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接2004年第24期) CATV光纤传输系统,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将干线传输距离延长,或让光纤尽量深入到用户区,实现光纤到路边或光纤到家庭.在具体的光系统设计时,有两种系统可以选择,即1 310 nm系统和1 550 nm系统,到底选用哪种系统,一般从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指标、系统的成本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组网的灵活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众所周知,在光纤传输的3个窗口中,850 nm窗口的损耗太大,在有线电视系统中不可以使用;1 310 nm窗口的损耗较低,色散最小,价格也便宜,在光纤有线电视系统中用得较多;1 550 nm窗口的损耗最小,而且可以采用光纤放大器放大,因而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4 超长距离数字调制光纤CATV传输系统 4.1 数字调制光纤CATV传输系统的MER指标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BER是一个主要的指标,一般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BER会达到10-12以下.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现有工业监控系统常用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有数字微波、数传电台、有线光纤、有线电缆等,其中数字微波和数传电台会受到传输距离及频率许可的限制;有线光纤和有线电缆的成本较高,不适合监控点非常分散及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4.
光纤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技术的新进展田瑞然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向是提高传输系统的容量,增长中继段的传输距离。光纤是光通信信息的传输媒介,光纤的衰减系数和色散系数,则是光通信传输系统提高容量、增长中继距离的限制条件。光纤的衰减,使传输信号脉冲的幅度变小;光纤的色散,使传输...  相似文献   

5.
缪义斌 《中国有线电视》2007,(22):2136-2138
光纤熔接是光纤传输系统中技术要求复杂的重要工序,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质量与可靠性,降低熔接损耗提高光纤链路衰减量则可增大光纤传输距离,为此将光纤熔接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4 超长距离数字调制光纤CATV传输系统 4.1 数字调制光纤CATV传输系统的MER指标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BER是一个主要的指标,一般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BER会达到10^-12以下。对于DVB—C等数字CATV传输系统,采用BER作为指标是不合适的,因为加上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原  齐延军 《现代雷达》2020,42(1):19-22
针对模块化子阵间数据实时传输需求,设计了基于FC over波分复用(WDM)架构的光纤传输系统,在物理层采用WDM技术和无源光网络(PON),建立了模块化数字阵列间数据传输通道,在链路层使用轻量化FC协议,减少了协议封装、解析所带来的成本,增强了传输的实时性。文中以16子阵规模的光纤传输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模块化阵列重构的具体实现方法。该光纤传输系统满足开放式、可重构阵列发展技术要求,具有较优的先进性,在未来智能化、软件化数字雷达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光纤CATV网的回传通道最初被用于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测,现在和将来的目标主要是为用户提供非广播电视的双向业务。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双向业务,回传通道要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上行回传通道完全是数字信道,当然也不排除传输视频信号的需要。从应用技术上看,上行传输系统是数字调制的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频带一般为5~65MHz,由双向滤波器分割。回传系统主要的传输设备有回传光发射机和回传光接收机二种。  相似文献   

9.
丁炜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9):90-93,32
3 1550nm外调制光发射机的应用 CATV光纤传输系统,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怎样将干线传输距离延长,或让光纤尽量深入到用户区,实现光纤到路边或光纤到家庭.在具体的光系统设计时,有两种系统可以选择,即:1310nm系统和1550nm系统,到底选用哪种系统,一般从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指标、系统的成本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组网的灵活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广播电视的主要传输方式有卫星、微波、电缆和光缆传输几种,光纤传输与其他传输方式相比有很多优点,如频带宽、损耗低、重量轻等,随着光纤成本的不断降低,光纤传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光纤的接续质量必然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距离,因此要求接头处熔接损耗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11.
对长距离传输系统而言,低损耗光纤是不可缺少的传输媒介,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出了超低损耗0.1484dB/km的光纤,刷新了早在1986年创造的0.154dB/km的记录。这种超低损耗光纤是通过改进纯石英(二氧化硅)纤芯而得到的,其大有效截面积为118μm^2,有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本文也简述了该光纤可能对传输系统的一些影响,传输损耗在宽广的波长范围内(C和L波段)低于0.160dB/km,这对于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系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无中继传输系统中,与传统的Ge—SMF光纤相比,低损耗光纤可使传输距离增大33%,当该超低损耗光纤与后向泵谱分布式喇曼放大器结合使用时,有可能使传输距离增大到400km.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一种简易的数字视音频光纤传输系统实现方案 ,拟采用常规的PCM编解码技术。编解码器件和复分接电路完成。此系统将具备高的传输质量 ,较低廉的成本 ,以及简便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国第一套独立自主完成的ULH(Ultralonghual)系统由烽火通信研制成功。该套系统采用DWDM技术利用G.652光纤的C+L波段工作,无电中继传输距离超过3000km。据悉,ULH超长距离传输技术充分利用光纤的传输带宽,通过减少电中继站的方式来降低建设成本,对多种数字业务具有透明传输特性,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一直是用于骨干网配置的首选方案。ULH系统实现了大量新技术的实际应用:采用先进合理的色散补偿技术、ROA和EDFA相结合的光放大技术、非线性效应抑制补偿技术、超强的FEC技术等,使系统在超长距离的传输情况下接收端各项性能指…  相似文献   

14.
顾俊华 《有线电视技术》2001,8(10):70-70,69
光纤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对今后有线电视多功能开发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有线电视台采用光纤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光纤接续是光纤传输系统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最复杂的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1) 光纤接续的过程和步骤: ① 开剥光缆,并将光缆固定到盘纤架上。 常见的光缆有层绞式、骨架式和中心束管式光缆,不同的光缆要采取不同的开剥方法,剥好后要将光缆固定到盘纤架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讨论了数字、FM和AM-VSB等三种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和适用光纤网络后,提出采用AM-VSB1550nm系统是实现上海有线电视郊县联网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在简述了AM-VSB1550nm系统的性能和特点后,本文介绍了采用AM-VSB1550nm系统实现上海有线电视郊县联网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通信光纤传输中的波分复用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些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光纤的传输容量、传输距离、传输复用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着重分析用一条单芯光纤同时传输数字和模拟电视信号的波分复用技术。1 系统介绍由于部队机关至两家属区距离较远 ,为了当地有线电视节目的传输和线路设备的充分利用 ,现已架设有本单位机关至两家属区通信光纤上、下行各 1芯 ,如图 1所示。为了利用现有的通信光纤传输有线电视信号 ,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 ,用通信的一条单模光纤的两个窗口 ,分别传输 1310nm数字通信信号和 15 5 0nm模拟有线电视信…  相似文献   

17.
一 1550nm长距离传输的基本技术问题 由于光纤放大器技术的成熟化和商用化.使得光中继成为可能,减少了光一电一光中继对系统指标的劣化,但在长距离或超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系统中,由于传输功率高,易产生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而普遍铺设的G.652光纤又在1550nm波长处有高达+17ps/nm·km的色散。这样光纤的色散以及自相位调制和色散共同作用都会引起CSO的劣化.使传输距离大大受限,系统指标下降。因此在利用光纤放大器和外调制光发射机构造大功率、超长距离的1550nm光纤传输系统时。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20日,在桂林光通信研究所召开的四状群数字光端机和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鉴定会上,我们采用国产光电器件和多模渐变型宽带光纤,成功地实现了139.264Mb/s数字彩电的20.5km无中继传输:系统性能达到了我国GB1582-79规定的短程线中轴彩电传输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雷达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可替代传统电缆的光纤传输系统,并介绍了光纤传输系统中数字部分与模拟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模拟/数字混合型CATV光纤链路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数字混合型CATV光纤链路的性能分析史坤祥(上海科学亚特兰大有限公司)模拟/数字混合型多频道光纤传输系统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世界上数以千计的模拟传输光纤系统的实践表明,利用高性能的激光器及单根光纤传输80个NTSC或60个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