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效的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与MF膜截留协同处理微污染水的动态模拟试验,以进出水中CODMn、浊度、色度及UV254作为评价水质净化效果指标.结果系统运行稳定后,浊度平均去除率93%,色度平均去除率86%,CODMn平均去除率70%,UV254平均去除率61%.通过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粉末活性炭方法可以减缓膜污染,膜污染呈现先快后缓的规律.结论采用MF与PAC协同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性能,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苯酚水源水污染的可行性,提供应对突发的水污染处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用浑河水配制一定质量浓度苯酚污染水,模拟突发的苯酚水污染,进行粉末活性炭(PAC)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以及投加工艺参数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PAC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曲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酚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02 mg/L时,粉末活性炭对其吸附容量为1.46 mg/g;PAC对苯酚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20 min就能够达到其吸附容量的90%以上;比表面积大的木质炭是应急处理苯酚水污染的最佳炭种;PAC投加的炭浆质量浓度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溶液的pH值小于10时,PAC对苯酚有较高的吸附效果.结论对突发的苯酚污染,投加粉末活性炭是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烧杯实验对桂林市自来水厂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厂现行工艺以及多年平均PAC投加量条件下,能处理的进水最大Pb2+浓度为0.02mg/L;改变混凝剂组分,可以使进水Pb2+浓度超标4倍的出水水质达标;投加PAM可以提高Pb2+去除效果,能使Pb2+浓度0.1mg/L的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使出水达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Pb2+浓度的关系为y=-1141.4x2+296.17x-3.0849;在保证出水残余Pb2+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条件下,根据此式计算出不同原水Pb2+浓度下的最小药剂投加量,为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烧杯实验对桂林市自来水厂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厂现行工艺以及多年平均PAC投加量条件下,能处理的进水最大Pb2+浓度为0.02 mg/L;改变混凝剂组分,可以使进水Pb2+浓度超标4倍的出水水质达标;投加PAM可以提高Pb2+去除效果,能使Pb2+浓度0.1 mg/L的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使出水达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Pb2+浓度的关系为y=-1 141.4x2+296.17x-3.084 9;在保证出水残余Pb2+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条件下,根据此式计算出不同原水Pb2+浓度下的最小药剂投加量,为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城市给水厂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粉末炭(PAC)对水中乙苯的吸附效能研究.通过小试,考察了常规工艺对水中乙苯的去除效果,测定了粉末炭(PAC)对水中乙苯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AC投量与乙苯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PAC吸附小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乙苯,向原水投加PAC可快速去除水中乙苯,可作为给水厂应对原水突发乙苯污染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模拟常规工艺对水中氯苯的去除效能,测定了粉末炭(PAC)对原水中氯苯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并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氯苯;PAC可快速地吸附水中氯苯,5min吸附量可达平衡吸附量的80%以上,30min吸附量可达98%以上。建立了PAC投量与氯苯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小试进行了验证,得出了吸附时间为30min时,不同PAC投量所能处理的原水中氯苯最大浓度。  相似文献   

7.
首先评估了水厂现行工艺对六价铬的去除能力,然后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铬污染的特点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超标5倍的铬突发污染,使用聚合氯化铝和水玻璃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水厂现行工艺对六价铬的最高去除率只有54.9%,投加50mg/L的改性凹土可使六价铬浓度降到0.05mg/L以下,出水水质达标,此时的去除率为81.1%。六价铬浓度分别超标10倍、20倍、30倍、40倍时,可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混凝沉淀法处理,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8 mg/L、12 mg/L、15 mg/L、17mg/L时,可使出水水质达标,去除率分别是92.4%、95.4%、96.8%、97.8%,基本可以满足饮用水水源突发铬污染应急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分析与保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因素的分析,指出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因素的分析,指出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邯郸市滏阳河的水质特点,本文采用臭氧组合工艺进行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预臭氧氧化 生物预处理工艺对CODMn、藻类、浊度、色度、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0%、84.0%、79.5%、60.5%、88.0%,并由此可得出最佳臭氧投加量为0.7~1.5mg/L;在臭氧—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和其后增加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的几种臭氧组合工艺中,采用活性炭(GAC)吸附的去除效果明显最优,尤其对CODMn的去除率也高达85.4%,而后臭氧氧化也仅为60.9%;而且增加活性炭吸附或后臭氧氧化,都可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活性炭吸附对TA98的去除能力优于后臭氧氧化能力,且均达到57%以上;后臭氧氧化对TA100的去除能力优于活性炭吸附能力,也均达到33%以上,且对TA100菌株的诱变指数(MR)均呈明显的阴性。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地表水源突发污染,筛选最优应急处置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含12个评价指标的地表水源突发污染威胁度评估指标体系,用以预判突发污染对水源地的威胁程度;构建了由19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应急处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依据不同等级的威胁度,确定出与其对应的评估指标权重值;基于多重指标体系的联合评估,确保了筛选评估体系的科学性.通过山西苯胺泄漏污染事故实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筛选评估体系可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可为应急专家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臭氧生物活性炭法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在自行设计的试验流程上进行饮用水深度处理可行性试验。用该流程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CODMn去除率接近50%,浊度和色度大大降低。试验对比了在不同臭氧投加量时,单纯臭氧氧化法与臭氧生物活性炭法(O3-BAC)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净化程度,确定出较理想经济的臭氧投加量:4mg/L。验证了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法比常规氯氧化消毒法对有机物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活性炭除微污染技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污染问题,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较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对出水的生物安全性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出水中游离细菌的增多使得在氯或氯胺的灭活效率达99%以上的条件下,未被失活的细菌数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出水中的细菌容易吸附在疏水性的活性炭颗粒上而受到保护,使氯或氯胺的消毒效率下降,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微生物大量存活.炭粒携带未被灭活的细菌进入管网后,可吸附在管壁上,形成生物膜,造成二次生物污染.活性炭技术不能有效去除贾第鞭毛虫囊和隐孢子虫卵,甚至出现活性炭工艺出水中“两虫”数量增多的现象.另外,活性炭滤池的进水水质和运行方式等都会影响活性炭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而细菌检测技术水平则会影响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为基础,研究了臭氧—微滤—生物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比例勾兑流程,对饮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该工艺流程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高锰酸钾指数、254nm吸光度及细菌等指标,超滤与反渗透比例勾兑调节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浓度,不改变各个离子之间的比例,该工艺出水完全满足饮用水净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用于饮用水去除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有效地制备优质饮用水,考察了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强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当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为8mg/L时,MABR对进水中TOC、CODMn、DOC、UV254以及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达41.3%,59.4%,36.7%,53.5%,67.9%和44.0%.在MABR中,膜的物理截留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PAC的吸附作用协同完成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就DOC而言,3种作用的贡献分别为11.1%,7.6%和18.0%.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ABR中膜表面的动态污泥层能强化膜对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截留.考虑到0.5h的短水力停留时间,MABR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提高超滤膜(UF)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粉末活性炭(PAC)的吸附作用与UF的截留作用相结合考察组合系统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UF膜本身对浊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水中的小分子量有机物及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投加PAC可以提高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能力,随着投炭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在同一投炭量时,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膜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经历一个初期下降到长时间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目前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分析,提出采用臭氧、活性炭和膜联用深度处理技术,供给管道直饮水是目前我国城镇供水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目前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分析,提出采用臭氧、活性炭和膜联用深度处理技术,供给管道直饮水是目前我国城镇供水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膜污染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协同超滤膜运行效果.采用粉末活性炭一超滤(PAC—U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比了PAC—UF组合工艺与单独UF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PAC投加量对PAC—UF组合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对超滤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与PAC联用,UF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在569/6以上,并随着投炭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很高,但出水浊度略高于单独UF工艺,并且随着投炭量的增加略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0.20NTU.投加PAC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随着投炭量的增加,跨膜压差增长变缓;但过大投炭量反而会加剧膜污染的速率,最佳PAC投加量为2~1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