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尝试梳理澳门军事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以此揭示早期中西方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对澳门军事建筑变迁的影响。并基于文化线路理论,进一步阐释澳门军事建筑的一体化属性和特殊品质,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和科学保护澳门军事建筑遗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6,24(10):185-18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来从未间断的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给这块弹丸之地留下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该文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从宏观视野,特殊性能为遗产价值三方面剖析了澳门近代建筑文化的意义,以期获得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赵炳时 《世界建筑》1999,(12):16-20
澳门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中心,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澳门的建筑艺术充分反映出东西主文化的融合,澳门即将回归,其城市和建筑文化也必将经历巨大的冲击。机会与挑战并存,澳门的总体景观和建筑面貌将会中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前夕,找们很荣幸地应澳门建筑师协会的邀请,于今年六月底对澳门进行了两天短暂的访问,尽管时间短,但仍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和引发我久久的思绪。澳门地域不大,自16世纪以来就成为外国人在亚洲建立的最早的一个欧洲殖民地城市,历经几个世纪的洗礼,形成了它鲜明的城市特征,那就是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城市建设的特性。澳门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和新老建筑都存于同一时代,同一空间,体现了澳门社会活力连续的特征和这种中西合壁的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教堂是澳门最古老的建筑类型之一。1557年,澳门正式开埠,葡萄牙人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彭长歆  董黎 《华中建筑》2008,26(5):172-175
"共生"是近代早期澳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发展的典型特征.该文以相关文献史料为依据,从赞助人、建筑师、工匠和文化受众的角度论述澳门早期建筑文化生态的形成,以及澳门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模式对于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部中国的澳门是处于双重政治体制和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特殊之地,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澳门兼容并蓄、亦中亦西或非中非西的文化特点,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成为澳门“城市个性“最为主要的因素.保持澳门建筑文化的独特个性不仅应该了解澳门“文化熔炉“的历史背景,更为重要的是恢复其建筑文化的“记忆原型“,明确建筑遗产中所包含的文化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澳门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延续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规划背景资料澳门的地理范围包括澳门半岛、的仔及路环岛,面积共有23.8km2(连水塘面积),其中包括澳门7.8km2,的仔6.2km2,路环7.6km2,路山城2.2km2。澳门土地面积的变化从1912年有记载开始的11平方公里多到现在的23.8平方公里,已增加了一倍有多,特别是从6O年代开始,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外来的投资,促使广土地需求加快增长。由于澳门半岛三面环海,土地的获得除了由农耕地改变其用途外,便是填海造地,因此从70年代开始,原有的农耕地如外港新填海区、马场区、离岛的仔低地区等,都相继成为都市化发展的目…  相似文献   

8.
地区建筑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康 《建筑》2003,(1):56-57
建筑本来是地区的,因为它建设在相对的地区、地域、地方、城镇和地段,而且是为地区的人服务的,所以就地区而言,某种意义上是建筑的属性。地区的建筑总是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的变化而转换和更新,人类在地球上各地区、国家、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原因总是不断的适应,反映地区的种种特点和特色。由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在地区活动中形成大的“场”,这个“场”就把一片陌生的土地(农业土地、荒地)成为人类聚居的生存、生活的“场”,我们通俗地说这是城市的土地,成为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澳门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自16世纪以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和西方耶稣教向远东伟教的中心基地,中国、葡国以及亚欧各族人民在此生活,多元传统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共存。近500年来,未经破坏性战乱和政治动荡再加上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长期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中西合壁式的澳门文化。城市景观和建筑风格也非常具有特色,各类历史文物佐证和建筑遗存丰富。1976年创1政府颁布了第一部保护文物建筑的法规澳门法令第34/76/M号,列出了文物建筑和地点名录。1982年成立文化司署,专门负责文化遗产做了全面普查和测绘,积极开…  相似文献   

10.
代朋 《建筑与环境》2012,(3):137-139
岭南位于中国的南部,北依逶迤的南岭,南邻浩瀚的南海。具体来说,岭南地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南部以及香港、澳门,这是从广义来说。狭义来说.岭南地区通常指广东省及其以南地带,包括香港、澳门、海南省北部。在南方,一般都以岭南建筑来代替广东建筑,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久远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结构。本文以广东湛江的民居建筑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从广东湛江现存的明清建筑的表现特征为源,反溯其形成的文化渊源并对其总体风格属性进行界定.为进一步研究岭南各地民居建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淑红 《新建筑》2009,(3):137-13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从未间断的东西多元文化交流给这里留下了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建筑自然有因应于文化变迁的独特表现而值得研究。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待澳门的两种态度:绝对漠视与极端肯定,直接影响到澳门建筑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黎湛 《南方建筑》1998,(2):26-27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神秘,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目前我国的建筑文化出现了严重缺失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护正在失落的传统建筑文明,并且还要将其继承、发扬。这并不代表中国反对外来建筑文化,建筑多元化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只是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根基,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外来建筑文化为辅。  相似文献   

14.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15.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澳门建筑文物的保护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位于中国南方沿海,珠江出海口的西岸边,与香港相对应。澳门包括澳门半岛,的仔岛和路环岛,目前仍然受葡萄牙的行政管理。1999年12月20回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并将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特区政府如何来维持和发展澳门现有的独特的文化环境。这涉及到澳门现有的文物保护政策能否延续和不断的充实发展。因此,借此机会来介绍有关澳门建筑文物的保护政策。对于澳门这样一个城市,有关建筑的、都币的和景观的文化财产的保护。从人文方面来看,可以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使生活在这社区中的人们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7.
黄一翔 《世界建筑》2007,(1):130-131
附带娱乐场的旅馆建筑是澳门旅馆建筑中的主要类型,随着2002年澳门博彩业的改革,此类旅馆建筑也在功能及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功能多元化及建筑形态个性化成为当前附带娱乐场之旅馆的主要发展方向,而这些变迁也同时为澳门城市带来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是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会。既然是建筑论坛会,我们首先应当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建筑?关于建筑,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建设规摸与建设速度来加快其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终于成为事实.面对今日上海2万多个工地,2千余幢高楼大厦,在众多的现代建筑中,新颖文化建筑尤为独领风骚,引人瞩目.因为它是城市品位的反映,是城市时空、人文背景的交响,也是建筑技术、艺术、环境综合创造的结晶.本人有幸主持设计“上海博物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儿童博物馆”以及“外滩风景带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文化、纪念性建筑项目.在这一项项极富挑战性,开拓性的设计创作和构思立意中,我们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