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并初步总结了呼炼直馏常一线,常二线柴油及催化柴油的调和性能,确定了常二线与催柴,常一、常二和催柴调和的较佳比例,指出催柴冷点是决定调和柴油冷滤点的首要因素,提出优化的-20^#,-^#,-35^#柴油调和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2021,49(4)
为实现煤直接液化与煤间接液化组分油的工业化调和,将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柴油和宁夏煤间接液化柴油性质与GB 19147—2016中车用柴油(Ⅵ)(简称国Ⅵ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对比,得出煤液化油品调和控制的关键指标为运动黏度、凝点、冷滤点、闪点、十六烷指数和密度,并对关键指标的生产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室调和试验调和出满足国Ⅵ标准要求的0号、-10号和-20号柴油,确定了两种组分油的工业化调和比例;实验室和工业化调和的-10号柴油数据均满足国Ⅵ标准对-10号柴油的要求,且两者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具有氧含量和十六烷值高的优点,将其与柴油混配可有效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因聚合度为5~8的DMMn常温下为固态,不易与柴油互溶,影响柴油低温流动性,所以选择聚合度为1~4的DMMn与0#柴油进行调和。通过将单组分DMM1~DMM4和DMM1~4混合组分分别按照7个不同的质量比与0#柴油调和,并考察对柴油凝点、密度、运动黏度及动力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分DMM1~DMM4和DMM1~4混合组分调和柴油后均可以显著降低柴油的凝点,21%的DMM1调和0#柴油时降凝效果最好为降低6℃。根据调和柴油性质对比0#柴油国Ⅵ标准,使密度和黏度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得到最优降凝的调和比例为9%DMM1、12%DMM2和18%DMM1~4,最后通过对最优降凝调和柴油进行十六烷值和闪点以及红外光谱和质谱检测,确定18%的混合DMM1~4为最优配比,为实际柴油调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市售煤基费托(F-T)合成柴油的工艺和产品特点。通对烃类组成和理化性能的分析讨论煤基F-T合成柴油和石油基国Ⅵ柴油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分析检测煤基F-T合成柴油与石油基国Ⅵ柴油的调和柴油性能指标,并与国Ⅵ标准柴油(0号)作对比,结果表明费托合成柴油和市售柴油的调和,能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调制出低硫低芳的清洁柴油。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柴油低溫流动改进剂,并挑选了效果相对出色的D型柴油低溫流动改进剂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柴油低溫流动改进剂可以有效降低柴油冷凝点,同时也能改善其凝固性能。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在目前柴油生产中使用的比较多,对炼油厂柴油增产,生产灵活性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结合陕北轻质原油在油品调和中对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使用谈谈柴油低溫流动改进剂在油品调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呼石化公司采用加氢精制与临氢降凝工艺生产优质柴油组分,并将两种优质柴油组分与常压柴油、催化柴油进行调和,满足了柴油新标准的质量要求。生产实践表明,加氢精制工艺与临氢降凝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柴油品质及炼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柴油-生物柴油-乙醇溶解性及其调和燃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浔  谢丹  王艳宜  张跃飞 《应用化工》2011,40(3):376-380,386
以自制的生物柴油为助溶剂,研究了生物柴油对乙醇和柴油调和燃料的助溶作用;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柴油-生物柴油-乙醇调和燃料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生物柴油含量为12.55%时,柴油和燃料乙醇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乙醇含量过高会导致燃料的各种理化性能下降;乙醇含量为10%,生物柴油含量>12.55%为混合燃料较为适宜的调和比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适合煤基液化车用柴油调和的扩展虚拟纯组分法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以煤基液化车用柴油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抗磨剂,进行了一系列调和实验,制备车用柴油。实验结果表明:以此方法制备的煤基液化车用柴油,优于同类石油基产品质量指标,并且降低了改进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乙醇汽油的调和工艺及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再励 《江苏化工》2007,35(3):51-54
介绍了乙醇汽油调和工艺,指出乙醇汽油调和应首先采用管道比例调和,并对管道比例调和的几种工艺做了分析比较。针对乙醇汽油含水易分层的特点,提出防水设计要从乙醇汽油的原料接卸、存储,油品调和以及成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制约某公司柴油质量升级的瓶颈,根据公司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优化调和方案,合理利用现有柴油资源,每年可为公司生产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柴油80~90万吨,多创经济效益3.2~3.6亿。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Z2):274-276
将催化裂化油浆糠醛抽出油与60#,70#,90#,100#四种基质沥青以1∶1、1∶2、1∶4、1∶6的比例进行调和,考察糠醛抽出油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16种调和沥青进行测试分析,发现糠醛抽出油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伸度的影响,以70#沥青为基质,糠醛抽出油与沥青调和比例为1∶4时,能调和出符合国家标准的100#优质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2.
王飞  陈静  杨德忠 《贵州化工》2013,38(3):44-46
为防止调和水系统窜入高压氮气后导致的煤烧嘴调和水流量下掉和4条煤烧嘴调和水流量出现偏差导致其中一条线出现低流量连锁引起装置连锁跳车,在调和水总管上增设排气阀和重新计算4条调和水线上的限流孔板孔径,对煤烧嘴调和水流程进行相关技改,技改后实现了工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胡锦原  侯云龙 《广东化工》2022,(19):105-108
通过对云南某炼厂开工后三个月的汽油调和组分生产装置馏出口性质、汽油调和比例及成品汽油性质进行分析统计,优化了汽油调和模型中的各组分的性质参数,从而能够有效的利用汽油调和模型对产品质量进行预测。同时,针对开工初期汽油调和产品质量过剩严重,及调和比例变化大造成成品汽油产品质量波动的问题,利用优化后的参数,结合装置平稳生产后的各汽油组分产量,优化得到成品汽油相对稳定的调和比例。相比初期的调和产品,质量过剩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使成品汽油的质量保持稳定,便于在线自动调和控制系统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4.
硫酸钙在调和液中的溶解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70~105℃调和液中硫酸钙的溶解度,用X衍射仪测定了蒸氨塔内疤片的组成及沉淀物的结晶形式,并根据热力学平衡理论和Pitzcr电解质溶液理论,建立了计算硫酸钙在水中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及文献给出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且能较好地解释调和液中硫酸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化学工程》2016,(12):41-44
润滑油基础油的运动黏度、黏度指数等物性参数可以反映出其组成的不同,同时这些物性参数也是影响基础油低温动力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生产中2种或多种润滑油组分调和以获取特定黏度的润滑油是十分重要的。调和油的黏度一般用黏度对数值与体积分率的线性关系推算。为优化出适当的黏度计算模型,文中通过测定40℃和100℃下加氢异构基础油和PAO150基础油不同比例调和下的运动黏度,发现多种不能用经典黏度和黏温理论合理解释的现象,揭示了加氢异构基础油和PAO油调和时的黏度、黏温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讨论并研究了阿伦尼乌斯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和Grunberg-Nissan计算模型的相互作用系数ε校正。修正后的计算模型更适用于这2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调和黏度计算,偏差率3.6%,为黏度指数测算提供实用准确的公式。  相似文献   

16.
-35#车用柴油具有较低的凝固点,较适用于低温严寒地区。为满足市场需求,永坪炼油厂以精制柴油和精制航煤为原料,通过改变生产工艺、调整调和比例和小样化验分析等方法,确定最佳的调和方案,最终工业放大生产,产出符合GB19147-2016各项质量指标要求的-35#车用柴油。结果发现0#精制柴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改变精制航煤添加比例无法满足-35#车用柴油对黏度、凝点等的要求,调整精制航煤和-20#精制柴油为1∶1的调和比例,可工业生产出符合标准的-35#车用柴油。  相似文献   

17.
费伯成  李楠  谢岩 《当代化工》2016,(5):1089-1091
介绍了利用重油催化柴油调和乙烯装置产生的"黄油",产生的黄油稀释油与乙烯焦油调和的方法,从而解决了乙烯装置产生的"黄油"处理的问题,进而改善和解决环保COD排放超标以及现有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肖洪文  王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3,40(9):1162-1166,1174
介绍柴油调和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罐区、泵棚和移动、调和等部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以及MTL8000卡件和DCS系统的组态.最后给出该套控制系统故障后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调合常二常三克服柴油碱洗乳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酸度柴油碱洗乳化现象,对常二线、常三线分段切割,常二线产品碱洗至酸度不大于1mgKOH/100mL,然后与常三线调和,确保柴油酸度合格。  相似文献   

20.
杨红  王相福 《当代化工》2003,32(2):121-123
MTBE作为调合生产高标号无铅汽油的重要的高辛烷值组分油,准确测试其辛烷值在汽油调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了MTBE研究法辛烷值的测试方法,尝试了用甲苯标准燃料做参比燃料直接测定其净辛烷值,同时也测定了MTBE的混配辛烷值,通过MTBE辛烷值的测试,了解了MTBE的调和效应,确认了在石油二厂无铅汽油调和生产中对催化汽油的MTBE的真实辛烷值约为108/RON,指导了车用无铅汽油的调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