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确定大孔道级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大孔道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田的高效开发,如何选择需要调堵的油水井才能得到最佳的调堵效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目前选井决策方法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人为干扰因素很大。文中提出了一套适合于调剖堵水的指标体系,利用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油水井不同的动态数据特征,判断出每口油水井是否存在大孔道及大孔道的级别。对于判断存在大孔道的油水井,建议采取调剖堵水措施;对于不存在大孔道的油水井,应进一步观测其动态变化。该方法克服了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的缺陷,计算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界限值合理性问题,从而为调剖堵水的选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靖安油田注水井复合深部调剖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和白于山区油井含水上升快(或裂缝水淹)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对“预交联颗粒+PL调剖剂+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复合深部调剖体系的主要成分“水驱流向改变剂”和“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膨胀特性、稳定性以及剖面改善能力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把复合深部调剖体系用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既可以有效封堵高渗通道,又可以使深部液流转向,同时具有见效快、有效期长、施工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该复合深部调剖体系解决了大路沟二区、白于山区油藏油井含水上升快(或水淹)、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今后治理大孔道或裂缝见水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4.
注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投注聚区块注入井的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深度调剖井选井原则。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汪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计算公式,实现了调剖层痊及堵剂用量的定量化确定。应用该方法对喇嘛甸田南中块东部和北北块聚合物驱的10口调剖井调剖层位及堵剂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合理的堵剂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注聚前深度调剖井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油田注采液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的检测对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堵水调剖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尚属空白。为了实现油田注采液复杂体系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含量的快速、高效、准确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器、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实现了油田注采液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和其它干扰物的先分离后检测,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测定油田注采液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浓度的方法:选用双羟基亲水色谱柱,250 mg/L NaH_2PO_4水溶液为流动相,绘制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浓度数纳米级聚合物微球色谱峰面积(保留时间1.1 min处)的标准曲线,将得到的保留时间1.1 min处色谱峰面积带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的浓度。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数2000 mg/L,最小检出量为5 mg/L。该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5%)和加标回收率(90%),可用于实际油田注采出液中纳米级聚合物微球的快速、准确检测。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7.
8.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挟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堆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油井含水下降14%~37%,单井产油量平均增加129.2t,最高达647t。认为高纯度、高浓度、充足量目的菌种的注入,是微生物调剖堵水成功的关键。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大孔道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的研究成果由于其各自的缺点而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要更为有效地识别大孔道,需要从渗流理论上进行研究。这些理论一旦获得突破,将会丰富存在有大孔道的油藏的试井、测井等理论,对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等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4):82-87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无效循环加剧,剩余油更加零散,开发调整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水驱开发调整需求,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对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原有水驱注采调整标准进行完善研究。利用渗透率级差、变异系数与吸水砂岩厚度比例关系,建立层内和层间细分注水调整新界限。实施后,单层砂岩厚度由3.9 m调整到3.0 m,渗透率级差由4.5调整到4.1,变异系数由0.57调整到0.53,细分后砂岩吸水厚度比例达到86.6%;层间渗透率级差由3.8调整到3.3,变异系数由0.49调整到0.42,细分后砂岩吸水厚度比例达到85.7%。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采收率、产出投入比与注采强度(产液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注水强度(产液强度)界限,完善平面调整标准。精细调整后,累计控制无效注水167.46×10~4m~3,控制无效产液252.74×10~4t,增加有效注水88.61×10~4m~3,增加有效产液171.96×10~4t。 相似文献
11.
注采压力系统及合理注采比研究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注采比是表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平衡状况.反映产液量、注水量与地层压力之间联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目前矿场实践中,有些具有边水能量补充的注水油田还未实现定量计算合理注采比。针对这个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具体油田开发数据资料,研究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进而在给定油藏合理地层压力、流压、产液量的情况下求得该油田的合理注采比,从而为油田开发综合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方法根据正交设计法和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一套完善的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分析。目的优化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结果该方法能综合考虑蒸汽吞吐过程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在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的同时,能够考虑各参数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草20块蒸汽吞吐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生产井流压、注汽干度、周期注汽量、注汽量递增方式、注汽速度、周期极限产量。结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优化结果与现场实际较为符合,通过完善可成为优化稠油油藏开发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模糊聚类分析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一种研究储层内部流体渗流差异的技术方法,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准格尔盆地某油藏为例,基于模糊数学原理,提出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应用该方法首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建立相似关系矩阵;再确定模糊等价关系,采用模糊等价法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最终绘出不同置信水平入的动态聚类谱系图,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分析流动单元分类指标与流动带划分的相关性,给出划分标准。计算分析结果准确,可为用于指导开发方案调整与挖潜。 相似文献
16.
Calculation of interfacial tension during bitumen production is a crucial issue in heavy crude oil history. Upon variation in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phases composition,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bitumen and water change. In this work a sophisticated method called subtractive clustering was utilized to predict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bitumen and water. The subtractive clustering method is composed of optimized fuzzy logic algorithm. A data bank which is collected from open-source literature, is used to create a reliable model. Then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easured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using subtractive clustering have been examined. Results state that the comparison of measured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predicted interfacial tension indicate acceptable accuracy of proposed model. Also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data points have less than 3 percent absolute error.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单砂体开发动态模型,提出了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并系统论述了其表征原理。以大港油田宫104断块G76—30注水井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线方法计算了4口生产井的受效因子和G76—30注水井的注水量分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G77—31和G76—32井是注水井G76—30的主要受效井和水流通道,与现场示踪监测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研究水驱油藏单砂体注采关系和剩余油分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与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计算速度和精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管段划分过程中,若选用作为分段标准的管道属性对象太少,则管道的分段数目少,无法详细描述管道沿线各点的风险变化状况,也无法利用所得风险评价结果数据准确定位高风险管段并进行针对性的维护;相反,管道的分段数目过多,管道风险评价、结果分析的工作量则将成倍增加。为此,提出了利用模糊聚类法对油气管道进行动态分段的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聚类法通过选用不同的截距阵,可动态选取分段标准,使得管段划分的细密程度始终满足风险评价人员对目标的期望,使管段划分更加高效、合理,并且运用该方法选取管道属性对象作为划分标准及模糊聚类的计算过程都可以通过程序实现,提高了管段划分过程中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从而提高了管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了管道风险评价的成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