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沛  黄畅 《海洋石油》2018,38(2):1-6,1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西湖凹陷K构造平湖组砂岩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已达成岩后期;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次生溶蚀现象常见;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基本因素,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储集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次生孔隙发育和异常高压的存在是深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一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东海平湖油气田下第三系平湖组储层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在平湖油气田平湖组砂岩的物性特征、成岩模式与孔隙演化的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平湖油气田控制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 ,并对平湖组储层进行储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及试采等综合资料分析,对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平湖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度较好,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和中孔、中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好;孔隙类型主要发育有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以中孔、粗喉为主。在此基础上,从沉积相、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等方面对该区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是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则有助于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并大大改善储层物性;异常超压对研究区储层有建设性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并促进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形成粒间溶孔,改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5.
彭雨萌 《石化技术》2022,(1):159-160
基于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等资料,对台3井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克拉玛依组储层为中孔、低渗储层;储层砂体为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和粒间孔。沉积环境是影响研究区内储层物性的基本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损失,而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平湖组储层是研究区主要油气储层之一,为研究平北地区平湖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该地区13口井的125块岩心资料、240片薄片资料及56个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储集砂岩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通常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间溶蚀扩大孔、铸模孔等。平北地区平湖组储集砂岩孔隙度最高可达25.6%,渗透率最高可达1 326.22×10-3μm2,普遍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这些特征主要受成岩作用影响,根据对储层的影响可将成岩作用进一步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和保持性成岩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通常包括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常为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喆 《海洋石油》2015,35(2):25-29
为了进一步研究西湖凹陷G构造的储层特征,运用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该构造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以及原生粒间孔是主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小孔隙、细喉道、分选中等的特征为主;花港组储层主要为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平湖组储层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是影响研究区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2017,(2):27-32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等方法对东海平湖地区平湖主断裂下盘砂砾岩储层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以砂质砾岩和砾质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不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储集性能总体上是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该区砂砾岩沉积相为近岸水下扇,可进一步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其中以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经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研究认为,影响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岩石结构及岩石颗粒成分均降低砂砾岩的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9.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平湖构造带中段,主要生产层是渐新世花港组油藏和始新世平湖组气藏。传统地质观点认为平湖组为主要气藏,但是实际生产中八角亭BX1井平湖组P11等气层有原油产出,给油气藏的开发带来一定挑战。准确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不仅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和开发经济政策制定,而且对滚动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油和水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利用非电测井信息,基于不同饱和流体岩石具有不同的横波时差、纵波时差、纵波等效弹性模量、流体密度、流体时差和流体声阻抗,结合其它测井手段,有效识别了平湖油气田AX9井、BX8井、BX1井和PX9井储层的流体性质。识别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在平湖油气田流体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平湖组储层精细反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平湖组气藏已进入开发中期,油气水关系复杂,为提高采收率,需要了解平湖组气藏的砂体空间展布。为此,开展了储层精细反演。首先对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的测井曲线进行了环境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小层对比约束下的岩石物理分析方法,得到平湖组储层波阻抗总体偏低的认识.认为可以采用波阻抗对储层进行描述。采用精细井震标定、子波提取、精细地质建模、低频分量选取、λ参数选取和叠后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等技术的储层精细反演方法,对平湖组储层进行了精细反演,绘制了平湖组各气藏波阻抗均方根平面图,对砂体的展布进行了描述,预测了新的含气砂体面积。  相似文献   

11.
庄建建  李喆  巩兴会  万丽芬 《海洋石油》2021,41(1):8-14, 21
西湖凹陷WBT地区平湖组下段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相、成岩相及异常压力分布图的叠合,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WBT地区平下段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但仍保留大量原生孔隙。沉积相控制了储层的展布特征,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影响较大,但异常高压对原生孔隙具有保护性作用。预测WB断层下降盘、BT断层下降盘及WB地区高带为Ⅰ、Ⅱ类有利储层区。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幕储层的成因机制是当前油气勘探所关注的重点。以塔河地区钻井与柯坪巴楚露头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手段,对成岩作用在准层序、准层序组以及三级层序内的发育规律与演化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沉积相带对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水潜流成岩作用占据潮下带,潮间带则以海水潜流、渗流以及淡水潜流成岩作用为特征,潮上带以淡水渗流胶结物、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为特征;退积型准层序组,准层序顶部在海平面上升早期受大气淡水影响,海水成岩作用则在晚期主导旋回顶部;进积型准层序组,准层序在高水位早期以海水成岩作用为主,直至晚期顶部出现暴露;鹰山组下亚段三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以同生期淡水成岩作用为特征,同时下倾方向胶结作用增加,高水位末期发育较弱的喀斯特;下亚段三级层序中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发育强烈,云化流体以原生海水为主;上亚段三级层序在海泛面附近发育广泛海水胶结作用,快速的海侵使得同生期淡水成岩作用发育较弱,高水位期,受裂缝控制的表生溶蚀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SN3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厚度大多在300 m以上,储集体横向和纵向变化较大,不同砂层组的储集性能、物性主控因素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的研究不够精细,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特别是滚动评价的需求。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研究了清一段一砂组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各目的小层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及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清一段一砂组储层以细砂岩、砂砾岩、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并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砾岩、粗砂岩和中砂岩储层物性最好;该区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  相似文献   

14.
为深化西湖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以主力勘探目的层——平湖组为研究对象,对沉积体时空配置、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平湖组烃源岩丰富,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和煤,多期发育的潮坪砂、潮道砂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平湖组砂泥岩薄互层明显,纵向上形成旋回式生储盖组合,且泥岩累积厚度大、分布稳定,利于形成区域性盖层。平湖组形成于后裂陷期,裂陷期形成的断裂体系为油气运移提供垂向输导,形成了自源—直排式和自源—垂向侧向式岩性油气藏。平湖斜坡带发育的平湖组潮坪及三角洲砂泥岩薄互层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可沿油气运移路径探索砂岩上倾尖灭、透镜状等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5.
刘婷婷  蒋涔 《海洋石油》2022,42(2):7-13
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主要勘探目的层中上始新统平湖组系有障壁海岸浅水近岸沉积体系。该套地层由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泻湖/潮道体系交互构成受海平面升降控制的垂向演化沉积序列,并进一步被同生断层复杂化,形成一系列纵向叠合、横向受断层切割连片的复合圈闭群。目的层断块化严重、埋深大、物性差,给储层刻画造成困难。此次研究以孔南地区平湖组为例,在优化和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确定性叠前同时反演、波形结构特征变化开展储层研究,并结合钻井沉积层序沉积相特征,采用地质-物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性圈闭刻画。实现了储层预测与实钻厚度平均误差小、岩性边界可靠的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潮控滨岸带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潮坪沉积。在低缓地形背景下发育的柯坪塔格组潮坪沉积环境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泥坪、混合坪、砂坪和潮道相沉积。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5个中期旋回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在LSC1旋回主要发育潮道沉积,LSC2旋回的沉积相以砂坪为主。对塔中11井、塔中117井的分析发现,潮道和砂坪相带发育了该区的主要储层。泥坪主要集中在LSC1旋回的顶部,形成油藏的良好盖层;LSC2旋回上覆的大套红色泥岩形成了气藏的良好盖层。由于上覆盖层的有效遮挡,在柯坪塔格组的潮道和砂坪中油气聚集成藏,其中在LSC1旋回中形成油藏,在LSC2旋回中形成气藏。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段经历风化岩溶作用,形成以(含)膏云岩为主的风化壳岩溶储层。通过对该区块马五1?4亚段的取心观察,发现其表现出与传统碳酸盐岩风化壳截然不同的岩溶作用特征。通过显微观察分析(含)膏云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借助海平面变化识别出不同的沉积旋回,以及基于沉积微相分析研究风化壳储层的相控作用并探讨了相控储层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4亚段属于潮坪沉积环境。膏质、白云质和灰质沉积共生发育,形成了5个海平面降低、海水变浅的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分别为潮下带灰云坪和云灰坪,潮间带云坪和泥云坪,潮上带膏云坪。优质储层发育层位恰好与潮上带膏云坪的发育位置一致,风化壳储层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潮上带(含)膏云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小孔微缝”型孔隙结构。储层类型为层状相控岩溶成因地层圈闭气藏,有利微相为潮上带膏云坪,风化壳储层在平面上受(含)膏云岩展布的制约成层分布,层内孔隙分布和物性具有明显的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始新统平湖组是目前已证实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对其沉积体系已开展过多轮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岩心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对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重新展开了系统分析。平湖斜坡带主要发育三种沉积体系类型:河控三角洲、潮汐改造为主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这三种沉积类型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平北地区以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平中地区发育受潮汐改造的三角洲沉积,平南地区处于半封闭海湾湾口,以潮坪体系为主,洋流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整体而言,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格局从北向南表现出受海水影响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