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氨氮废水排放量大、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对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吹脱法原理和设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废水p H、吹脱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等对氨氮脱除率的影响,提出了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优化操作参数。介绍了吹脱法与其他方法联合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提高吹脱法的氨氮脱除率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兰州捷晖生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理高氨氮废水的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技术,适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印染、味精、造纸等高浓度有机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老旧污水厂脱氮除磷改造以及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尤其对治理高氨氮废水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氨氮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装置污水治理工作,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特别是高氨氮污水的治理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采用空气吹脱加硫酸吸收的闭气氨氮汽提系统是将污水中的氨氮去除,减少污水中的氨氮含量,并将氨氮制成硫酸铵回收利用的污水治理技术,有效地治理了高氨氮污水,使化工装置污水排放达到了企业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氢氧化钙与偏铝酸钠共同处理含氯、氟及高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有害物质的脱硫塔废水,可以将脱硫塔废水中的氯离子、氟离子降低。通过研究发现,在40℃搅拌条件下,氯离子与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摩尔比达到1∶2.5∶5时,可以将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一次降低达到60%以上。同时,氟离子与氢氧化钙形成氟化钙除去。利用低温真空蒸发技术,在室温30~35℃对一次处理后的脱硫废水进行低温低压蒸发。再生水可以达到90%以上的回收。回收的再生水氯离子、氨氮、COD都降低到300mg/L以内,满足了湿法生产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解决煤制氢产生的高硬度高氨氮污水达标处理对煤化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煤制氢工艺产生的高硬度、高氨氮污水特性,采用化学除硬+生物脱碳除氮组合工艺建设的工程装置,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运行,经过优化调试后的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8%,98.5%,95.1%,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并实现了设计水量140%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同类污水处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PB)存在下其三元体系显色的特征,确定了本方法测定的最佳条件。三元体系比无CPB存在的二元体系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方法简便。可用于石油裂化催化剂中微量铜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辽阳石化公司金兴化工厂二羧酸生产装置待处理废水水质。对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调节+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两种生化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曝气调节+SBR生化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特点,因此,选择采用曝气调节+SBR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有机废水pH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水贮存池pH调节至6.2~6.4时,出水COD达450-480mg/L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C_(301)甲醇铜触媒低氢还原的现状,高氢还原的试验以及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油田废水处理及回注工程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油田废水处理及回注工程为例,论述废水治理设施与工艺,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运行负荷变化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使油田废水处理设计更加灵活。通过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解决了影响水质的腐蚀、堵塞和结垢3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高含盐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问题,并根据我国某油田生产废水的基本特点,提出一种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的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在曝气调节池和旋流气浮装置中进行预处理,将废水中的悬浮物以及石油类物质去除,在进行生物接触氧化的过程中,将分别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以及接触氧化处理。通过试验对该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在试验结果较好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推广及应用,通过应用评价,证明了该种处理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在两个区块进行试验发现,预处理+生物氧化处理工艺的含油平均去除率达到89.97%和89.15%,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8.22%和98.23%,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1.82%和82.25%,处理后的污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要求,未来可以推广使用该种类型的高含盐废水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MTBE和TAME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MTBE及TAME的合成方法、合成工艺、备种催化剂及技术经济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Cansolv装置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水中和后,存在中和废水温度高、排水量大、COD值和还原性硫含量高等问题,造成废水处理装置废水调节池长期满液位、反渗透膜寿命衰减、处理效率下降、蒸发结晶装置设备管线堵塞严重,影响冷凝回水和产盐品质。通过采取以下工艺优化措施,减少中和废水产生量:①调整酸性废水排水位置;②降低中和废水温度;③调整文丘里管组合塔出口尾气温度;④加强尾气焚烧炉配风操作;⑤提高湿式电除雾器除酸雾的能力;⑥更换离子交换树脂和优化胺液净化装置运行程序;⑦提高除盐能力,增加臭氧催化装置和氧化装置氧化降解,降低废水COD值和还原性硫含量,确保废水处理装置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3.
野外调查显示,高渗透段的主要有4种沉积成因和地貌控制成因;岩心测试资料发现,高渗透段渗流性能最好,以中粗砾岩和细砾岩为主,颗粒支撑结构,为大孔粗喉结构,测井曲线特征明显高渗透段的测井截至值为微电极幅度差大于3Ω.m,电阻率大于27Ω.m,生产测试表明高渗透段注水突进,水淹严重,容易形成水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渗透段高渗透段垂向上出现在单期水道的中下部,平面上多呈土豆状或带状展布,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高渗透层段不同发育位置的连通情况,在此地质条件的约束下,利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了高渗透段的三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部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套高电阻率地层,该层的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伽马值较低、电阻率值较高、渗透率较低,与上下地层间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测井解释为致密层。沉积与储集层特征分析表明该特征地层的形成与成岩作用有关,研究认为一间房组滩体暴露,同生期岩溶地层水向下渗透,矿物溶出胶结形成致密层;同时该高电阻率地层可作为一个区域性隔层将上下两套储集层分隔,而且对油水分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从生产特征来看上部储集层段普遍含油性较好,测试多为高产油气层;下部储集层由于多发育缝、洞,较上部储集性能更好,但油气充满程度低,由于上下整体压裂,导致措施井普遍高含水,此后建议单采其上部储集层,见到了好的效果,并为避免采取大型酸压措施后压串下套地层,制定了该地区生产井的完钻原则,即钻至高电阻率层完钻。该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该区的科研与生产,而且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北疆高酸原油进行了化学萃取-碱中和-电场组合工艺的脱酸处理,评价了脱酸前后原油的腐蚀速率和电脱盐脱水效果.与未脱酸相比,脱酸后原油的腐蚀速率从3.27 mm/a降至0.78mm/a,电脱盐脱水后原油水的质量分数由0.30%降至0.18%,盐的质量浓度由6.5 mg/L降至2.7mg/L;针对塔河重质原油电场处理后含盐高而含水少的特点,优选了一种高分子脱盐剂,用量3%时脱后原油盐的质量浓度由31.1 mg/L降至5.0 mg/L;就揭阳重质原油电场处理后含水高而含盐少的特点,将注水水质或破乳剂pH值调整至酸性后进行电场处理,脱后原油水的质量分数由0.50%降至0.20%.最后,针对上述原油的室内处理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工业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综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鹰山组高阻层段岩性、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柱状图建立了各井区及内外带的连井剖面图,总结了其分布特征规律。结果表明,鹰山组高阻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且在成像测井图像上呈亮黄色成层性特征,空间上具有"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通过实验手段对高阻层段岩石矿物铸体薄片进行鉴定,初步认为高阻层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化学充填作用和大气降水选择性溶蚀作用。高阻层厚度与其下伏原油的物性、油气日产量及气油比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高阻层厚度增大,其下伏油气的日产量及气油比逐渐增大,而油气的密度及粘度却逐渐减小。高阻层对下伏油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由此推断,鹰山组高阻层可以作为一套或多套隐蔽"盖层",与下伏储层可能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温室气体在地下埋存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CO2捕集技术、CO2的埋存技术和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等。我国油田的特点是陆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断层发育,生油物源复杂,原油黏度高、含蜡量高,需针对这些特点研究温室气体在地下埋存及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目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建立了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标准及潜力评价体系、CO2埋存地质学理论、CO2地下埋存的监测理论和技术、工业废气中CO2分离/富集理论和技术以及CO2的防腐、防垢等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发展了注CO2采油过程中的多相多组分相态理论、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理论,明确了煤的O2/CO2循环燃烧原理及污染物协同脱除机理。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的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预计试验区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