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腐乳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受加工工艺影响。本文研究了后发酵过程中不同辅料(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量对腐乳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红曲和面曲添加影响腐乳ACE抑制活性;分别添加15%乙醇、2%红曲、1%面曲时,腐乳具有最高ACE抑制活性。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过程中呈先升后降趋势;添加15%乙醇腐乳在后酵第5周时,ACE抑制活性达到最大值89.3%;添加2%红曲腐乳后酵第6周时ACE抑制活性达最大值84.9%;1%面曲添加量腐乳ACE抑制活性在后酵第6周时达最大值79.6%。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理化性质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抑制活性,研究高Ach E抑制活性腐乳样品发酵过程中Ach E抑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腐乳中,青方腐乳pH和食盐含量最高,总酸和水分含量最低,氨基态氮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红方和白方腐乳。青方腐乳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均为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Leu,Ala,Val,Ile和Phe,其它3种腐乳中Glu和Asp含量最高。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腐乳,其乙醇提取物的IC50值为0.52 mg/m L;白方腐乳抑制活性次之,其IC50值约为青方腐乳的2.54倍。白坯提取液几乎不显示Ach E抑制活性,生产过程Ach E抑制活性明显增加,对Ach E的抑制率达56.32%,而盐腌过程抑制活性降低24.15%;后酵前期,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继续增加,增幅小于前酵过程,而后酵45 d后Ach E抑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酸菌发酵产酸制备豆坯,接种雅致放射毛霉进行前酵,不经历盐腌过程,并在后酵汤料中添加乳酸菌LB01和丁酸梭菌BP01发酵生产低盐腐乳,研究其关键风味物质及部分功能性。结果表明:后发酵汤料中添加益生菌可降低吲哚等胺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青方腐乳的食用安全性;低盐发酵提高了样品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低盐样品1和2的GABA含量分别达188.92 mg/100 g干重和223.95 mg/100 g干重,分别为对照样品的1.33倍和1.57倍;后酵汤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提高丁酸含量,低盐样品1丁酸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低盐样品2丁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9.46%;低盐腐乳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但是与对照样品无显著差异;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和多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4.
使用乳酸菌豆坯代替传统卤水豆坯生产低盐腐乳,研究乳酸菌豆坯及低盐腐乳理化、微生物和感官指标,并采用HPLC柱前衍生法检测低盐腐乳生物胺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菌豆坯可代替卤水豆坯用于腐乳前酵,且可抑制部分杂菌生长。后酵汤料添加益生菌生产的低盐腐乳氨基态氮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达2.73%和7.29%;游离氨基酸总量为59.85 mg/g,且Glu含量明显增加,比对照组高3.51 mg/g,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方腐乳Glu含量较低的缺陷。细菌总数和芽孢菌数低于对照组,感官评价总体接受度较好。该方法生产的低盐腐乳生物胺总量为536.2 mg/k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中腐胺和酪胺含量最高,分别占生物胺总量的22.34%和47.33%。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类型腐乳丁酸含量及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丁酸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青方腐乳中分离鉴定产丁酸菌的部分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青方腐乳丁酸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型腐乳,达到25.4 mg/g(干质量),丁酸主要在青方腐乳后酵前30 d产生,与后酵过程中特定微生物密切相关;青方腐乳乳酸含量较低,且后酵过程呈下降趋势,可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丁酸;青方腐乳中分离鉴定的丁酸梭菌BP01培养过程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18 h进入生长稳定期,终产物pH值为5.8,能利用乳酸作为碳源,且在葡萄糖和乳酸同时存在作为碳源时,发酵终产物丁酸含量显著增加;BP01菌株抑制大肠杆菌能力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也有抑制作用,能够耐受一定浓度的食盐,并表现出一定的温度适应性,有应用于青方腐乳发酵潜力。研究结果证明青方腐乳富含丁酸,其含量远高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食品资源,丁酸梭菌有应用于青方腐乳发酵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β-胡萝卜素褪色法研究腐乳的抗氧化功能.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腐乳和2种自制腐乳的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腐乳和自制腐乳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0.41~1.30gBHA/g样品.对自制红腐乳和白腐乳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红、白腐乳分别在后酵40d和3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5gBHA/g样品;1.24gBHA/g样品;红腐乳的抗氧化活性相比白腐乳较高,且抗氧化活性保持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周荧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0,31(21):101-104
研究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当食盐含量较低时,糖苷(daidzin 和genistin)分解较快;大豆异黄酮糖苷形式(daidzin 和genistin)转化为苷元形式(daidzein 和genistein)。说明腐乳后酵有效提高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 6 %、 10 %食盐含量的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食盐含量和 β -葡萄糖甙酶活性与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构型转化密切相关。酶的活性在毛坯发酵 2 4h后开始快速增长 ,在腌制 2d时达到最高值 10 2 6 0U/g。  相似文献   

9.
腐乳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β-胡萝卜素褪色法研究腐乳的抗氧化功能。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2种腐乳和2种自制腐乳的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腐乳和自制腐乳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0.41~1.30gBHA/g样品。对自制红腐乳和白腐乳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红、白腐乳分别在后酵40d和3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5gBHA/g样品;1.24gBHA/g样品;红腐乳的抗氧化活性相比白腐乳较高,且抗氧化活性保持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腐乳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按照后酵添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红方、白方和青方腐乳等类型。本文研究了腐乳前发酵和盐腌过程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规律,并对红方、白方和青方腐乳后酵过程中GABA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期望挖掘腐乳生产过程中GABA形成规律,为改进腐乳生产工艺富集GABA奠定基础。结果表明,GABA含量在前发酵过程明显上升,盐腌导致其含量降低。红方和青方腐乳后酵过程GABA含量先增后降,后酵45d时达最大值;白方腐乳后酵过程中GABA含量基本呈增长趋势;显示后酵不同辅料的添加影响腐乳GAB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