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杰  胡雨辰 《世界建筑》2022,(11):70-71
中国传统木构与西方现代工程木体系的交流与对话,形成了本文探索当代木构建筑创新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筑实例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通过“传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初步进展,试图阐释创新设计中对传统木构空间形式的再现、结构原型重构、建筑材料综合应用的3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什么需要建筑师设计建造一个建筑物?因为人类需要可以用来挡风遮雨、抵御寒冷的居住场所。这间接说明了人们建造建筑物,其目的在于“使用”。那我们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呢?许多中外建筑学家常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来做解释:“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就挑明人类使用建筑就是使用建筑的空间;空间,建筑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我们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4R”原则。通过对典型的木构建筑物和纸构建筑物的实例分析,本文试图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探索一条通往生态、环保、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实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伟 《中外建筑》2001,(2):25-27
我们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4R”原则。通过对典型的木构建筑物和纸构建筑物的实例分析、本文试图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探索一条通往生态、环保、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是处在大地空间的构筑体 ,即人们常说的房屋。房屋分工业用房、民用居住生活用房 ,祠堂庙宇和皇宫建筑 ,按房屋的历史阶段则可分为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它们都是由墙体 (砼结构 )、屋面瓦、木构架组成。自古以来 ,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将墙体用灰、砂抹面 ,然后用涂料粉刷或用油漆施面 ;木构架为防风、雨及水气浸蚀 ,往往涂抹桐油或施涂油漆。房屋大部分构件经过粉刷、油饰后 ,处在大地空间中 ,在这个空间里有水、汽、烟、雾、氮氧化物及碳氢化合物等等“污染物” ,天长日久 ,日积月累 ,这些游离污染物浸蚀、渗透抹灰刷浆和覆盖油饰面…  相似文献   

6.
<正>15年来,阿里尔·哈科维奇建筑事务所一直致力于装配式建筑,这是一种与组织合作开展建筑项目的研究实践。装配式建筑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制作方式,通过体系化的装配改善居住环境。“装配”这一概念是一种手段,它将建筑设计—生产实验室与支撑和驱动这些设计的情景联系起来。这一过程所产生的不仅仅是设计提案,即构建或可视化潜在的转变,更是对替代生活方式和空间的预设。开发这种建筑的主要工具是我们所称的“项目装配”。作为一个混合论坛,该装置将这一项目材料转换系统中的不同参与者联系在一起。项目装配有不同的类型,其动态和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涉及的参与者也会改变。设计装配将生产出来的物件引入另一个领域,有时是更具娱乐性的地方,有时是材料实验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该建筑群坐落于苏黎世湖畔一处阳光明媚的山脚下,它由许多部分组成,从而将工作,居住及休闲等功能和谐地结合起来。八座独立式建筑都符合“最低能源”标准,并在位置上交错排列,这就使得设计得有足够的地方来安排花园以及其他户外空间,而这些空间的两侧则是建筑物上带有双层结构的突出部分,一方面,建筑师用不同的立面装饰材料对建筑物上互相穿插和突出的部位进行强调,  相似文献   

8.
任晓兵 《安徽建筑》2000,7(6):51-5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往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者传统教学空间模式的影响,在考虑建筑的外部空间时只是简单地赋予建筑一个具有学校建筑特性的立面,而对穿越包围建筑的外部空间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教学建筑的外部空间单调乏味。按照鲁夫.阿恩海姆的图底学说的说法,建筑物是“阳形”,建筑外部外间是“阴形”,二者呈现出一种互余、互补或互逆的关系;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则把建筑实体和它的外部空间比作铸造业中的砂型(模子)与铸件,两者互为镶嵌,非此即彼。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建筑物本身密切联系,外部空间是建筑物实体的…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最基本单元和最贴近公众生活的“社会细胞”就是城市住宅建设。生态住宅设计与传统住宅设计的不同在于它在后者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与资源这两个重要的参数,从单纯以“功能—空间”为目标转变为“功能——空间”和“环境——资源”双重目标并重。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连接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重庆市出版社集资住宅楼的设计项目中,笔者结合重庆市自身的气候特点及建筑基地的特殊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技术措施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的意义,我们结合岭南建筑对空间关系的构建及结合方式,提出了建筑物需要围绕着岭南园林来完成设计与建设,进而形成露天的庭园结构;要将山水园林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组成部分,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将庭园的支柱部分架空,其优点是使建筑物的上部和架空的底层形成空气对流。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部和建筑学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座谈会,讨论住宅设计和建筑艺术造型问题,这对促进当前的建筑设计工作是有很大意义的。刘部长在厅局长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说“我们国家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建筑物应当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把房子设计得清新一些,生动活泼一些,建筑形式多样化一些,”这就给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造型指出了方向。 任何建筑都有它的形式,但是解放之前所设计的建筑物,是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服务的,它是根据资本家和统治阶级的意图和欣赏进行设计的,或是表现奢侈豪华,或是  相似文献   

12.
陈敏 《工业建筑》2022,(4):260-261
<正>构成设计的视觉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能够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充分展现建筑设计师的审美高度和审美状态,同时优美的构成设计视觉元素合理存在于建筑的方方面面直接深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构成设计的视觉元素在建筑中是以“点”“线”“面”“体”的形式存在的,每一个建筑物造型的构成元素,都是一个个“点、线、面、体”的多样化组合,是一个综合艺术,它们在建筑的空间中灵动的展现着艺术效果。1.构成设计中的“点”在建筑中的应用“点”作为构成设计中基本的视觉元素,它的存在是相对于线和面而言的,点的移动可以形成线,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出可持续发展型的建筑就可以使建筑物充分的发挥出其自身的使用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或者是从根本上来完全的消除建筑物对于人类健康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影响。其核心就是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可持续发展建筑从建筑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并且力求达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资源合理、有效运用的原则,也就是从土地的开发、建筑布局、建筑选材、建筑施工以及到最终的建筑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等等。基于综合环境效益的充分提高,来进行研究可持续建筑以及环境的设计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7,(2)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工作中,空间构成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元素,其可以直接影响设计效果和设计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空间构成是建筑的灵魂,其不仅为建筑物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法,也为建筑物筛选了美学观赏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实际建筑中的具体价值,来介绍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群众繁衍生息的载体,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具有较高民族代表性和文化遗产价值侗族木构建筑星罗棋布。本论文以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整理当前该地区侗族木构建筑受传统城镇化和旅游开发等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保护传统侗族木构建筑的重要性和进行设计创新的紧迫性。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侗族木构建筑保护和设计创新提出了三点策略:一是采取"博物馆"保护模式,对传统侗族木构建筑整体保护与传承;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保护模式,制定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地方技术标准;三是采取"现代+传统"保护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侗族木构新型建筑  相似文献   

16.
<正>無名营造社2017年从日本归国返乡,落户黔东南地区进行地方木构建筑的更新实践。黔东南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木构建筑的建造传统、农耕文明的原始生态,为地方木构建筑的探索提供了土壤。無名营造社从2020年初发起“为老百姓公益设计”计划,旨在通过为村民提供乡村民居设计服务,应对近年来黔东南乡村居住环境的裂变,探索适应当代乡村发展和村民生活诉求的新木构住宅,同时以设计助力返乡创业青年。归柳杨宅即是本计划的实践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发现化羊庙献殿所具有的典型性与特殊性,以其反常的建筑现象,实例明证出传统木构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空间-结构-构造关联的设计方法,并探究了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原则、设计审美、设计变通等议题。揭示出视知觉的空间体验是传统木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一类内在设计原则,依此原则综合协调建筑的室外形象营造和室内空间氛围塑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吴越砖石佛塔的研究多着眼于仿木构,将其看作填补唐宋交接之际木构建筑史空白的重要材料。本文淡化对仿制木构的研究,转而强调砖、石结构本身的特殊性,及其所建构出的塔内塔外、塔身塔基相互关联的复杂宗教空间。本文以杭州闸口白塔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吴越砖石佛塔的发展,认为闸口白塔的微缩尺度、建筑细节、图像程序为该区域佛塔的“模型”。进而分析吴越新型的砖石佛塔如何将建筑、图像、舍利等要素,系统地与礼佛空间结合,建立吴越砖石佛塔最重要的空间语汇与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今日建筑     
袁烽 《时代建筑》2006,(6):148-149
木构建筑实践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木材总是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与钢材、玻璃和混凝土相比,木材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随着现代木构建筑加工工艺的进步与设计理念的更新,在克服了材料自身的缺点后,木构建筑充分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性质及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特点。本期的今日建筑,选取了国外现代木构建筑的精彩实例,展现了木构建筑在结构表现、室内装饰及与环境融合等多方面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世纪的医疗建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翔 《世界建筑》2002,(4):25-30
建筑物的构思和设计常常是千头万绪,在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深刻体会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增加环境的负荷就等于在毁坏我们的生存基础。面对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在一个新的同上来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建筑的那价充满浪漫气质的“执著”,脚踏实地去考虑我们的工作是否符合生存环境正常循环的节奏。建筑物作为一个人造环境,它要和生活,自然环境相融和,需要有5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建筑物本身的长时间使用,与自然环境共生,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循环使用资源,继承属于环境另一个组成部分--人造环境的内容,如能把这些基本概念渗透进我们将要设计的建筑物中去,我们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建筑创全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