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2.
3.
标准的神经网络算法存在训练时间长,在一些特定的给定初值情况下会陷入局部最小等缺点,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该文介绍了改进的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该算法在一个权值修改过程中对权值修改两次,以达到加速收敛避免陷入局部最小等目的,利用该算法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研制。分析表明,该算法受人为因素干扰小,所需参数少,结果比较可靠,总体符合率达到91%,改进后的算法训练所需时间与标准BP网络相比缩短了许多,是一种适用于现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L10块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L10块岩心砂样的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等五敏进行了动态敏感实验和评价,明确了储层敏感性特征和规律,并对具体生产实际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措施储层潜在中等速敏程度,不宜采用高强度注采方式生产;水敏程度属强水敏,从盐敏的絮凝值判定临界矿化度为3061.97mg/L;酸敏和碱敏级强,建议不用强酸强碱来进行解堵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识别注入油藏中的流体对储层的伤害情况,根据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对叙利亚Gbeibe油田主要目的层Chilou储层进行敏感性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地层具有一定程度的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及应力敏感性,无酸敏(15%HCL)。根据该实验结果,在Gbeibe油田开发中应注意保持地层压力在一定水平,以防地层上覆压力过度增加引起孔喉的压缩变形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开展注水作业时注水速度不能高于临界流速,水的矿化度不能低于临界矿化度141 046 mg/L,防止黏土地层颗粒运移及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渗透率降低;钻井、固井、作业中注意储层保护,防止碱性滤液对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6.
应用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准确地诊断与预测储层敏感性损害问题一直是储层保护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预测储层敏感性损害也是一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与信息的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是将各种途径、任意时间和任意空间上获得的信 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技术。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敏感性损害预测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已有的数据获取最为准确的结果,在输入参数较少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可靠的数值结果,且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少。基于 政进算法编制的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分析表明,该方法受人为因素干扰小,可以渗断储层中邶种敏感性是主要因素并给出一个确切数值,同系统所需参数少,结果可靠(总体符合率达到91%),是一种能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为油田合理处理敏感性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研究储层的敏感性,提出相应的储层保护建议,对保护油气层,减少储层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M油田储层属高孔高渗储层,并存在极强的非均质性,在各种作业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通过对储层中敏感性矿物种类、结构和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其潜在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储层敏感性表现为"两中等、一强、一弱"的特点,即中等盐敏、中等碱敏和强水敏、和弱速敏特征。储层敏感性主要受到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的影响,同时,也与储层孔隙结构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在大港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层特征分析,室内实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BP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编制了预测储层5种敏感性的软件,该软件受人为因素干扰小,所需参数少,准确度高,综合符合率大于80%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为制定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能提高油田滚动开发效益,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该软件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1)从两方面入手使网络摆脱平坦区,一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O1的取值在[0,1]之间,二是一旦网络陷入平坦区域,局部极小,使连接权值Wkj,Wji和阈值Qk,Qj同时缩小一个因子,λ>1,可使Ok(1-Ok)脱离零值,离开平坦区;(2)加速收敛,方法有自动调整学习因子,添加动量项以及对权值进行批处理,用BP算法预测储层潜在敏感性,首先应确定影响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处理,再根据敏感性预测的要求,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进行训练,最后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模式识别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模式识别对储层进行敏感性预测可以对其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进行科学诊断,从而为后续钻井液和完井液及其他工作液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将常规的欧氏距离进行加权改进,解决了应用模式识别的核心问题——构建隶属函数,进而建立了采用模式识别法预测储层敏感性的新模型,并得到了成功应用。以水敏为例,经过特征选择与提取确定特征向量,利用损害程度等级的划分建立水敏损害的均值样板,借助大港油区127组数据检验新了模型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敏指数预测的平均准确率大于86.9%,水敏损害程度的预测成功率也达到了90.0%,证明采用模式识别法预测储层敏感性的新模型具有预测结果准确性高、结论可靠等优点,对提高油气层保护和油气层解堵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单相关分析法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收集薄片、铸体薄片、粒度、压汞、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性、敏感性流动实验等各种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敏感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相关分析,提出用单相关系数加权的方法来实现储层敏感性预测,并应用此方法对西部某油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速敏、水敏、盐敏、土酸敏和碱敏的预测结果与该油田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的符合率为80%左右,如果把基本正确的样品也包含在内,则符合率为90%左右。该方法相对神经网络、多元统计等方法的优点是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多尺度特征,传统的砂岩油藏和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难以适用。为了解决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动态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论证传统开发动态分析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征、近年来中外的研究成果及笔者的研究经历,分析了各种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的等效适用条件,重点阐述了三重介质试井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数值试井、等效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离散裂缝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适用条件,提出一套适合该类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并应用于现场生产,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14.
王庄油田强水敏稠油油藏储层水敏感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庄油田为储量近亿吨的具强水敏性的稠油油藏,由于缺少对强水敏机理的深入研究,加之受取心井资料限制,无法准确描述储层水敏纵、横变化规律,阻碍了该油田的开发。利用室内水敏流动试验、X-衍射、激光拉曼、含油薄片分析等技术,对储层主要特征及影响水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强水敏油藏的水敏室内评价方法,并利用测井解释的方法开展了水敏纵、横变化规律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力的指导王庄油田强水敏油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选择适用于该类油藏地质开发特点的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区块采收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基于室内注水伤害、添加稳定剂注水和注气膨胀等物理评价实验,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对衰竭式、注水、注天然气和氮气吞吐、吞吐转驱和注气驱等开发方式的优化计算和可行性论证。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开发会导致储层渗透率大幅降低,添加防膨稳定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比注水开发提高采出程度4.23%,但与注气驱方案相比提高采出程度幅度不大;注气方案中,注天然气吞吐转驱效果最佳,比衰竭式开发增产原油9.82×104m3,提高采出程度19.6%,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作为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致密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单井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采用变出口端回压应力敏感实验方法,具体实测了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岩样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透率,根据实测的结果回归出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幂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储层渗透率随气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影响的情况下,推导出新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渗透率变化对单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在30%-70%之间,在考虑储集层应力敏感性的条件下,气藏单井产能降低,平均绝对无阻流量是渗透率为常数时的76.49%。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了储层构成单元分析法在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精细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和意义。储层构成单元分析法是在常规储层划分对比方法研究基础上,以储层层次划分为指导,为在单砂层内进一步划分出不同期的沉积单元为目标,达到对储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的目的。通过分析储层层次要素,建立了识别同期沉积单元的六条原则,并以该原则为基础进行了同期沉积单元的划分,该划分的结果合理地反应了滩坝沉积的"垂向和横向叠置、低角度叠瓦状组合"的沉积特征,对油气储层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储层构成单元的理论,借鉴常规碎屑岩储层划分对比的方法,针对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多层次叠置沉积的特点,将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划分到“同期滩坝沉积单元”层次。以东营凹陷史南地区ES1^3为例建立了滨浅湖碳酸盐岩滩坝储层层次划分标志,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合理地对研究区滨浅湖碳酸盐岩滩坝进行精细划分对比,为该类储层精细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于地层温度、压力的影响,预测水基钻井液井下当量静态密度比较困难。水基绒囊钻井液的囊核包裹一定量气体,温度和压力不仅影响基液密度,而且影响囊核体积,使得井下当量静态密度变化规律更加复杂。室内研究首先用PVT实验仪测定密度为0.85 g/cm3的无固相绒囊钻井液在1~20 MPa、30~130 ℃下的密度,然后利用多元回归法处理测定的220个密度数据点,建立绒囊钻井液不同井深时的井下静态密度预测模型。此模型相关系数0.96、相对误差小于5%,可信度高。用该模型计算2 500 m井深时绒囊钻井液密度与磨80-C1试验井实际测量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小于4%,表明此模型可预测井下水基绒囊钻井液的当量静态密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