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雾凇冰雪画《北国银装》洇润芦凇法创新美学研究,首次解析并介绍了陈侃大先生将中国画洇润技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了他的雾凇冰雪画之中。中国雾凇冰雪画《北国银装》洇润芦凇法创新美学研究,首次解析并介绍了陈侃大先生将中国画洇润技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了他的雾凇冰雪画之中。中国画洇润技法是指墨水着纸向周围散开。韩美林笔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陈侃大先生的中国雾凇冰雪画技法,陆续总结出"陈侃大画法三十六法"。包括"画雾六法"、"画凇十法"、"画冰七法"、"画雪九法"。在这里将要单独介绍的是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先生"画冰"技法。都是描绘冬春交替之际,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开始融化的景象。对我们后人具有难得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墨分五彩"是指用水调浓淡,从而展现出景物的五色之相。中国雾凇冰雪画《瑞雪》中的"墨分五彩"技法,非常典型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创新出了气韵生动的雾凇冰雪的本象。唐代王维的"水墨为上",被誉水墨画开拓者,对后代影响很大。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运用了这种"墨分五彩"的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创新出了气韵生动的雾凇冰雪的本象。  相似文献   

4.
正抽象分为热抽象(抒情抽象)和冷抽象(几何抽象)。下面将要研究的是中国雾凇冰雪画《北疆风雪》热抽象技法。抽象分为热抽象(抒情抽象)和冷抽象(几何抽象)。下面将要研究的是中国雾凇冰雪画《北疆风雪》热抽象技法。《北疆风雪》作品简介在1992年由陈侃大(1936—2005)创作的中国雾凇冰雪画《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陈侃大创造性地描绘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中的"雾""凇""冰""雪",在技法上创造出了"泼雪法""点凇法""线凇法""点式法""大点法""点续法""块式法""面式法""叠加法""光线法""动视法""光波法"等,给后人以极大的影响和启发。文章将详细解析陈侃大先生雾凇冰雪画"雾"的几种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雾凇冰雪画《醒》展示了冬季清晨江畔雾凇雾气交融的景象。光色变幻充满了神奇的空气感。具有着浓郁的印象风格。下面我们将以本源印象经典的《醒》为代表作,研究阐述中国雾凇冰雪画之印象技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6)
《吉林雾凇》是中国雾凇冰雪画的代表作,对其创新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不仅其技法、构图、内涵等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吉林雾凇》对中国画多维技法的创新极具参考价值,蕴含着传统至现代的创新之道,给冰雪画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纵观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从王维始,历经1000多年,水墨拓展与视觉传达都是以远山近水为主,无不透着空寂、静清之意,图式单一。元明清时期画家的兴趣开始转变,南派山水画成为主流,雪景渐渐淡出画题。20世纪近现代雪景山水画,如张大千泼墨泼彩《瑞士雪山》、于志学冰雪山水画、陈侃大雾凇冰雪,使水墨雪景画发展到了又一高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雪景画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弹雪法"作空中雪视觉状态。只是表现南方雪或大或小的空中雪花飘洒而已。成为1千多年来不变的空中雪视觉程式化的传统手法。这种简单的传统手法已经无法满足高寒地区北方雪千姿百态的空中雪视觉渴求。本篇将重点介绍陈侃大先生的"动视法"、"光波法"等空中雪视觉现代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后辈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年轻画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关良先生是中国现代画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文章在略述关良生平经历之后,以他的水墨戏剧人物画《乌龙院》为引线,对他的水墨戏剧人物画风格作一析论,并且提出笔者对其艺术思想的理解,希望对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作一个点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7)
中国画极为重视水墨,水墨也是中国画鲜明的特点之一。水与墨相互托衬,韵味十足。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颜色,中国画有"墨分五彩"之说,指的是"浓、淡、润、渴、白",一笔下去能产生由深到浅再到无的渐变。该文通过分析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对水分的控制、用笔的灵活性和画面整体的表现,阐述水墨人物画技法在绘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梳理画中的疏密、明暗对比和体积的表现手法,说明水墨技法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中国画家人才辈出,国画创作理念丰富,无论是元代倪瓒的"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还是董其昌的"先于自然而后神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中国人的情感与思想。同时,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创作者要结合当下的环境寻找新的演变。该文首先阐述中国画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多个侧面分析中国画的发展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及其技法等方面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2)
如何通过山水技法表现画家的思想,如何获得创作灵感,如何表现画面的气势,该文作者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学习宗炳《画山水序》中的山水画论,以分析中国画的发展规律。该文以山水画的起源为切入点,结合实例阐述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画山水序》中部分注释解析,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进而凸显出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画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由巴黎十三区政府联合《欧洲商报》和巴黎唯艺术文化传播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主题为《高古新梦·中国对联画》西欧巡回展。画展展出高寿荃、古干、刘年新和孟繁锦四位当代中国著名的对联画艺术家作品。他们把中国传统的水墨以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结合中国的楹联文化.把书法、绘画和楹联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支独特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6)
水彩画和中国画在绘画意识形态和表现技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泼墨相比,西方绘画的泼色法大有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在绘画颜料上,水彩和水墨都是通过水与色配合,通过干湿浓淡等不同技法,营造千姿百态的物象。无论是水彩画还是中国画,均是利用艺术要素绘制成图画,从而给人以独特审美感受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7)
对于表现技法来说,浓墨重彩只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唐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较早的重彩画,主要是以工笔的形式表现出来。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星宽教授的浓墨重彩画,在用色用墨、画面构成、物象造型等特征上与传统的中国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风格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面貌,为水墨重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积极且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2)
谢赫的"六法论"为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观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黄异体"的出现,标志着工笔花鸟画的技法日趋成熟。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交流与融合,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境遇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和疆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3)
在《庄子》中,有一些故事揭示了"技"与"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中,同样存在"技进于道","道"是"技"熟练到最高境界的结果,技法是伴随着"道"的审美趣味不断发展且日渐成熟的,"技"与"道"共同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5)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迭出的同时,中国现代水墨画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如今,中国水墨画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西方油画的技法与理念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画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国现代水墨画不仅在表现手法上异彩纷呈,在表现内容和使用材料方面也在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目前对于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这种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是值得鼓励的。只要能找到生存的沃土,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必将生生不息。文章通过对现代水墨画的革新和拓进研究,阐述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3)
文章首先论述了《韩熙载夜宴图》产生的时代背景、绘画语言及其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然后具体介绍该画绘画语言的突破性。在人物画中,人物是关键,尤其是主体人物,并且遵循"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背景是由简到繁地变化的,由无背景到有背景,然后用来衬托人物。人们一般用构图、色彩、用笔分析技法,笔法分析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