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高强度复合组织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强度复合组织钢 RS50的工业性试验结果。通过采用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使 RS50钢具有细晶粒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其成型性、闪光焊接性和疲劳性能优良,达到日本同类钢板的水平。制成的汽车车轮已通过强化道路试验,正式投入批量装车使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用分析电镜,电子探针对 WCF-62连铸钢及锻件用钢进行了现察。为此钢的成分、工艺定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李抒  李见 《钢铁研究》1989,(3):42-47
本文研究了一种低碳低合金钢 WCF60钢(0.07%C—Ni—Cr—Mo—V—B)的贝氏体的类型及其转变过程。发现该钢有两种类型的粒状贝氏体,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出现不同的形态,块型粒贝仅出现在高温区,条型粒贝出现在整个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前者可能由块状转变形成,后者与上贝氏体形成机制一致。  相似文献   

10.
钢中氢、氮、氧的来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海潮 《炼钢》2000,16(2):38-43
比较了国内外钢中氢、氮、氧的水平 ,叙述了国外对纯净钢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 ,分析了钢中氢、氮、氧的来源 ,讨论了氢和氧的变化规律、吹氧过程中氮的变化以及碳和氧的关系 ,提出了减少钢污染的有效方法 ,总结出净化钢液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贵杰 《钢铁研究》1989,(3):108-109
据巴西公司1987年“CBMM”资料报道,最近,在通常所说的双相钢中已获得了极好的成型性。这种新产品已经难免在工业规模上以冷轧薄板或热轧带钢形式生产,但是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在连续退火线上进行最后的热处理。最初,由 Coldren 等人在碳钢、Mn-Cr-Mo 钢基础上研究了直接通过热轧生产双相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强度渗碳齿轮钢17CrNiMo6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锡 《四川冶金》1993,15(3):36-39,87
本文对高强度渗碳齿轮钢17CrNiMo6进行对比研究。生产实践表明,其性能指标良好,达到西德同类产品的实物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室和大生产试验,确定了微钛处理45钢的Fe-Ti加入工艺,终脱氧铝加入量和Fe-Ti加入量;研究了微钛处理对45钢的机械性能、疲劳性能及热加工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微量钛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强度齿轮钢的现状,最显著的特点:①采用提高压缩残余应力的方法,来提高耐疲劳强度的性能。②降低Si等元素含量,减少渗碳时的内部氧化。③合金成份的设计喷丸处理相结合,以提高齿轮的强度。下面介绍日本六家钢铁厂生产的高强度齿轮钢的情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理扬  李俊  左良 《钢铁钒钛》2004,25(4):15-19
论述了国内外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发展趋向。简要介绍了合金化热镀锌IF钢的传统强化方法和新强化技术的应用,并指出该钢种主要是在保证优良成型性能的前提下逐渐向高强化方向发展;详细介绍了340MPa级别合金化热镀锌烘烤硬化钢的开发情况,指出该钢种主要向易成型、抗粉化和抗时效方向发展;简要介绍了合金化热镀锌低碳当量型高强钢和双相钢的开发进展情况,指出该钢种主要向易成型方向发展。还简述了目前合金化热镀锌TRIP钢的开发进展情况,并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汽车用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特别是高强度级别的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以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18.
19.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晓  孟祥康 《钢铁》1994,29(6):53-58
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综合力学性能的中碳Si-Mn-Mo系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给出了成分-性能关系,测定了CCT图,考察了低温回火对性能的影响。组合分析表明,该钢在轧态下是一类以无碳化物的特殊贝氏体-准贝氏体为主的组织,此种组织的获得是设计钢种具有超高强度及良好韧塑性配合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王明微  张久信 《鞍钢技术》1994,(4):11-19,29
鞍钢开发并试生产的冷轧罩式退火双相钢,具有高强度,低屈强比,无屈服点延伸,均匀伸长率大,加工硬化性和烤漆硬化性强等特点,该钢还具有优良的疲劳性能,焊接性能以及优越的冷成型性和形状稳定性等强塑性的良好匹配,其力学性能达到了日本新日铁标准SAFC55D水平,是我国目前强度级别最高的冷冲压用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