其中700℃煅烧得到的SnO2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590mAhg/;硼掺杂后SnO2的循环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氰酸酯/环氧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CE/EP/SMA)三元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固化反应的凝胶化温度(Ti)、固化温度(Tp)和后处理温度(Tt)。根据Kissinger方法,求得表观活化能为63.71 kJ/mol;根据Flynn-Wall-Oza-wa法,得到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8.07 kJ/mol;根据Crane方程,得到反应级数为0.89,确定其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a/dt=K(1-α)0.89。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家声称研究出一种提高绝缘纸介电特性的方法,就是把绝缘纸进行酸处理。其方法是用硼酸溶液浸渍绝缘纸。酸类一贯被认为对绝缘纸有害,但硼酸浸渍实际上却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改善纸的介电损耗。纸浆用硼酸浸渍便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硼酸醚,它的分子结构与常规的纸不同。处理过的纸与常规的纸相比,电阻要大十倍。  相似文献   

12.
掺杂稀土Eu对LiMn_2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机械液相活化法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可用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LiMn2O4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掺杂稀土铕(Eu)元素的修饰。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充放电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掺入铕元素所合成的材料具有标准尖晶石结构,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能,较优良的高温性能。该材料在EC DMC(1:1) 1mol/L LiPF6电解液中表现出了较优良的充放电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30 mAh/g。以中间相碳微球做负极时,在室温下经300次循环后,容量持有率大于85%,在55℃下,经200次循环后容量持有率大于80%。同时运用用晶体场理论简要分析了稀土Eu在尖石结构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利用造纸工艺抄造成磁性纸张.考察了二价铁离子(Fe2 )浓度、聚乙烯亚胺(PEI)助剂的用量、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磁性粒子(Fe3O4)填充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纸张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粒子为Fe3O4,并成功地沉淀在纤维上.通过实验可确定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Fe2 浓度为0.06mol/L、PEI与纤维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0℃、熟化时间为60min、搅拌速度为1000r/min.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纸张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Eu3+加入量的硫酸溶液中铅钙合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添加Eu3+后,改善了Pb与PbSO4间转化反应的可逆性;Eu3+的存在提高了铅电极析氢电位;抑制了铅钙合金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的PbOn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阻碍了...  相似文献   

15.
橄榄石型LiMn1-xFexPO4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这些条件包括不同的烧结温度(600℃,550℃,500℃),不同的掺铁量x(x=0.1,0.2,0.3,0.4),不同的研磨方式以及是否掺碳.得到样品的结构和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来表征,充放电性能通过电化学手段进行测试.XRD结果表明,手工研磨合成的产物含有杂相,而机械球磨条件下合成的产物都形成了纯相.随着掺铁量的增加,衍射峰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衍射峰强度增大,峰变尖锐,物相趋于完整.SEM结果表明,掺碳能很好的抑制颗粒的生长.电化学测试表明,当掺铁量x=0.3时,采用机械球磨混料,在600℃烧结而成的掺碳橄榄石型LiMn0.7Fe0.3PO4性能最好,获得了高达130 mAh·g-1的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16.
硫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姝皓  易丹青  刘娟  郑康丽 《电池》2007,37(3):208-21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电化学制备硫酸掺杂导电聚苯胺(PANI)的优化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导电聚苯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制备的最佳条件是:硫酸和苯胺的浓度分别为1.0 mol/L和0.5 mol/L,电流密度为12 mA/cm2,合成温度为30℃.在这种条件下,制备的聚苯胺具有一定的结晶度,其微观形貌为球形,颗粒均匀细致、堆积密实,比表面积较大(127 m2/g),具有良好的电导率(4.15 S/cm)和可逆性,与镁合金组成电池的各项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制备阴极材料的成本、促进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的工业化进程,采用混合稀土作为主要原料.外加SrCO3、CO2O3固相法制备了Ln0.7Sr0.3CoO3-δ(简:LnSC,Ln为混合稀土)复合氧化物.TG-DSC、XRD对LnSC材料的合成过程以及不同温度下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LnSC材料的电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稀土促进了SrCO3在700~950 ℃的分解反应,同时在1100℃时新相Ln07Sr0.3CoO3-δ基本形成.1200℃烧结4 h后合成产物为CeO2立方萤石相与钙钛矿相的共存.该材料电导率在340℃时达到最大值638 S/cm,500~800 ℃时,电导率超过500 S/cm,其电导活化能为7.86 kJ/mol.满足ITSOFC对阴极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2SiO4:Eu^2+荧光粉。通过XRD、荧光光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灼烧温度、Eu^2+浓度、助熔剂NH4Cl、H3BO3、BaF2对合成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预烧温度为1300℃,Eu^2+浓度为0.02mol,NH4Cl含量为1.0%wt时,荧光粉的相对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何劲作  辛娟  闫啸 《电池》2023,(6):605-609
少量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采用不同锂盐[四氟硼酸锂(LiBF4)、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及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与溶剂EC+PC+EMC+EA(体积比1∶1∶1∶2)构建电解液体系,对LiCoO2/Li半电池进行测试,考察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倍率及循环性能,循环伏安(CV)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FEC最佳加入量为3%(质量分数)。在-20℃下,0.5 mol/L LiBF4+0.5 mol/L LiODFB/PC+EC+EMC+EA+3%FEC体系组装的电池,以0.1 C在2.7~4.2 V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13.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6.34%,高于未添加FEC电解液组装的电池。添加一定量FEC,有利于提高该电解液体系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及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1 一种白光LED用钒酸盐基质荧光粉及其制备 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8270A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LED用钒酸盐基质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工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M2V2O7:Eu3+单一基质荧光粉,并采用二次煅烧的方法改善荧光粉结晶性能,提高发光强度.所用原料为Al2O3(99.9%),MCO3(99.9%,M=Ca,Sr,Ba),V2O5 (99.9%)、Eu2O3,同时还加入N2CO3 (N:Li,Na,K)作为电荷补偿剂,所得产物在500nm和600~ 630nm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VO43-和Eu3+的发射,两发射峰复合发射白光,最佳色坐标为(0.324,0.317),非常接近于正白点(0.330,0.330).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反应温度低,所Sr2V2O7:Eu3+荧光粉的色坐标可以通过调节Eu3+的掺杂浓度来调整,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于紫外激发的白光LED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