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氧化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轻度黑臭水体和重度河水中的氨氮。探究次氯酸钠加药量对不同水质水体的氨氮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得出加药量与氨氮去除量的关系。来综合评价次氯酸钠强氧化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标和黑臭河道治理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次氯酸钠处理电镀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出水,研究了反应时间、p H值和次氯酸钠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 H值在6~8之间,反应时间为10 min,次氯酸钠与氨氮的质量比为8∶1和9∶1时,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15和8 mg/L,可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氨氮排放的要求。ORP变化和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有较好的规律性,并在实际工程中实现了ORP控制次氯酸钠的自动投加。  相似文献   

3.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氨氮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有效氯与氨氮的摩尔比n(Cl2/NH3-N)、反应时间、p H值、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Cl2/NH3-N)为1.7,反应时间30 min,p H值7~9,温度15~25℃。同时研究了加入次氯酸钠后的氧化还原电位(ORP),表明可通过ORP的变化为运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氨氮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有效氯与氨氮的摩尔比n(Cl2/NH3-N)、反应时间、p H值、温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Cl2/NH3-N)为1.7,反应时间30 min,p H值79,温度159,温度1525℃。同时研究了加入次氯酸钠后的氧化还原电位(ORP),表明可通过ORP的变化为运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水污染应急的角度,进行了氨氮的应急处理研究.氨氮去除采用常规工艺与预氯化为主要预氧化工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有限,其主要作用仅为去除水中的致浊物质及部分有机物.在投加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药剂之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当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左右时,次氯酸钠投加量为8.4mg·L~(-1),能够高效地去除氨氮,沉后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292mg·L~(-1)(达到国家一级水源水质标准),去除率为68.78%,UV_(254)也有32.26%的去除率;如同时需要更高的UV_(254)的去除率,则可选用次氯酸钠9.6mg·L~(-1)的投加量,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87.20%,水源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123 mg·L~(-1)的水平,同时UV_(254)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5.16%,从而控制THMs和THMFP这些毒副产物形成量在相当低的水平,是最理想的选择.此法在短时间内作为去除氨氮这种毒性很强的物质的应急使用是可行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对微污染水源而言,如投氯量把握不当,则也会产生较多的毒副产物,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构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氧化-混凝工艺处理碱性含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处理某锑冶炼厂排放的碱性含砷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较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对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好;用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较单纯用混凝工艺对砷的去除率高:双氧水、次氯酸钠这两种氧化剂中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对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及处理成本最佳。  相似文献   

7.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相似文献   

8.
杨珣 《广东化工》2023,(20):12-14
氮是地球上所用生命体的必需营养物质。然而水体中氮含量过高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常用的方法包括生物法、高级氧化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吸附法,其中吸附法因其易操作、无二次污染而被认为是目前较佳的处理技术。本文采用化学浸渍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以提高对水中氨氮的选择吸附性。当改性剂NaCl浓度为1 M,改性固液比为5 g/L,改性时间为7 h,得到的改性沸石(N-Z)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在中性条件下,地表水常见共存离子对N-Z去除水中氨氮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镀废水处理难度大、氨氮浓度高等问题,为了验证次氯酸钠对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氨氮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 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当m(Cl2)∶m(N)=5∶1,反应时间为5 min,初始pH值在6~7之间,次氯酸钠对模拟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好,氨氮去除率高达85.5%,剩余氨氮浓度符合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氨氮排放标准,说明了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存在会影响次氯酸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预处理过的实际电镀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研究了NaClO投加量、进水pH、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aClO溶液(有效氯含量6%)50 mL/L,pH 1.50,曝气量0.40 L/min。经本工艺处理的出水氨氮符合国标要求,说明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可行。  相似文献   

11.
ADC发泡剂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差,本文采用次氯酸钠脱除ADC废水中的氨氮.在碱性条件下,将缩合废水经吹脱塔两级吹脱,并用有效氯3.1%的次氯酸钠处理,使废水中氮含量由20 000 mg/L降至60 mg/L.  相似文献   

12.
为使鸟粪石生产废水中的氨氮达标排放,采用折点氯化法加以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有效氯浓度、氯氮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对氨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有效氯浓度为13.9%的次氯酸钠药剂处理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19.14 mg/L的高含盐废水,当pH值为7~8,氯氮质量比为8:1,反应30 m...  相似文献   

13.
采用NaClO氧化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氨氮,对其影响因素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ClO对氨氮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影响其降解效果的因素有NaClO的投加量、氨氮的初始浓度、盐分、温度等。当NaClO投加量为0.6%时,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015 75 min~(-1)。氨氮初始浓度越大,氧化反应效果越差,且初始质量浓度不超过45 mg/L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其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增大。低浓度盐分对氨氮氧化基本无影响,但超过2.0%时,随着盐分的增加,其对氨氮氧化效果的抑制作用增强,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降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氨氮的氧化降解,当温度从10℃增加至35℃的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从0.001 88 min~(-1)增加至0.010 43 min~(-1)。  相似文献   

14.
预氯化与强化混凝相结合用于给水处理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氯化时间、有效氯投加量等因素对次氯酸钠氯化效果的影响,以及氯化与混凝的先后顺序对CODMn及UV254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本试验原水,有效氯投加量为4mg/L,经过30min氯化后,CODMn去除率达20%左右,再经过强化混凝后,CODMn去除率可达50%左右。先氯化后混凝对于CODMn的去除效果总体要优于先混凝后氯化。在低投氯量时,先混凝后氯化对于UV254的去除效果优于先氯化后混凝,但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二者的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均相催化氧化法处理对苯二甲酸工业废水,研究了反应时间、氧化剂投加量、废水pH和废水起始浓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双氧水作氧化剂,均可使废水的CODCr大幅度下降.采用不同的氧化剂时,废水的pH对CODCr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用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的CODCr去除率较高;而在中性条件下,采用双氧水的CODCr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含次氯酸钠水产品加工废水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FeSO4作混凝剂对含高浓度次氯酸钠的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8.5~9.0之间,FeSO4投加质量浓度为3g/L时,BOD5/COD由0.13提高到0.40,次氯酸钠对废水的可生化性影响最小,废水的可生化性得以提高;经过混凝预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约在26.40%~28.64%。生产试验证明,用FeSO4作混凝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保证其后续生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铁酸镍和葡萄糖为原料构建炭包裹的磁性水热炭(NiFe2O4@C)作为可重复利用的高效吸附剂,并催化次氯酸根协同氧化以去除废水中的铊。考察了初始pH、混凝pH、反应温度、共存物和氧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除铊的影响,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仪(ESR)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其除铊机理。在铊初始浓度20 mg/L、初始pH 10、吸附剂投加量0.5 g/L、次氯酸钠投量10 mmol/L时,铊去除率达到99%以上。Ca2+、Mg2+、EDTA、DPTA抑制除铊。吸附过程更适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更适用于Langmuir和Temkin方程描述,最大铊吸附量达989 mg/g。NiFe2O4@C对Tl(I)的去除机理主要为氧化沉淀和表面羟基络合。材料再生实验表明NiFe2O4@C有很好的脱附与再生能力。本研究为废水除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磁絮凝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絮凝技术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试验研究,以CODCr、氨氮、浊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讨论了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降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投加磁粉,再投加PFS,最后加絮凝剂PAM的投加方式最好,磁粉最佳投加量为400 mg/L,PFS最佳投加量为800 mg/L,PAM最佳投加量为8 mg/L,最佳沉降时间为20 min。CODCr、氨氮、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2.5%、22.3%和92.2%。采用该技术既可提高絮凝效果,又缩短了沉降时间,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