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化公司前进化工厂和公司动力处、技术处等五家联合开发出制苯装置低温余热回收用于家属住宅区采暖的新技术,节能效果良好。前进化工厂的制苯装置是八年前从国外引进的,过去,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余热,没有加以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燕化公司针对这种情况,在保证生产安全和稳定供汽的前  相似文献   

2.
由于钢铁生产流程中低品位余热的回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文中针对换热器及吸收式热泵两种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两种低品位余热利用方式的热力学模型,通过改变热源温度,得到了两种利用方式热效率和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文中以150℃烟气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热力学对比分析,从而对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低品位余热是一种指品位低、浓度小、能量少的废热能源。但从节能减排角度看,低品位余热利用是产能端和用能端节能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领域内低品位余热利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各行业、各企业之间也不均衡。余热利用作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本文通过对一个化工企业低品位余热利用的实例,说明合理、更大化地利用低品位余热的一种方法。1低品位余热概述低品位余热是相对于煤、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国人们常认为回收低品位热量效益不大,这方面的技术无用武之地。本文介绍我们设计的回收和利用低品位热的设备和所获效益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一、热泵用于地下建筑空调地下建筑都是冬暖夏凉,在辽宁地区一般的地下建筑冬季室温可达12℃,夏季只有5℃。所以,在冬季地下室内只要稍加热量便可维持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就得用锅炉或电加热器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我国,工业在迅猛地发展,余热的分布很广,需回收的余热还很多。而象70~100℃的较低品位的工业余热,不仅不能直接用作工业能源,还要通过换热设备降温后排放,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和其它公害。回收利用这些工业余热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而高温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中、低品位的余热。它不需要高品位的热源来驱动,让一部分余热提高品位供重新利用,而另一部分则被排放至低温热源,单级高温吸收式热泵适用余热的温度范围为80~120℃,升温帼度为30℃,性能系数coP为0.4~0.5.高温吸收式热泵具有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6.
正1过热蒸压熄焦工艺水是一种易获取、廉价、理化性质稳定的物质,在熄焦工艺中长期作为冷却介质使用。原始的水浸蒸压熄焦工艺利用水直接冷却红焦产生的低品位蒸汽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向大气直接排散,造成余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促使干熄焦工艺逐渐淘汰落后的水浸蒸压熄焦工艺。  相似文献   

7.
《节能》2020,(7)
目前市场上存在加湿器加水不便、耗电量大等问题。夏季室内长时间开空调,考虑到空调会把室内的水蒸气吸收之后通过外机排水管排到室外,如果能使这些水分利用空调外机产生的余热作为能量再重新返回到室内,对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电量耗费、促进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设计了一种基于空调余热、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安装在空调外机与内机连接的管道处,包括水分净化装置、水箱补水装置、空调余热回收装置和湿度感应与调控装置4个部分,可以利用空调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代替加湿器,消除了空调工作产生的热污染,减少加湿器工作时所需要的能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商品蒸汽作为热源的传统蒸馏法海水淡化造水成本较高的问题,结合沿海钢铁、石化等企业大量的余热无法找到合适利用途径的现状,提出余热驱动低温蒸馏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低品位余热,避免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文中提出两种利用工业低品位热水生产淡水的海水淡化工艺配置流程,通过建立海水淡化系统热力学模型,以淡水产量10000 m~3/d为例,比较造水比、传热面积等系统性能参数,分析废热水给水温度、回水温度、废热水流量对海水淡化产水量的影响。为利用低品位能源如太阳能、钢铁、石化行业废热水等过程余热进行海水淡化提供设计数据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重要性和低品位热能汽轮机在工业余热利用中的使用方式,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重要性和低品位热能汽轮机在工业余热利用中的使用方式,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化工生产耗能中,热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随着流体与物料散失的废热量也十分可观,其中<100℃的低温余热约占工业总余热量的1/4。因此,低品位热能也是化工节能中的一个理所当然的目标,已经引起了能量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这方面的工作近几年来有了相当的进展。本文拟就有关低品位热能回收技术作一概要介绍。一、热转换器热转换器是一套可以高效地将60~100℃度废热升温40℃以上,使它变为有用热能的装置。它的操作原理是:利用氨比较容易气化和液化的性质,在一个闭路循环体系中,通过控制氨的蒸发及液化而使水溶液中的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工业装置向环境排放带有余热的中、低温废汽和废水,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能源。重新利用这些余热,对消除环境的热污染和节约能源都有重大意义。高温吸收式热泵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它能利用中、低温余热作驱动热源,提高余热的品位,在运行中,仅消耗少量的电能驱动冷剂泵和溶液泵,其节能效果显著。此外高温吸收式热泵还具有运行时无冲击、噪声低、稳定性好、维护管理简单等特点,在开发太阳能和地热能中,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吸收式热泵的原理,结合溶剂厂(上海)和橡胶厂(日本)中热泵的应  相似文献   

13.
热泵技术是将低品位热能提升为高品位热能的节能技术,而蒸汽喷射式热泵在企业余热回收中,主要是利用高速流动蒸汽的喷射,提高余热蒸汽的运行参数和质量,达到余热蒸汽回收和再次利用目的。我厂是年耗蒸汽60~80万吨的联合化工、化纤企业,工艺加热后产生的余热蒸汽有相当数量,以往我厂在余热回收中采用热泵技术、溴化锂制冷节能技术来回收余热,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还有一部份化纤生产装置的余热蒸汽没有利用,1993年我厂与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合作,用蒸汽喷射式热泵见图1,回收涤纶短丝后处理生产中排放出来的余热蒸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提供冷量,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等中低温余热领域已有应用,但对低于60℃热源的利用实例较少。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温度是扩大吸附式制冷系统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与系统循环方式、吸附剂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二级/多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表面酸性强度与孔结构等影响吸附剂再生温度方面阐述了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多级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降低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低再生温度吸附剂能够拓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范围,吸附剂的脱附温度与表面极性、酸性、孔结构等参数有关,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吸附剂极性弱、酸性低的表面特性有利于降低脱附温度。另外,还介绍了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技术。开展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的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矿井低品位余热资源是通常不被重视的废气能源,虽然能量品位低或密度低,但低品位余热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矿井余热利用技术是先进技术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国内外矿井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现有技术做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矿井余热利用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以低品位余热利用为定位的公司特色 太原嘉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能源动力行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是低品位余热利用的专业公司。目前,其专利技术的拥有量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低温余热或低参数蒸汽缺少长年用户,因此把在许多场合下难以利用的,或利用起来在经济上不合算的低品位二次能源从工业企业通常的余热二次能源范围内划了出去。其实,研究结果和工厂的一系列实验表明,低品位二次能源是有可能有效利用的,它能节约大量燃料和资金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飞灰污染。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船舶海水淡化装置工况不稳定、主机低负荷工况工作时难以连续制取淡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70℃主机缸套冷却水的余热作为热源,以海水作为冷源,利用热管和纳米蓄热材料组成的蓄热器,回收利用系统中大量低品位能量,使现有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合理地配置,并解决了船舶淡水资源供给短缺的问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4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对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余热利用形式不同。燃气轮发电机发电后的余热以排烟形式排出,排烟温度在450~550℃,而内燃发电机余热的一半以400~450℃的烟气形式排出,还有一半以80~90℃的冷却液排出。由于燃气轮发电机的余热品位较高,易于回收,因此其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于内燃发电机。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钢铁厂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为例,探讨了工业生产伴生余热梯级综合利用方式问题,以济钢为例提出了我国工业低品位余热资源回收,并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新模式,并对钢铁厂内低品位余热资源的种类与规模进行了初步评估。1问题的提出1.1低品位工业余热资源及其回收利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增量持续强劲,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6.7亿t标准煤,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生产及运输占65%~70%,其中钢铁、化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