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文中对带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利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和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进行截面设计,并分别对带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与比较。分析表明,在材料的用量和抗震性能方面,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都优于其它2种型式的转换梁。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栋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比较了板式、梁式转换层的优缺点,同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差别,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型钢混凝土主梁转换与钢筋混凝土次梁转换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设计计算要点,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型钢混凝土托墙转换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对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相关试验分析,提出型钢混凝土在转换结构设计中具有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通过实际工程提出转换结构设计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和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都可以解决转换梁截面尺寸过大的问题,但是目前对两种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还不够。文中以某教学楼为工程背景,利用SAP2000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将三个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出合适于本结构的转换层结构形式并提出该种结构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层型钢混凝土底部大空间转换层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在底部中大开间 (或小跨重载 )的多高层建筑中 ,优先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及其底部大开间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 ,对底部开间较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 ,可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体系。为此 ,进行了型钢混凝土底部大开间梁式托柱转换层结构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应结构模型的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比试验 ,以及部分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的预应力型钢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应结构模型的竖向荷载和拟动力对比试验 ,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底部大开间及转换层结构体系的部分设计建议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本文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三个实际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结合某工程实例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比较了板式、梁式转换层的优缺点,同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差别,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型钢混凝土主梁转换与钢筋混凝土次梁转换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盛大金磐超高层住宅框支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换层楼板按照弹性膜假定,采用SATWE和ETABS等软件对盛大金磐超高层结构的内力进行了分析,为满足抗剪要求,转换大梁采用型钢混凝土,而通过加强转换层楼板配筋和贯通二级转换梁的方法解决转换梁的受扭问题。型钢梁的设计不考虑拉力及腹板的影响,构造措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栋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差别,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型钢混凝土主梁转换与钢筋混凝土次梁转换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连接墙肢与墙肢的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耗能构件。用ANSYS9.0对沿梁截面高度配3层箍筋的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连梁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裂缝开展情况、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及应变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小跨高比连梁配3层箍筋时,有效地约束了混凝土裂缝开展,各受力钢筋的承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连梁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沙某商业综合体建筑结构体型较为复杂,存在转换柱、斜柱、楼板大开洞、大跨度、大悬挑、跨地铁连廊、结构超长、多梁交汇等设计难点.转换柱根据结构的跨度及荷载需求采用型钢梁和混凝土支撑两种方式,倾斜角15°以内的斜柱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柱,15°~30°的斜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大跨度及大悬挑结构采用型钢梁及预应力梁,东西商跨地铁连廊、过街连廊、采光顶分别采用钢桁架、大跨钢梁、单层网壳处理.在部分楼梯间位置增设了混凝土斜撑,控制结构的周期比不大于0.9.采用YJK软件分析了楼板舒适度及温度应力,对多梁交汇节点增设环梁或改用钢管混凝土柱与短钢梁连接确保复杂节点混凝土浇筑质量;对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基本完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闫磊  王海燕  阙巍 《山西建筑》2006,32(19):44-45
结合钢骨混凝土转换梁设计理论和有限元理论,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8.0,根据PKPM系列软件中SATWE得到的内力结果,模拟实际某工程转换梁的受力模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为钢骨混凝土转换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SRC梁是在SRC梁中施加预应力的新型结构形式,在我国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该结构形式在我国的研究概况,给出了预应力SRC梁式转换结构的研究思路,总结了预应力SRC梁式转换结构在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论述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翼缘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榀两跨三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框架模型按"强柱弱梁"原则设计,且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形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并适当增加最大削弱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通过对框架模型顶层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观察了框架模型的破坏过程,测得框架模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了框架模型的延性、耗能、强度降低、刚度退化以及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高,延性大(延性系数大于7),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进一步分析了翼缘削弱在型钢混凝土框架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削弱不仅能将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翼缘削弱部位,从而降低节点核心区所受的剪力以及梁柱连接焊缝的应力,而且有利于框架形成梁铰耗能机构,从而提高框架的整体耗能能力。翼缘削弱能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可在型钢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新型的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验证该新型结构与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框架柱轴压比、转换梁托柱轴压比、腋撑设置位置、腋梁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该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柱和托柱轴压比较大的结构中设置耗能腋撑,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综合结构响应分析和腋撑变形耗能分析的结果,得出腋撑角度θ的最佳取值为30°~45°,腋撑端部距梁端距离a的最佳取值为Lb/6~Lb/5,腋梁刚度比Kh’的最佳取值为0.2~0.3。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工程的转换结构 ,对三种设计方案的内力幅值、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以及转换结构层刚度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结构有较多的优点。重点阐述了钢骨混凝土构件的粘结强度设计、裂缝宽度验算。为保证节点的工作性能 ,采取了梁端加腋和设置节点加强桁架的构造措施 ,并提出了格构式钢骨混凝土节点受剪强度计算公式及转动刚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连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连体结构动力性能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空腹桁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有利于减缓连体结构引起的刚度突变、质量集中和支承结构的应力集中,有利于提高连体结构的延性。同时,本文研究了楼盖刚度和型钢混凝土长期刚度退化对连体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这一新型桁架节点设计构造措施及控制施工工艺程序改善结构受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型钢混凝土(SRC)梁式转换结构是一种新的转换形式.在其运用到高层建筑中时,必须保证带这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此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并结合Push-over弹塑性分析结果,对结构的振型、位移、加速度等动力反应和裂缝开展,以及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本身是"强梁弱柱"型,转换层与框架衔接层是强震作用下的薄弱点,同时,沿楼层抗侧刚度的突变仍是高层建筑动力反应和局部构件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A new typ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transfer beam, the steel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C) transfer beam,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 100 m tall building in Guangzhou City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two built subways being buried under the build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STRC composite transfer beam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of the transfer beam were introduc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verify that the STRC transfer beam is of high limit bearing capacity, large rigidity and good ductility. Compared with normal reinforced concrete transfer beam, the limi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TRC transfer beam can be enhanced 30–40%, and the rigidity can be improved 30–50%. In the STRC transfer beam, the strut‐and‐tie force transference mode is followed, the loads are mainly transferred by compressive diagonal SRC struts from the loading point and abutments, SRC struts and horizontal ties form a self‐balance system. The cost of material, fireproof and construction can be saved; more space for commercial function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can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STRC transfer beam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带高位SRC梁式转换层建筑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结构受力机理复杂。设计难度大。现行规范对转换层的设置位置只限于低位。为此,运用地震反应谱理论及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进行了SRC梁式转换层的设置位置对高层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陈进  江世永  飞渭 《山西建筑》2005,31(15):3-4
对转换大梁与深梁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工作特点作了分析比较,结合规范中的基本模式,建立了框支剪力墙(实腹,开洞)的简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对实际工程中转换大梁的设计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