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对城市的表达方式,揭示城市空间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拓展对黑色电影空间的理解边界,探究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房间之家”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一个高密度村庄深处,日照、采光和通风十分受限。经过对建造细节的推敲,发现“房间”这个建筑学基本事实的设计潜力,并尝试以此作为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秩序:房间,在4个L形柱的结构限定下精准满足使用者所需空间尺度;群房间,在基本空间尺度基础上考察房间群的关系;间房间,考虑房间之间空间的使用及其意义;上房间,在房间秩序的基础上考虑屋顶露台设计;出房间,聚焦更高热舒适性能的“房间”外围护、通风、采光等设计。最终,“房间”串联起项目诸多范畴:结构、空间、功能、宅型文化(合院)、日照、采光和通风,它不仅是一种“聚集”,也体现了对浸润于资本、沉溺于“空间经济学”的地产户型设计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4.
电影中的城市空间——街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头”即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是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公共生活。该文通过分析意大利电影《玛莲娜》中几个片断所表现的城市空间与行为,解读了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城市街巷空间.并尝试借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拓展城市设计者认知城市空闸的横向视野和纵向视野。 相似文献
5.
住宅工程内的有水房间渗漏问题经常影响到房屋使用和睦邻关系,消除这一质量隐患,不仅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还得合理使用新型防水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电影建筑,即电影中所表现的建筑影像。建筑与城市的精神任务是营造我们的现世感.完美地衔接自我和世界体验的层面,而电影建筑关注于电影如何在脑海中构建和创造精神空间从而反映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中内在的短暂的建筑形象。真正的建筑是在由物质建造的空间和主体精神空间之间的经验感觉和意义的交流。一次积极的建筑体验基本上是对自我的强化经验.这种经验确凿和舒适地将人置于文化整体之中。很显然,电影艺术能够使建筑行业本身对这种交流的微妙性的体察更加敏锐。 相似文献
8.
从房间空调器开机时的室内温度、房间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房间空调器的运行时间、房间空调器开机时间段以及房间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是频繁开机还是持续运行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用户使用习惯对房间空调器实际运行能耗与能效的影响,并提出今后评价房间空调器运行特性应考虑其全年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电影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媒介,它在呈现真实、讲述故事、表达哲思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与此在时空/世界相对应的另一个时空/世界,它通过纪录和改造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凭藉特定的电影手段——主要是场面调度与蒙太奇,赋予现实生活空间一种特定的戏剧性、情感性,从而建构出一个别样的电影世界,以供此时此地的灵魂既能在彼时彼地展开无尽的漫游,又能令其收获充盈的满足感并重返现实世界。就此意义而言,电影是一种幻觉,确切而真实的幻觉。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建筑与电影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建筑与电影"叙事性"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索,揭示了其内在的关系,并希望借此使两种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汤华清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3):23-25
对面积为32 m2高度为2.8 m的某宾馆房间,运用CFAST6.0区域火灾模拟软件,在是否启用喷淋装置及机械排烟机的条件下进行火灾模拟计算,得出烟气层高度、温度及CO含量等随时间变化的火灾参数,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宾馆房间的火灾危险性,并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2.
空间爆炸:建筑与电影想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建筑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现代主义谱系之内.从中它找到了自己的意象和哲学。尽管对空间的共同关注已经截然不同于那些最早的先锋派们.但是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效应的一个大致共同的认可.则提供了与20世纪早期发展的历史延续性。空间思想和关于主体抑制和特征的心理分析思想的交会.一直是20世纪初以来社会和美学讨论的前提。1920年代和30年代的相当一些先锋运动.包括表现主义,用再现的方式探索了这种交会;当代实验保持了这两个概念.但扭曲了对人性主体的传统说法。在本文中.我探讨了现代主体的焦虑的视觉,它困于自己无法控制的空间系统之中.并企图对它的困境通过电影和建筑进行理解。恐惧、焦虑、疏离以及它们的心理对应物.焦虑性神经症和恐惧症,在整个现代时期和空间的美学悄然相连。 相似文献
13.
以影像之名——电影艺术与建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考察电影艺术与建筑实践的关联性及其对建筑实践的影响.电影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不仅能给建筑提供具体风格或形式上的灵感和借鉴,更为深刻的方面在于电影关联和组织媒介的方式。电影早已不仅是被观看的再现式活动图像.它对我们身处的时空所进行的创造性实践,开启了思维与影像的可能维度。其实践不仅使自身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而且,电影的表达手段和建构策略也成为时代性的认知和感知方式。如今。再现现实的技术手段发展为解放了的影像文化.对具象空间的拟仿成为实践着的思维策略。电影反作用于现实,开拓了新的空间向度,这一实践中的媒介美学,显然亦能给建筑实践带来深层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曼哈顿手稿》中空间经验——空间、运动和事件的影响,选取了《山河故人》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抽象图解的图示转译,分别以身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影片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寻了建筑学语境下的空间再现与空间重构的形式逻辑,从而提供了一种从时间角度进行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对建筑本质意义的发问、对建筑的实体三维塑造空间的传统观念和电影运用时间对空间的感性渲染的思考来探讨电影与建筑的内在关系。探讨电影对建筑设计思考方式的影响、建筑的非物质性、建筑的叙事性以及建筑空间的“诗意性”。以一个实际“电影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来探索建筑空间所释放出的能量,以及它能带给人的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情感的回响。最终,这种能量转化成建筑实体研究设计的蓝图。 相似文献
18.
空间形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是建筑创造不可或缺的物质表达方式。如何在从“建筑”到“建筑”的学习之外,引入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文本阅读与研究,培养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空间语言创造力和思维方式是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个方向。主要对两个课程中从电影文本的阅读到空间形式生成的介绍,通过对电影情节、内容及结构的分析,启发学生寻找个人认知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将之转化为空间形式语言的表达及具体场地的应用和物件的生成。它既是对培养从研究、形式模型的生成到具体应用的思维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这一课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路径是空间中的基本要素,路径的空间形式也是空间组织方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线索.通过对17世纪以来西方建筑中空间组织方式的全面梳理,针对走廊房间矩阵流动空间通用空间等空间组织原型,以显现和隐匿为线索,对建筑中的路径空间形式进行系统考察,并揭示路径空间形式在协调空间开放性和生活隐私性二者关系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