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IPv6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对IPv6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向IPv6演进的目标结构,以及各演进阶段引入IPv6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IT     
《现代电视技术》2023,(5):12-13
<正>工信部等八部门:加快IPv6等基础设施升级演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共同印发《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IPv6演进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以IPv6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超过1000个支持“IPv6+”技术能力的承载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20个以上应用标杆。  相似文献   

3.
随着IPv4地址即将耗尽,IPv4向IPv6过渡已成为必经之路,IPv4与IPv6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共存期。如何实现IPv4与IPv6共存期的应用互访和平滑演进是实现IPv4向IPv6成功过渡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IPv4向IPv6过渡共存期可能存在的应用场景,并着重介绍了协议翻译技术、隧道类技术以及地址复用技术,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在中国逐渐开始部署,如何组建电信级IPv6核心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IP核心网络演进的原则,然后分别介绍和分析了IPv6网络的多种互通与过渡技术,并列举了国外运营商IPv6核心网络的演进方案,最后给出了总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CNGI网络工程的实施,IPv6骨干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推动IPv6应用的开展,使IPv6更贴近用户,在城域网层面以及驻地网层面逐渐引入及部署IPv6已经势在必行。骨干网、城域网及驻地网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也决定了在引入IPv6方面必须采用不同的演进方案以及技术手段。文章在分析以上3类网络IPv6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目标模型,并论述了向该目标的演进方案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赵慧玲  陈运清  孙琼  王茜 《电信科学》2010,26(8):119-123
随着IPv4地址即将耗尽,IPv4向IPv6过渡已成必经之路,IPv4与IPv6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共存期。然而,由于IPv4和IPv6的协议不兼容,导致IPv4向IPv6过渡时出现不同协议类型无法直接访问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IPv4与IPv6共存期的应用互访和平滑演进是实现IPv4向IPv6成功过渡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IPv4向IPv6过渡共存期可能存在的应用场景,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介绍了常见的过渡技术,并分析了不同过渡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全球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IPv4资源耗尽,要将现网海量的IPv4应用和服务迁移到IPv6是一个庞大和繁杂的工程。详细阐述了当前主流的IPv6过渡技术现状,并对各个主流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不同场景的两条IPv6技术演进路线。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IPv6将解决制约我国通信业发展的瓶颈,推动我国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的步伐。但是,发展IPv6是一个演进过程,IPv4和IPv6将长期共存。首先提出我国发展IPv6可从网络边缘介入的基本策略,并描绘了发展IPv6分3阶段实施的整体目标。在分析从IPv4向IPv6演进的技术选项后,给出了我国发展IPv6的基础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劲  李想 《信息通信》2012,(1):256-257
随着全球IPv4地址的分发完毕,宽带承载网由IPv4向IPv6技术过渡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关于IPv6技术研究的资料和文献已非常多,但对通信运营商宽带承载网IPv4技术向IPv6技术演进策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结合IPv6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如何实现信运营商宽带承载网IPv4技术向IPv6技术平滑演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杨  冀潇 《通信技术》2013,(7):34-36
首先介绍了IPv6技术及IPv6网络的演进过程。在分析了中国IPv6网络发展程度之后,介绍了三种过渡时期常用的IPv4/IPv6共存技术,包括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Network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技术。通过新增IPv6企业网络实例,具体配置并实现了以上几种共存技术,并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最后指出应结合不同场景和需求采用适当的共存技术,制定平稳的网络演进策略才能使IPv6技术更加稳定、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