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羧基封端乳酸预聚物与聚乙二醇熔融缩聚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等方法表征了预聚物与共聚物,结果表明,预聚物的羧基封端率高于95%,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由投料比(物质的量比)控制.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聚乳酸链段呈无规分布,而聚乙二醇链段能够形成结晶微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达371%,有望在聚乳酸韧性改性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保护的氨基聚乙二醇(BOC-PEG-NH2);并以DOe-PEG-NH2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叔丁氧基酰胺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BOC-PEG-PLA).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保护基团,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NH2-PEG-PL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度仪(UV)表征各聚合物的结构,由凝胶色谱仪(GPC)测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合成的氨基引发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能够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的双亲性共聚物.通过三氟乙酸脱保护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一聚乳酸(NH2-PEG-PLA),且对分子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DL-丙交酯和分子量Mn=400、1000和2000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EG)。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和[η]的影响。用FT-IR、1 H-NMR、GPC、DSC、XRD、静态水接触角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0.2%、反应时间分别为PLEG400共聚物2~4h、PLEG1000共聚物4~8h和PLEG2000共聚物8~12h较宜;共聚物组成比与投料比较一致,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较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PEG的引入使共聚物Tg明显低于PLA均聚物,且随PEG的Mn减小,共聚物的Tg随之降低;而且PEG的引入明显提高了PLA的亲水性,PEG的Mn越小,PLA亲水性的提高程度越大。通过控制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150℃可以得到分子量符合投料组成比要求、亲水性有明显提高的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6.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共聚物;基于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将PLA-PEG-PLA与TiO2溶胶杂化反应,制备了PLA-PEG-PLA/T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FT-IR和XPS分析结果显示,TiO2溶胶与PLA-PEG-PLA间发生了杂化反应,形成了Ti-O-C键。DSC分析结果显示,随TiO2%(质量分数,下同)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能提高。XRD证实了杂化材料为无定型结构,有利于降解。  相似文献   

7.
在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开环共聚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聚合,利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赖氨酸对聚乳酸/聚乙二醇低聚物进行改性,制备出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比较了聚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和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3种聚合物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赖氨酸(L-lys)的引入使得共聚物的热焓(ΔH)和熔点(T_m)分别由纯PLLA的81.57 J/g和177.34℃降到46.02 J/g和151.34℃,有效地改善了分子链的柔性和结晶度;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也由纯PLLA的7.7×10~4降到了3.2×10~4,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但亲水性却得到大幅提高,有望适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8.
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含有中心硫醚键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S-PLA)。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此嵌段共聚物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球形胶束,并且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刺激下导致自组装结构破坏,通过粒径和形貌变化证实了结构的破坏。进一步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此新型刺激响应胶束体系对疏水药物的控制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外消旋乳酸(D,L-LA)和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系列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最佳工艺条件为:以(Sn(Oct)2)为催化剂,m(Sn(Oct)2)为0.8%,n(PEG)∶n(D,L-LA)=1∶600,聚合温度170℃,压力0.096 MPa条件下,反应8h。用特性粘度测试、FT-IR、XRD、接触角等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系列PLEG中PLEG-800接触角为63°,表明其亲水性能最好;PEG-800和乳酸共聚合成的PLEG的粘均分子量最大,可达48997,与PDLLA相比,结晶度有较大提高,亲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单晶硅低能电子束辐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nter-Carlo方法,模拟低能一维平面电子束在本征、不同掺杂类型、掺杂浓度下的单晶Si中能量沉积分布情况。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测量了(111)晶向、两种掺杂类型下的掺杂浓度分别为1×1015cm-3、1×1017cm-3的单晶硅片在一定电子注量下辐照前后缺陷顺磁吸收谱,比较了样品辐照前后缺陷顺磁中心强度的变化,并用X光电子能谱(XPS)对Si-SiO2系统原子化学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P型Si,N型Si、特别是高掺杂的N型Si,在低能电子一定注量下,界面区内易引起辐射感生缺陷,主要来自于键合于磷的非桥联氧对空穴的诱捕作用,表现为POHC中心明显的变化,P2P芯能级谱突变。并根据理论和实验结果,对电子能量沉积、电离缺陷和辐照效应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氮气氛围中,采用低能电子束预辐射接枝法,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上接枝对苯乙烯磺酸钠(SSS),研究了SSS浓度、辐射剂量和接枝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并得到最佳接枝条件:SSS浓度为0.8mol/L、辐射剂量为60kGy、接枝时间为18h。IR结果表明,LDPE膜表面已接上SSS。拉伸测试及TGA、DSC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LDPE膜,接枝膜可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行业对高性能涂层和高效环保加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涂层,具有能量密度特别高、非接触式加热、热影响区小、对工件基材的性能及尺寸影响小、工艺可控性强、便于计算机控制、环保等优点。高能柬表面改性技术包括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高密度太阳能表面改性技术。本文介绍了各种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了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国内外都在积极的进行研究,以便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涂层,推动表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Spatial confinement of matter in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has propelled these systems to the forefront of nanoscience, both as a playground for exotic physics and quantum phenomena and in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lasmonics, optoelectronics, and sensing. In parallel, the emergence of monochromated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EELS) has enabled exploration of local nanoplasmonic functionalities within single nanoparticles and the collective response of nanoparticle assemblies, providing deep insight into associated mechanisms. However, modern synthesis processes for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are often limited in the types of accessible geometry, and materials and are limited to spatial precisions on the order of tens of nm, precluding the direct exploration of critical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Here, the atomic-sized probe of the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s used to perform precise sculpting and design nanoparticle configurations. Using low-loss EELS, dynamic analyse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lasmonic response are provided. It is shown that within self-assembled systems of nanoparticles, individual nanoparticles can be selectively removed, reshaped, or patterned with nanometer-level resolution, effectively modifying the plasmonic response in both space and energy. This proc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scope for design possibilities and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unique structure development, which are ultimately the key for nanophotonic desig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脉冲调制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方法的原理 ,同时给出该法进行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测量的实验及结果。与传统的直流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方法相比 ,使得测量设备简化的同时 ,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使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测量拓展到高真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一种基于多电子能量电子全息重现像加权叠加原理的方法,用于提高低能同轴电子全息的三维数值重现像分辨率,并以三层石墨晶体为样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数值重现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样品各层电子散射的干扰,并抑制数值重现过程中产生的虚假峰,从而改善了像质并明显地提高了三维重现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浇铸聚酰胺6(MC-PA 6)的冲击韧性,制备了聚酰胺6-聚氨酯(PA 6-PU)嵌段共聚物.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TA)以及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U柔性组分对PA 6-PU嵌段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柔性组分含量为15%~20%(质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中出现了2个熔融峰,表明晶粒尺寸分布较宽;DMTA确定PA 6-Pu嵌段共聚物只有1个玻璃化温度(α松弛峰),说明共聚物为单相体系.PA 6-PU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数据表明,随PU组分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拉伸强度下降,但50℃和25℃时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秦明  益小苏 《材料工程》2003,(11):28-31
报道了一种可控交联聚芳醚酮(CCPAEK)的电子束辐照交联行为,研究了CCPAEK改性电子束固化EB-3环氧树脂体系的结构和性能。DMTA分析表明,150kGy EB辐照剂量固化后的改性EB-3树脂体系具有介于两单纯组分之间的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改性前后EB-3树脂基体断口形貌发生很大变化,改性体系呈现韧性断裂的特征,其力学性能及抗冲击性能均有较大提高。TGA分析表明,CCPAEK的加入对EB-3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束辐射交联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导热无机填料氧化铝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进行改性,并采用电子束辐射交联硅橡胶,对辐射交联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硅橡胶的交联密度增大,拉伸断裂强度逐渐增加,当辐射剂量为30kGy时,强度出现极大值;断裂伸长率则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白炭黑含量的增加,硅橡胶的拉伸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逐渐增加。导热无机填料氧化铝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提高硅橡胶的导热率。随着氧化铝含量的增加,硅橡胶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共混体系的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电子辐照电介质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是影响各类真空电子器件与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对电子束辐照下二十余种常用的典型介质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采用收集极负偏压法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Y),通过给二次电子收集极加载不同的偏压来引导二次电子的运动,实现对积累电荷的中和,实验获得了介质材料的SEY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