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应用应变椭球体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进行了应力 -应变分析 .结果表明 ,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长期作用下 ,该区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为典型特征 .强烈的构造挤压与剪切应力作用不仅使煤级提高 ,而且煤镜质组反射率光性组构的规律性十分显著 .煤镜质组反射率光性组构反映了区域上 NNE- SSW向近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 ;盆地北缘构造煤大部分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的弗林参数 K值大于 1 ,变形类型为缩颈型 ,仅个别样品为扁平型应变 ,反映了较高的应力 -应变环境 . 相似文献
4.
镜质组反射率异向性构造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手段,日益引起煤田地质界的关注,它将对认识和解释煤田构造的发展规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煤田构造研究的新途径,则仅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丰富并加以完善。本文着重论述了平顶山矿区东部已组煤的光性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并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依据煤不同显微组分的纹理特点,分别采用不同尺度下圆形LBP及LBP均匀模式获取煤显微图像的LBP信息值,构建包含能量、对比度、局部平稳性等特征量的特征集对煤显微组分进行表征,并以此对镜质体中各类别纹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纹理特征量对于镜质体中不同类别具有较好的可分性;圆形LBP中尺度的选择对有效特征量的提取有较大影响;LBP均匀模式在保持特征数据有效性的同时,可明显减少LBP模式数,从而减少计算量。文中结果可为煤显微组分的自动分类与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二1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分析技术,探讨了大冶滑动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变化规律,并以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为应变标志物,对各构造带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论证了大冶滑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8.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的研究 ,特别是从热动力学理论出发 ,进行分析 ,至今尚未有系统研究成果报导 .本文在分析总结镜质组反射率被抑制的原因前提下 ,应用热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热动力模式、分析的理论原理和数学公式 .指出 :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效应的产生、演化及“消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是主导因素 (成煤物质 )与次要因素 (煤化作用 )互相转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镜质组反射率发生抑制作用的盆地内 ,抑制作用具有长期性和隐伏性 . 相似文献
9.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热动力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的研究,特别是从热动力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至今尚未有系统研究成果报导.本文在分析总结镜质组反射率被抑制的原因前提下,应用热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镜质组反射率抑制作用演化热动力模式、分析的理论原理和数学公式.指出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效应的产生、演化及消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主导因素(成煤物质)与次要因素(煤化作用)互相转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镜质组反射率发生抑制作用的盆地内,抑制作用具有长期性和隐伏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成煤物质-植物与成煤结果一煤(煤岩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煤岩类型与植物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宿东矿区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的构造破坏程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宿东矿区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值与煤的构造破坏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层滑构造使得煤层发生破碎,并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引起本矿区镜质组反射率值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滕南煤田的煤层挥发份变化在纵向上具有反希尔特定律的规律;在横向上具有南低北高的特征,主要从成煤环境角度,探讨了上述规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MPV-3显微光度计镜质组反射率测量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原理、具体软/硬件实现及其系统功能、特点。系统具有标样/样品反射率测量、反射率线性检查、误差分析与处理、反射率分阶直方图统计、数据在线更改与自动存储等功能;同时系统还具有自动动开启/关闭显微光度计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在20℃/h和2℃/h两种升温速率条件下,对沁水盆地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以及现代泥炭模拟固体产物镜质组反射率Ro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336.8~600℃的模拟温度区间,2℃/h和20℃/h两种升温速率条件下,模拟固体产物Ro值太原组煤岩分别为1.07%~4.50%和0.83%~3.97%,山西组煤岩分别为0.98%~4.51%和0.80%~4.05%,泥炭分别为0.96%~4.19%和0.72%~3.72%.2)随着实验温度的增高,煤岩以及泥炭的热模拟固体产物累积Ro值都呈直线增加,并且在实验温度区间范围内,2C/h升温速率条件下的Ro值增长值都要高于20℃/h升温速率条件下的Ro值增长值,说明升温速率是影响有机质热成熟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3)在2种升温速率条件下,煤岩以及泥炭固体产物的Ro值随温度的相对波动较为明显,这主要反映了Ro值热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总体来说,煤岩与泥炭的固体产物镜质组反射率在演化阶段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但是太原组煤岩固体产物的Ro值变化相对幅度较大,而山西组煤岩和泥炭则较小.4)在相同的升温速率条件下,同一温度不同样品之间模拟固体产物的累积Ro值不同,大部分温度点处太原组煤岩Ro值最高,山西组煤岩次之,泥炭最低,并且各个样品之间Ro值的相对变化显,反映了样品性质对模拟固体产物Ro值演化的影响.结合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和认识,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以海孜煤矿120m巨厚火成岩下伏煤层群12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压汞试验和显微组分定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7,8,9,10煤层的多元物性参数和与火成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靠近巨厚火成岩,连续煤样的挥发分Vdaf有减小的趋势,灰分Ad有增加的趋势.煤样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有缓慢增大后急剧下降的趋势,这和岩浆侵入7煤有关.镜质组反射率Rm取值范围为2.358%~2.777%,煤层靠近岩床,Rm值有递增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和成熟度提高.巨厚火成岩的热演化范围大于168m(1.4倍岩床厚度).火成岩像个密封盖,对下伏煤层瓦斯有圈闭作用,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9层灰岩中的显微观察和描述以及化石组分和岩性特征的分析,将太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15种微相类型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总结出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微相演化特征.从太原组灰岩段中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该组灰岩段经历了从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变为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远岸浅海相带(开阔台地相),再变到近岸浅海相带,最后变为海湾-潟湖相带的发展过程;显示太原组形成时期最大海侵的层位在L4上部和L8中部,沉积底层处于还原或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富氢镜质体超微结构与生油潜力的T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煤岩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对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富氢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及超微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微区进行了电子束轰击试验.富氢镜质体是腐殖煤中重要的生油组分,其生油的原因一是由于基质内存在大量的超微类脂包体;另一主要原因可能是某些超微类脂物质与腐殖物质在生物地球化学凝胶化阶段发生融合,并在煤化阶段与镜质体同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