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人在世上走一遭,注定有许多事可做.而成功人士往往是专注于做一件事,做自己想做的又是应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够做而又一定要做好它的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正>晚上,我正在写作文,妹妹走过来问我:"姐,你在干吗?""写作文。""你想当作家?""不是啊,我只是想把一些有趣的事用笔记下来。""那你为什么浪费时间?"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做这件事又没有用,你为什么要做?好像"有用"才是我们做事情的唯一目标和动力,而一切没用的事都只是浪费时间。从小,老师、家长就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要想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人坚定的、执着的、不厌其烦的做一件事情,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建设者,我们为什么创造?为什么吃这么多苦?为什么要建百年建筑?我们的建筑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这是我们这些人,无论是建筑者、施工者、现场技术人员、施工管理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设计师来说,体验世界就是用我们的眼睛,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或是学科的偏见去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如果想让生活尽可能的好,那么我们便需要更多的平面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室内设计师去为我们营造未来世界。往往他们在开始做一件创造性的工作之前,首先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个设计,以及为什么要去创造那些似乎在我们平时所需之外的产品。能这样去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图者,同时,他还需要了解商业运作上一些的技术和文化的东西。当然除了这些,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还必须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去对待身边不同的行为、语言,以及大家所说的那些或高或低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8)
<正>我们在选择是否要做一件事或一项工作的时候,可能会考虑:这是我想要做的吗?这是我喜欢做的吗?这是我能做的吗?如果这件事是你想要做的,你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当这件事是你喜欢做的,你会始终保持热情和专注去完成;如果这件事是你能做的,那么你会非常自信地快速完成;如果这件事既是你想做、喜欢做,也有能力做的话,那么这件事将可能是你一生中要从事的一项事业。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人》2021,42(11)
步入老年,生理机能、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念好"老""小""好"三字经. 老从生理上讲,一定要服老.不能做超越身体承受能力的事.我已八十多岁,有一次家中窗帘缠在一起,我搬来凳子,爬上桌子,想去解开帘扣,结果往上一站,顿时头脑发晕,双腿发软,连忙叫来家人将我扶下.这件事对我教训十分深刻,人老了,决不可冒险,做那些不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7.
魔术OFFICE     
在人们的印象中.office空间往往注定就是单调、理性、缺少情趣的模式,why not?为什么不能改变这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和环境呢.生活需要更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本案office的设计也许能给人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正>作家刘震云讲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他有个在乡下赶马车的舅舅,大字不识几个,但说话很有水平:"要么你聪明,要么你笨,你都会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混。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这话还是有道理的,聪明人脑瓜子灵活,干什么都能抢先机,占上风,自然混得不差:笨人实在、执着,不为外物所役,认  相似文献   

9.
正"为社会做点贡献,为后人留点榜样",这是旭辉创始者们的信念。企业想要基业长青,想要从优秀到卓越,想要不断茁壮成长,都源自于这样的信念。旭辉选择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亦是从这个信念引申而来。这实际就是企业和个人追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2007年,我生了一场急病,比较严重,甚至立好了遗嘱。幸运的是,遗嘱没用上,病愈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困惑,我在思考,这么辛苦工作到底为什么?因为在安排后事的时候,我发现,昨天属于你的一切,明天都不再属于你,你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安排掉。那么辛苦奋斗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要天天这么辛苦工作?我现在不缺钱,干嘛  相似文献   

10.
语文园地三     
《Planning》2014,(30)
<正>[习作要求]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指导本习作要求写一件事,重在"亲身"二字,要求事件要真实、具体,在写作过程中,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并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选择事件,做填空题。可罗列"一件(内疚、快乐、伤心、悔恨……)的事",让思路清晰。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可以是过去甚至是今天。  相似文献   

11.
不是,而是     
《Planning》2021,(5)
<正>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比起与人相处他们更愿意独处。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自由。王尔德曾说:"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别人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模仿,他们的激情是一种引证。"总是混迹在人群中的人,也许并不孤独,但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思考、去认识自己。要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此,渐渐地你就会失去自己的思考,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别人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报》2021,(1):52-55
发现乡村的价值,做艺术家该做的事 |刘可|两位老师之前在世界各地旅行,然后到北京,再到松阳,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为什么选择松阳? |王翎芳|很多发达国家的城乡差距都特别小,尤其德国和瑞士,高端的旅游和优质的体验都在最深的乡村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6)
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如果学生只知道教师说一就是一,从来不问"为什么不是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言而喻是不利的。为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是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乐于去做某件事物,有兴趣去做,才能做好这件事情。高中生物课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高中生物缺乏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也比较难提高。如果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生物课就会吸引学生,使他们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就一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为什么中国设计师、中国企业把去国外参展、观展看得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中国设计师都在执着地做一件名为"走出去"的事?5月20日下午,凤凰家居在深圳艺展中心举办了主题为"申国设计·归去来"设计下午茶沙龙,与三位设计师交谈他们在国际设计周的体验,也聊聊关于"中国式参展"的思考。活动开场,凤凰家居主编章靖玥阐释了"中国没计·归去来"的由来。所谓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102-103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和框架,而"哲学"是一门"明白学",是对逻辑思维的提炼和总结,是方法的方法。作为一般原理,哲学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但若在工作中不善用哲学方法去思考、处理具体问题,就容易陷入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往往"好心好意却办坏了事、辛辛苦苦却做错了事"。因此,我们要让财务稽核工作从具体的、纷繁的数字思维中走出来,融入抽象的、无形的哲学世界,培养不偏不倚的价值取向和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稽核工作沿着"明事理、权全局、强思路"的理性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温度"一词很有意思,只有接触过,感知了,才会生出温暖或者冰冷之感。而词义在衍化当中,被不断活化运用,用以评价某件事或某个人。我们会说,这件事是有温度的,这个人很有温度。但"温度"这一评价体系也亦被质疑,感性至上,是否会在过度宣传后反而失去了本真的内核?其实,"温度"本无所谓真假虚实,用心去做一件事,以情感与专业为里,外化出诚挚与善意,无论所做事之大小,只要它让设计以及与设计相关的人、物有了温暖的感受,那就是好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Z1)
<正>《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吗?"面对课改的浪潮,语文越来越重要,而学生往往"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上你的语文课才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过硬的驾驭课堂能力,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唯你是从。  相似文献   

19.
<正>从大学毕业到退休、从一名修车师傅到消防车辆装备专家,35年来他只干了一件事。一辈子做一件事的人很多,但能把一件事做精、钻透的人却很少。他就是李翔,一名在消防车修理所坚守了一辈子的"修车师傅",他用独具的匠心,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用永恒的执着,培养着一个又一个和他一样的人;用责任和担当,无悔地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1)
<正>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问题为抓手开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好一两个主问题,让学生潜心思考,充分交流,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实施中,有的教师设置的主问题,要么是学生已经知晓的问题,过于简单;要么是落入俗套的问题,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要么不对接学生的疑问,以致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一、主问题,应重视"读者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