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集中体现,不仅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与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有着直接关系.其在拓展建筑设计思路、丰富建筑设计方法等方面,往往能够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建筑设计置于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语境考察,这一复兴与发展的轨迹以童寯、刘敦桢、郭黛姮、张锦秋、汉宝德、冯纪忠、贝聿铭以及王澍为代表,而王是将它发扬光大并在建筑学的多个方面贡献于世界现代建筑的最突出的一位代表。这一方面因为其探索规模更大、类型更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中国文人建筑空间与时间传统的发掘。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适性空间和现在时态时间,王澍注意表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象,他的建筑空间设计体现出对文人园林与绘画的理解;而将旧有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则创造出一种现在完成时态的时间体验,这也是中国文人艺术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4.
当代“全球化”对地域建筑产生日趋严重的同一化影响,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怎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优秀的现代地域性建筑。本文结合湖南吉首大学齐鲁大楼的建筑艺术设计,探讨了现代地域建筑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镛1建筑创作的困惑中国大规模城乡建设,成绩伟大、优秀的作品时有出现,但普遍建筑设计水平、建筑创作的方向颇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并且致力于打造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文化.如现代城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众多仿古建筑,实际上就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行业内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在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由于在设计上往往不重视地域文脉和自然条件而逐渐丧失了其初始的活力,但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当代乡土作为多样化建筑倾向之一,必将得到发展。本文以黄山市“徽州文化博物馆”概念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就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居住文化,推动中国居住文化的创新,对现代家庭装饰装修过程中,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风格特点,人文意识,伦理观,以及传统建筑装饰蕴含的美好愿望,传统建筑装饰崇尚自然的意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地域性建筑主要以地域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支撑而创作设计的建筑.从某种程度来讲,地域主义也就是乡土地域主义,即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这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积累而创造的结果,在建筑设计中可通过乡土建筑与地域性元素寻找创造灵感.以建筑为载体,对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2005,(U05):22-23
泰州有着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特色鲜明,人民广场位于泰州新区的行政中心,周边是现代化的建筑与城市景观,传统的城市文脉与现代的城市发展如何平衡,不仅仅是对泰州,也是大部分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挑战。DA在接手项目后,仔细调阅了泰州的一些史料,其中发现,泰州之名取意于“安泰之州”,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平与安泰是一座城市应该提供给市民最大的承诺与保障,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泰”安,充分浓缩出了泰州的特色。我们以“泰”作为广场的主题,将中国古篆书中结构对称,曲直兼备的书法体作为景观设计的图底,将其藏入供市民未来使用的广场之中,实现藏“泰”于“民”的设计理念,而这一理念,恰恰是泰州的城市精神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场通过“泰”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城市建筑的相关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结合当今世界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对现阶段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建筑设计时以人为本,遵循建筑的演变规律,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城市建筑的健康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的地域性建筑,因为西方建筑文化的强势来袭,中国的建筑文化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思。因此,中国建筑文化趋向了西方建筑文化。本文主要对地域性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江苏高原生态园会议中心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新建筑的设计如何满足现代使用要求。通过对藏式传统建筑元素的借鉴和进行应用,阐明了新建筑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