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杯即将开幕,包括爱奇艺、乐视、百事通、优朋普乐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以及创维、康佳、TCL等电视机厂商都纷纷打出“4K”牌,值得期待的是,今年的世界杯用户可以看到4K电视转播了。据了解,今年4K电视的渗透率会在15%.20%之间,中国市场会有接近1000万台的4K电视面世。但鱼龙混杂,关于”伪4U的质疑也随之甚嚣尘上。甚至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即便用户买到真4K电视,由于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4K电视基本是个摆设。  相似文献   

2.
《数码》2009,(3):195-195
西门子最新推出带有液晶电视的娱乐冰箱Cool Media,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冰箱门上镶嵌了一个17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电视.整体表面以高精打磨的玻璃覆盖,显得非常亮丽高雅。这对电影、电视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福音,通过一个三向接口,你的便携式摄像机、电视录像机和DVD播放器都可以被连接。和任何电视一样.LCD屏也可以通过遥控控制;最新的流行歌曲、最精彩的视频都可以在冰箱上尽情播放;数码显示屏显示了所有的功能……这一切都能简单地通过遥控器来控制。  相似文献   

3.
《世界宽带网络》2008,15(6):53-54
在过去几年里,电视体验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非常被动的、线性的观看体验发展到了现在的可以称之为增强电视的体验。高清也许是”增强电视体验”的最佳例子,我们看到的图像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更大的LCD/等离子平板电视机在全世界正变得相当普遍。泰德广播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Dario Choi先生认为,电视体验的发展尤其表现于个性化的沟通体验:任何内容、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数字电视节目源到信号处理手段.以及相应的接收、显示设备.都是数字化。它是利用MPEG标准中的各种图像格式.把现行模拟电视制式下的图像、伴音信号的平均码率压缩到大约4.69~21Mbit/s.其图像质量可以达到电视演播室的质量水平.胶片质量水平,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500~1200线以上.并采用AC-3声音信号压缩技术.传输5.1声道的环绕声信号。市民用上数字电视可以提高电视清晰度.看到更高质量的画面.提高视频点播效果。数字电视是今后电视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平板电视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电视市场的发展态势.可以很清楚看到平板电视确实在近几年当中发展非常迅速.其中包括LCD电视和PDP电视。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期我们可以看到,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率格式种类比较丰富,低、中、高格式的都有,分辨率格式的档次越高,价格也越贵。那么,是否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图像也一定越清晰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服务器和RAID技术不断成熟.电视播出系统也逐渐从传统AV电视技术平台过渡到以网络为基础的IT信息技术平台。从2004年BIRTV上可以看到,目前播出系统设备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播出信号的质量。同时.在经历了手动播出.半自动播出之后.现在正朝着无带化全自动播出方向发展.而基于硬盘的播出系统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播出方式.由于硬盘播出系统是以视  相似文献   

8.
互动电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本通过对互动电视的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其在发展进程中的得失分析,理出了互动电视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互动电视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未来的互动电视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并得出结论,所有成功的互动电视范例都是因为,1.互动服务符合观众的需求;2.节目与传统电视相比有着明显的互动特征;3.观众的经济能力可以接受。因此,再先进的技术只有跟整体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才可能发扬光大。同时本也指出,电视向互动电视的转化是符合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因而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视荧屏,CCTV已经结识数以亿计的老朋友;通过电脑屏幕.CCTV.com正在结交越来越多的新朋友。电视荧屏是我们开启的一扇窗。每天30个频道、631个小时的节目使窗内景致异彩纷里;现在,我们又推开另一扇窗——互联网络;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同样精彩的世界,472个栏目将告诉您最想了解的人和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新潮电子》2005,(3):135-135
家中已经有两台电视了,可是爸妈老婆孩子各有各的爱好,争电视也成了每天必修的家庭课程,可怜我被挤得只能在书房中与电脑、网络一起消磨时光,再增加一台电视机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Sling Media个人电视差转器的出现则让计划有变,因为只要经过这个小盒子一转换,有线电视信号就能通过无线网络散播到家中的每个角落,只要是能上网的设备:电脑,PDA甚至手机都可以看到有线电视节目。如此一来,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台电视机。  相似文献   

11.
林松 《世界宽带网络》2008,15(11):68-70
一 目前县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县乡城区已初步完成了有线电视覆盖.有条件的地方都能看到有线电视,而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还只能通过天线收看模拟电视.或者通过模拟MMDS无线覆盖看到电视。因为近十年的使用,有些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或者老化,电视质量已无法满足广大老百姓看上高质量电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移动信息》2002,(6):62-63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在现实条件下,这句话虽然已经不能符合市场经济下的要求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反映了中国人注重产品实质的本性!在现有的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除了手机的质量,外观等手机本身固有的内涵外.广告宣传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从第三种角度来讲,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销售环境的必需.在现有的报纸.收音机.电视.网站等宣传媒体上.手机广告是满天飞舞.为此我们特意选择了中外销量最大的厂商——波导,摩托罗拉的广告.来看看中外手机广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平时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些诸如¨出日落、晚霞之类的镜头,这些镜头中太阳,晚霞的色彩非常浓艳。任电视作品中,这种镜头常用来转场.或淀染感情、烘托气氛但实际上。我们见到的日出日落的色彩诈没有像电视上我们看到的邶样浓烈,那样优美。  相似文献   

14.
顾名思义,“移动电视”就是在移动的状态中能收看到的电视节目,如汽车车载电视、轮船船载电视、火车车载电视、地铁车载电视等。移动电视在我国起步于2002年,首先在上海配置于公交车上,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中慢慢兴起,目前主要在公交车及私家车上流行,市场前景被广为看好。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占世界之首,随着移动电视频道的逐步增加与节目不断丰富,势必会深受有车族的喜爱.这也是许多厂商看准了这个市场从而积极投入开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1年开始,从《电子报》认识了MMDs天线,只为能看到清晰的电视.自己到市区卖家电买了一套安装起来。那时可以接收到32个台,主要是中央台和省台。已经比较不错了,当时一般家庭都是崩普通的八木天线接收,  相似文献   

16.
薄薄的厚度,时尚的外观,优异的大幅面画质.既可以墙挂又可以直立安放的等离子电视机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虽然各种品牌的等离子电视机从外表看上去似乎雷同.但并不代表它们表现出来的视频性能也完全类似。为了说明各种档次的等离子电视机在性能上的差别.这里具体详述三种代表性的优质等离子高清电视机,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有线电视最初是由尚未播出电视的.关东平原北部温泉村旅馆的主人,为了招揽观光顾客、使客人能够看到电视.在日本放送协会的技术支援下.于1955年建成了最早的有线电视系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了解决某些地区电视收视困难的问题而建设的有线电视系统.自1977年左右起.为了解决城市高层建筑产生的重影干扰,又建设了更多的有线电视系统。  相似文献   

18.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realitytelevision)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近几年,国内各家卫视的综艺节目中,真人秀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呈现真人秀节目与传统综艺节目融合的趋势,如《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不难看到。国内卫视在引进国外真人秀节目后在本土化,形式创新等方面做出的努力。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以下简称《爸爸》)引发了收视和讨论狂潮,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胡明 《世界宽带网络》2008,15(11):33-34
时下,“手机电视”标准之争正如火如荼。标准之争背后,是广电、工信两大部门对这一全新业务归属权的争夺。到底是搭载了电视功能的新型手机?还是可以移动收看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如果可以解答这样的问题.那么手机电视业务的归属也将变得明朗。  相似文献   

20.
CES2009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不过我们下期再细说。今天只谈索尼在CES上发布的一个正确的东西:在电视上安装人感传感器(presence sensor)。传感器利用红外线进行检测,如果电视前没有人或没有动作,则关闭屏幕输出,当有人回到电视前面时再恢复显示。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人们常常离开电视很长时间,甚至出门的时候还会忘记关闭电视,看电视看到睡着也是家常便饭。我这种人还有一个不环保的习惯:把电视当收音机听新闻,音量够大即可。虽然我也知道现在很多电视可以人为关闭画面输出而只保留声音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