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煤焦油中会含有一定量的酚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化工生产,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产出率与煤化工的生产过程、煤质等条件有关。阐述了煤焦油生产粗酚的工艺原理和各类工艺方法,筛选了最佳的工艺方案,并分析了粗酚在工业范围内的应用方式,能够为粗酚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焦油中酚的提取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永忠  贾丽 《当代化工》2008,37(2):194-196
煤焦油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产率受煤化工的工艺类型、工艺条件和煤本身性质的影响,低温热解产物中含量最高,其质量分数一般在20%~30%,几乎是高温煤焦油的10倍.低温煤焦油中含有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低沸点酚、C3~C4烷基苯酚、萘酚及烷基萘酚3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胡远丰  孙秀花 《广州化工》2023,(15):78-80+83
针对如何提取中低温煤焦油中丰富的酚类化合物、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甲醇与石油醚双溶剂法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萃取分离,有针对性的富集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得到粗酚产品,并研究了其组成分布。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的GC/MS分析可检测到108种化合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萘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蒽菲类化合物。当煤焦油与甲醇、石油醚的混合比例为0.25∶1∶2时对煤焦油中的粗酚萃取效果较好,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甲醇萃取相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陕北榆林地区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为原料,丙三醇水溶液为萃取剂,采用超声萃取法萃取中低温煤焦油轻质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考察丙三醇添加量、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酚类化合物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添加量对萃取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超声温度对萃取结果的影响较小。最佳萃取条件为:丙三醇与轻质油质量比3.5∶1,丙三醇水溶液质量分数25%,萃取温度55℃,超声频率25 k Hz,酚类化合物萃取率高达93.9%。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褐煤和一种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氢反应,正己烷萃取液相产物,碱抽提法富集萃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褐煤液化油体系中共鉴定出24种酚类化合物,在煤焦油加氢体系总共鉴定出21种酚类化合物,煤基油中酚类化合物包含苯酚、茚满酚和萘满酚,高级酚含量居多.煤基油中多数酚类化合物含有烷基侧链,3及3以上碳数的侧链构成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6.
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是实现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有助于高效分离方法的开发。针对煤焦油中粗酚的提取及精制,本文综述了碱液抽提法、溶剂萃取法和新型分离方法3类粗酚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粗酚精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不同粗酚提取、精制方法之间的优势与不足。系统阐述了光谱法、色谱法及核磁共振法3大类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构鉴定方法。探讨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酚类的分析鉴定需将多种先进手段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及结构;粗酚的提取可以加快环保高效萃取剂的优选,推动新型萃取法的应用进度;粗酚精制在重点开发间、对甲酚及混合二甲酚高效提纯工艺的同时,加强高级酚提取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7.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主要是低级酚)含量高,约占1/3左右。通过与高温煤焦油组成比较,借鉴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有关提取与分离情况,提出了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的提取与分离方面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酚含量高的低温煤焦油提取酚类化合物,可延伸企业的产业链,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介绍了设计的原料性质、采用的工艺路线和物料平衡计算过程,设计虽然采用传统的碱洗酸中和法,但在减少废水排放和酚精馏节能方面改进了设计方法。综述了目前煤焦油抽提酚工艺方法概况,分析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以后工艺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助GC-MS手段分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酚类化合物组成和分布情况.通过常减压蒸馏,将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切割成170℃~230℃,230℃~270℃,270℃~300℃,300℃~340℃和340℃~360℃五个窄馏分并计算收率,并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窄馏分中的酚油;通过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五个窄馏分分别检测出23,23,15,18和10种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占其所在馏分酚油的比率分别为96.89%,60.01%,50.90%,36.51%和36.37%.焦油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占焦油总量的12.91%,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和萘酚.  相似文献   

10.
对多联产煤焦油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利用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联产煤焦油与常规煤焦油有很大区别,甲苯不溶物、软化点、水分和灰分比常规煤焦油高得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煤焦油组成、性质和近年来国内外煤焦油深加工发展情况。介绍了煤焦油中回收的洗油经过减压蒸馏切取不同温度段的馏分和脱酚洗涤,然后经过进一步的蒸馏、结晶、萃取,可以得到质量好、回收率高、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多种煤焦油化工产品,如萘、酚类化合物、吡啶盐基。研究了芴、吲哚、联苯等一些具有重要应用的煤焦油化工产品分离及精制方法。高、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取燃料油技术是煤焦油深加工新技术,该技术能够解决焦炉煤气放空燃烧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溶解行为及机理研究是其高效分离的基础。本文以焦油中的典型组分为研究对象,借助混合能参数,模拟计算各组分与酚类化合物的相溶性;在焦油模型中,借助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计算及电子密度分析,探究酚类化合物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①焦油中各组分物质苯环上取代基基团、苯环数量等结构特征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焦油中溶解行为的关键;②酚类化合物在各组分中的溶解行为受到缔合作用的影响,缔合作用越大、空间位阻效应越小,酚类化合物与其他组分相溶性越强;③模型焦油中,苯酚与苯、苯并噻吩之间缔合作用力均为π-π堆积作用力,苯酚与正己烷、吲哚之间缔合作用力分别为CH-π堆积作用力和N—H···O氢键。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配比的藻类与煤以低温干馏的方法进行低温共炭化,研究煤焦油的变化.结果表明,煤焦油中轻质油含量增加29.55%,萘类化合物含量增加9.15%,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93%,实现一定程度的轻质化.  相似文献   

14.
煤低温热解液体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Ⅱ)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低温热解液体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约10%~30%,对其进行有效和合理的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回收情况可提供有益的借鉴。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和认识,评述和探讨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如何使该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神木和山西大同的4种工业生产煤焦油为样品,对其基本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对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应用GC—MS色质联用检测手段鉴定了碱洗提取的粗酚,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并且概述了主要的分离技术,重点讲述了多元溶剂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络合萃取、柱层析等新工艺。对各种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分离法与新工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溶剂萃取法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有效方法,易于实现酚类化合物分离技术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4):893-896
综述了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并且概述了主要的分离技术,重点讲述了多元溶剂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络合萃取、柱层析等新工艺。对各种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传统分离法与新工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溶剂萃取法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有效方法,易于实现酚类化合物分离技术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重油170℃240℃馏分酚油为原料,考察硅胶柱层析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按照洗脱剂极性从小到大次序,依次使用11种洗脱剂进行洗脱,将洗脱出的溶液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在各种洗脱剂的洗脱下,分别得到了从高级酚到低级酚的酚类化合物分布,在正庚烷与乙酸乙酯(10:1)混合溶剂、正庚烷与乙酸乙酯(1:1)混合溶剂洗脱下,均得到了低级酚的混合物;在正庚烷与乙酸乙酯(1:10)混合溶剂洗脱下,得到了苯酚单一的化合物。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柱层析分离方法是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分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煤焦油的性质与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焦油的深加工可以减轻对石油产品的±赖。简要介绍了中低温煤焦油与高温煤焦油的性质和组成,发现原料煤种、热解工艺不同,生产的煤焦油的组成和性质也有较大差别。重点从煤焦油蒸馏前的准备,焦油蒸馏工艺,煤焦油馏分的加工,煤焦油加氢改质4个方面介绍了煤焦油的加工工艺。最后根据煤焦油中的馏分,介绍了其加工产品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主要来源,介绍了我国煤焦油加工行业“三废”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工艺路线和近年来新的治理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我国煤焦油加工行业环境污染物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