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怡瑾 《中外建筑》2014,(7):134-136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一种景观类型,具有独特的功能需求和文化体现。校园景观除了要满足大学这个属性的功能需求外,更要体现该学校的办学特点、文化传统、历史、时代特征和学生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如何将文化和景观更好的融合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从文化元素的提炼到最后以景观的方式呈现的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斌 《福建建材》2020,(1):39-40,102
校园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引进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为例,从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规划,分析了构筑物与景观小品设计、植被配置方面的具体营造方法,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校园是学生们成长和学习的乐园,是学生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能够展现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在校园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之间的差异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情,每一个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情怀。但是,现在许多学校都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盲目地模仿西方建设设计,对于自身的文化内涵没有加以体现,缺失了自身的景观设计特色。在未来的校园景观设计中,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色来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校园景观,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温馨的学习乐园。本文主要探讨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首先分析了我国一些校园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随后论述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意义,最后提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合地域文化的具体措施,并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4.
校园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菲 《山西建筑》2008,34(8):64-66
针对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校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提出了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以提高校园景观的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彰显学校精神,促使学生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阳 《城市建筑》2023,(16):118-120
文化是校园之魂,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不少校园景观设计表现趋于雷同,缺乏特色。研究立足于成都师范学院校园景观现状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提出提升校园文化底蕴的建议,从而实现校园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底蕴融合,校园景观与科学规划统一。  相似文献   

6.
古语云:无水不成园,无水不成居。水元素是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元素,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建筑和校园景观中,为空间环境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活力与灵动,并逐渐成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角。该文通过对校园水文化、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进行初步分析,对建设生态节约型、趣味型、有文艺范儿的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结合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实例,并着重以河海大学校园水体景观为例做具体分析,得出在校园水文化基础上进行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体现;历史文脉在校园景观中的传承;学科特点在校园景观中的传达三方面入手,深刻分析了专类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特色表达的方法与形式。并着重阐述了专类院校校园景观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新时期专类院校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际院校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具有鲜明办学风格和学术特色,通过塑造文化软实力,影响国际学校学生的竞争能力,大力推动了国际学校学生的素质与技能的发展。为了凸显这种独特的文化空间,必然要创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思路。本文从地域性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详细研究二连浩特市国际语言学校的校园文化景观特征,总结出国际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在今后的校园更新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及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雪  郝培尧  董丽 《景观设计》2012,(1):98-101
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强调了校园精神的源远流长.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也起着无形的推动作用。而在校园景观形成校园文化特色的长期积累过程中.校园的景观建设和植物景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植物本身对文化特色的体现与传承.还是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合使用,都对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体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营造环境、凸显学校办学理念、隐性育人的价值。针对诸多校园中的景观设计单纯将学生置于被教育面,忽视了其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校园景观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问题。文章提出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立足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未来发展目标,重视景观设计的教育性和共生性,以既彰显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又体现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思路进行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景观成为新时代大学建设的立足点。但是我国一些大学校园在景观建设方面缺乏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联系,校园环境只有共性而缺乏个性,校园景观如出一辙。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盲目追求校园的规模与形式,忽视新老校区之间的文化传承,导致现在一些大学的校园景观建设脱离了校园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有关清华校园建设的成果较多,但清华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则未见论述。利用墨菲档案(Murphy Papers)中有关清华学校规划与建设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及多种民国文献关于校园景观的记载,分3阶段研究清华园向近代大学转型过程中早期校园景观的形成过程,讨论清华早期校园景观的4个特点,即因借自然条件、在保留中国园林意匠的同时融入西方校园景观设计元素、善用植物花木进行色彩和空间搭配及古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  相似文献   

13.
罗世琦 《城市建筑》2014,(2):193-193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关键。随着当前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校园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将校园文化意蕴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当前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四川龙安中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基于校园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0)
校园景观设计是校园整体形象设计的关键,校园景观设计除了要创造宜人的景色,更应创造户外游憩、师生交流的空间。因此,此次校园景观改造设计运用高差变化,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到户外感受大学文化,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5.
校园景观因其教育属性有别于城市景观,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审美熏陶和精神引领作用。新时期教育理念要求校园景观设计实现"环境育人",笔者从功能、审美、精神这3个层面展开讨论环境育人的机制,并提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把握景观环境与规划、建筑的整体关系,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房元民 《城市建筑》2012,(17):195+203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大学老校区(鼓楼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为例,从校园景观规划的轴线与空间、老建筑造型与风格、校园雕塑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校园景观设计的可鉴之处,为未来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145-148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从人类感受出发,以人与环境关系为研究主体,探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兴学科。环境心理学关于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包括了环境认知理论、环境行为理论和易识别环境特征。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实际存在校园景观中心不突出,缺乏校园公共意象,实用性缺失,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不和谐,场所、路径设计不合理,不易识别的问题。校园景观设计应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校园景观,完善校园公共意象,设置清晰的校园景观环境要素,将人工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使二者和谐统一,提升校园易识别性,使大学校园景观与大学自身的功能定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不应该停留在视觉艺术审美上,应该加强其涵盖的文化价值,拒绝盲目复制,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内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强调校园景观的文化意义,建设有文化价值的校园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9.
阳雪 《云南建筑》2013,(3):145-148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迪庆州直学校新校区现状、景观规划理念、景观设计原则构思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校园景观的塑造不仅要满足美化环境的需求,更要很好的展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探讨面对高寒、高海拔特殊气候环境,植物种类较少,如何提高校园整体绿量而做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玉兰 《江西建材》2014,(14):201-201
对下一代的培养应把握好最佳时期—小学阶段,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培养,更要注重利用环境对学生培养的产生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绝大多数时间学生都是在学校的大家庭中生活的,因此,将校园景观设计成积极向上、富有乐趣和知识的大课堂,对学生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以儿童教育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如何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能够表达情感、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爱好、提高整体素质的校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