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高含水后期的开发特点,分析了二区八队西部抽油机井在不同井网、不同沉没度和泵效及泵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同沉没度与检泵率之间的关系认为,高含水后期开发,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应保持在300m左右,各井网间由于具有不同的地质特点,其合理沉没度范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油田已处于中、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变差,分析总结延长抽油机井检泵周期的方法,对控制作业井次延长油井使用寿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几种延长抽油机井检泵周期的措施,尽可能的延长机采井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后期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高含水对抽油泵摩擦副耐磨性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对抽油机井泵效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机械采油成为采油生产主要开采方式。抽油机井能否正常生产,直接关系到产量指标的完成。由于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发生一些故障,在日常检查中必须及时发现,分析判明原因,其中,断漏造成抽油机井检泵逐年上升,影响正常生产。本文通过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断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示功图、沉没度、产液量、含水、电流、压力等多项生产数据对断漏部位进行综合诊断,同时提出针对断漏问题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逐渐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流压的变化、高含水对抽油泵摩擦副耐磨性的影响、J55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及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萨北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为确保原油有效、高效开采,控制无效水循环和抽油机井作业两率,需要合理优化抽油机井井下参数。本文通过对萨北油田北部过渡带第四油矿抽油机井泵挂深度的现状调查分析,初步总结形成抽油机井泵挂深度调整原则,运用沉没率与含水分级图,确定泵挂深度需要调整井的范围;同时根据推导公式,结合目前开发形势,确定泵挂深度的调整范围,对高含水开发后期抽油机井泵挂调整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抽油机井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的合理配合,才能保证抽油系统的效率。为了保证抽油机井的生产效率,应及时对抽油机井进行生产维护,对生产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泵作业,尽快恢复抽油机井的运行状态,以提高油田的产油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等几方面,对抽油机井泵效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某油田的不断开发,采出液含水越来越高,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出现杆管偏磨加剧、油井检泵作业逐年增加的问题。文章对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偏磨井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油井检泵率,本文分析了影响抽油机井检泵率的因素。生产参数不合理造成杆管偏磨、断脱;沉没度不合理、热洗质量影响检泵率。通过优化生产参数、采取井下技术措施,使井下举升系统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另一方面加强热洗质量管理,使抽油机井检泵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油井检泵率,本文分析了影响抽油机井检泵率的因素。生产参数不合理造成杆管偏磨、断脱;沉没度不合理、热洗质量影响检泵率。通过优化生产参数、采取井下技术措施,使井下举升系统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另一方面加强热洗质量管理,使抽油机井检泵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含水、流体条件等发生改变,泵况控制图各区域边界也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本文介绍了绘制泵况控制图的方法,各线段的意义。结合聚驱抽油机井生产现状,本着实际反映区块开发管理水平的原则,提出对泵况控制图界限进行调整,实现进一步优化应用泵况控制图评价聚驱区块抽油机井生产状况,为抽油机井调整、挖潜等生产措施方面提供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内油管、抽油杆、泵等部位出现结垢现象,造成生产井频繁卡泵,缩短检泵周期,增加作业成本等问题,对抽油机井结垢特点进行分析,从抽油机井卡泵发生时机入手,采用物理防垢方法,有效弥补药剂清防垢措施的不足,延缓卡泵井检泵周期。现场应用后,抽油机检泵周期得到了明显延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庆油田采油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机械采油成为主要的采油方式,而抽油机井采油又为最重要的机械采油方式。目前,大庆油田由于漏失造成抽油机井检泵的数正在不断的上升,给机采井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正常生产时抽油泵工作过程和三相流体在井下管柱和井口流动过程的阐述,结合现场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漏失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应用示功图、沉没度、产液量、含水、电流、压力等多项生产数据对漏失部位进行综合诊断,使对漏失的检查和处理有的放矢,同时针对漏失问题的制定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抽油机井检泵率是衡量抽油机井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年检泵作业费用占油水井总维护作业费用的70%以上,降低抽油机井检泵率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有必要开展检泵率对标挖潜方法研究。由于我厂各油田原油物性、井深、井下状况、生产参数均不相同,导致不同油田检泵作业原因不同。本文通过引入综合考虑检泵周期及检泵井次两个因素的检泵原因综合评价因子,创新提出以检泵周期和综合评价因子为管理水平高低分界线的波士顿矩阵图对标分析方法,通过对各项作业原因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明确了当前主要作业原因及作业原因变化趋势,并结合不同油田特点,给出具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为降低油井检泵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杆泵抽油的主体,抽油机井采油不仅是石油工业传统的采油方式,也是迄今为止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生产中不断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抽油机井表现出来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由于杆管的偏磨,加速了杆、管、泵的损坏,增加了检泵作业工作量和采油成本,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为了维持油田的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研究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问题以及治理偏磨的有效措施有着重大而实际的意义。论文就当前普遍存在的抽油杆管偏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本文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聚驱抽油机井检泵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见聚高峰期抽油机井检泵原因的归类分析,探讨降低聚驱抽油机井检泵率的方法,为提高聚驱开发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头台油田是特低渗透油田,原油物性差,94年投入开发以来,出现了大量的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现象。对采油三区近两年来检泵情况进行了统计,抽油杆、油管偏磨逐年上升,已占检泵总数的一半以上,对抽油杆、管偏磨的治理已成为油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抽油机井工作载荷、井身结构、沉没度、工作参数、井口回压、含水、矿化度以及抽油机日常生产等方面对抽油杆、管偏磨进行逐一分析:抽油杆运动过程中的振动、各种摩擦力,冲程、,中次相对大,斜井、沉没度太低或太高、井口回压过高、高含水、高矿化度、盘根太紧等都易导致抽油杆管的偏磨。最后结合头台油田实际,在现有措施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安装油管锚定器;合理优化抽油机工作参数;选择合理油井沉没度;加缓蚀剂减缓磨损;加强油井日常管理等,以减少检泵次数,保证抽油机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9.
随希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抽油机井见聚井数增加,继续延用低含水和高含水初、中开发时期的抽油机井管理方法,日渐暴露出在举升工艺适应性方面的局限。本文通过对抽油机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按照地面设备、生产过程、井下生产过程三种情况,总结绘制了抽油机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动态控制图表,形成抽油机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系统。针对图表中的不同区域,调整挖潜,维护合理区,调整治理区,使抽油机在合理工作制度下生产。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了不同泵径抽油机井采取油管锚定措施前后抽油机井的冲程损失及泵效变化情况,无论是无油管锚,还是安装油管锚后,冲程损失和泵效降低比例随泵径增大而逐渐上升的;安装油管锚后,减小冲程损失和提高泵效比例也是随泵径增大而上升的;抽油机井安装油管锚后,比无油管锚生产时可平均提高泵效2.65%,泵径Ф70mm井提高3.48%。计算了不同泵径抽油机井采取油管锚定措施后在一个检泵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单井累计增油415.93吨,净利润约为5.1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