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在各种类型肺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进行IGF-1及其受体的检测.结果 IGF-1及IGF-1受体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癌旁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强.结论 IGF-1及其受体在不同类型肺癌中均有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神经肽Y(NPY)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MI患者胸痛发作时及治疗缓解3d后血浆中NPY浓度。结果AMI入院胸痛发作时血浆NP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69.5±100.7)ng/L,(270.8±99.7)ng/L对(155.6±37.8)ng/L,P<0.010],经治疗缓解后均下降到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172.4±100.9)ng/L,(176.8±60.5)ng/L对(155.6±37.8)ng/L,P>0.05]。急性心梗组入院时泵功能Ⅲ~Ⅳ级者(n=5)血浆NPY浓度明显高于Ⅰ~Ⅱ级者(n=5)[(333.7±79.4)ng/L对(167.9±36.9)ng/L,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时NPY增高可能是由于严重心肌缺血、剧烈胸痛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小板释放NPY增多所致,而NPY增加进一步引起冠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化工之友》2008,27(13):15-15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与宫内发育迟缓儿(IUGR)生长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脐血标本分两组:IUGR组(35例)及适于胎龄儿(AGA)组(40例),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IGF-1水平、非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IGFBP-3水平。结果与AGA组相比,IUGR组脐血中IGF-1和IGFBP-3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且均随胎龄及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IGFBP-3与IGF-1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87,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的含量降低可能IUGR的发病机制之一,早期干预可能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融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性对hIGF-1天然基因序列进行同义突变,并人工合成,PCR扩增后,克隆至pET48b(+)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Trx A-hIGF-1经Ni2+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经肠激酶酶切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48b-Trx A-hIGF-1经菌落PCR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000,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40%,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菌体裂解上清中,可溶性蛋白占总目的蛋白的比例不低于90%,纯化后纯度不低于90%,蛋白浓度为0.5 mg/ml;纯化的Trx A-hIGF-1融合蛋白可被肠激酶切割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 000的hIGF-1蛋白和18 000的Trx A蛋白,hIGF-1蛋白可与兔抗hIGF-1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表达了hIGF-1融合蛋白,为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及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cTnI、IL-6、CK-MB的相关性。方法IL-6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cTnI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得出各组结果。结果CK-MB对照组中无一例超过参考值上限,UAP组中有4例超过上限。UAP组22例cTnI阳性者中,有4例在入院一周内发生AMI,其中1例病情严重,经溶栓治疗后脱险,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8.2%,4例阴性者中无一例在相同时间内发生AMI。结论cTnI、IL-6在UAP患者中是更敏感指标,在U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心肌营养素-1(CT-1)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体检正常者各3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ICAM-1及CT-1浓度,比较AMI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及不同组间血清含量变化。结果老年心肌梗死组发病第1天血清ICAM-1、CT-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病第1天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均为P<0.001)。老年心肌梗死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ICAM-1、CT-1均明显增高,第7天降低,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3个不同发病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1与ICAM-1呈正相关(r=0.613,P<0.001)。结论监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CAM-1与CT-1水平,对本病的诊断、判定病程的进展及临床疗效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表达的重组人IGF-1(rhIGF-1)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UC57-hIGF-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GF-1基因,克隆入pTEtrans载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TE,转化大肠杆菌W3110,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并进行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MTT法检测rhIGF-1促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转化质粒pTE-hIGF-1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00的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8%。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Tricine-SDS-PAGE证实纯度达98%以上,MTT证实具有良好的促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已成功构建了含hIGF-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高纯度rhIGF-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研究NT-proBNP血浆浓度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住院后48h内血浆NT-proBNP的浓度,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发生心梗后显著比对照组升高,并且NT-proBNP血浆浓度越高,住院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越大。结论 NT-proBNP的血浆浓度关系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心梗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在心梗中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肺炎支原体(M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8例MP患儿治疗前后及60例正常儿童的TNF-α和MCP-1水平。结果 MP患儿组治疗前的TNF-α和MCP-1水平与正常儿童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5);MP患儿组治疗后的TNF-α和MCP-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5)。结论动态观察MP患儿的TNF-α和MCP-1的水平变化,有利于MP患儿病情的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 RNA-binding protein 3,IBMP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rufle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e esophagus,BE)、食管腺癌(esophageal edenocarcinoma,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IMP3、PCNA和P53的表达在EAC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份RE、100份BE和100份EAC样本中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取无反酸、烧心等症状,无免疫疾病、感染疾病病史及胃镜下食管下段黏膜无明显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样本30份作为对照。结果 HIF-1α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4%、54%和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MP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45%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NA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2%、47%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AC与BE组及BE与RE组比较,HIF-1α、P53、IMP3、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HIF-1α表达与IMP3、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与BE、EA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作监测BE、EAC早期发生的指标,为今后BE及EAC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的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探讨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76例恶性胸腔积液及35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EA、VEGF、ICAM-1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VEGF和ICAM-1含量为(50.69±9.72)ng/mL、(404.93±46.97)ng/mL、(22.25±5.21)ng/mL分别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8.73±2.54)ng/mL、(77.38±12.61)ng/mL、(2.56±1.03)ng/mL;肺腺癌组中的CEA含量(101.72±12.79)ng/mL比鳞癌组(34.53±8.44)ng/mL、小细胞未分化癌组(29.64±8.26)ng/mL、未分型癌组(30.29±9.73)ng/mL明显增高;低分化组VEGF含量为(434.51±48.56)ng/mL,中、高分化组为(390.43±46.19)ng/mL,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组ICAM-1含量为(24.53±5.96)ng/mL,中、高分化组为(20.74±4.84)ng/mL,两者差别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Glut-1、VEGF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Glut-1mRNA、VEGFmRNA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显示Glut-1、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结论Glut-1与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VEGF通过上调Glut-1表达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1-整合蛋白在甲状腺肿瘤及其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对甲状腺34例乳头状腺癌.19例滤泡腺瘤.6例滤泡腺癌.2例髓样癌和10例结节状增生进行1-整合蛋白检测.结果 79.4%(27/34)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现为1-整合蛋白在癌细胞中过度表达,而滤泡状腺瘤和腺癌,髓样癌和结节状增生组织中则表现为1-整合蛋白阴性.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腺癌中,5例表现为原发灶与继发灶1-整合蛋白表达分布特点的明显不同,而3例表现为原发灶阳性,但继发灶却阴性.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1-整合蛋白阳性率达91.7%,而在无转移的原发灶中阳性率为72.7%.结论 1-整合蛋白的免疲组化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且,1-整合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特点明显与原发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两个临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毒株主要衣壳蛋白L1(HPV 16 L1),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及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cticle,VLP)装配差异。方法将编码两个不同HPV 16毒株L1蛋白的全长基因序列M16和Y16分别重组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nk LC,构建重组表达质粒Y16LC和M16LC,转化表达菌株p Pink strain 1。重组菌经甲醇诱导后,Western blot分析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可溶性。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分析VLP装配情况。通过软件pubmed在线Alignment分析两个序列的氨基酸排列。结果两个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正确。两个序列获得了相似的蛋白表达水平,但Y16的可溶性较差,几乎且无VLP形成;而M16呈现较好的蛋白可溶性及VLP装配能力。Y16与M16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H202D、T266A、Δ424S、D441Δ、K452Q)。结论 HPV 16 L1氨基酸的微小改变尽管未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但显著影响有功能的预期产物的获得。提示在基因重组病毒疫苗研发中,制备VLP时需考虑毒株的选择,甚至主动进行抗原的特定氨基酸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模拟肽对大鼠胰岛RINm5F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RINm5F细胞分为GLP-1组(加入30nmol/LGLP-1)、GLP-1模拟肽组(分别加入15、30和50nmol/LGLP-1模拟肽)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不同浓度葡萄糖(4.5和20mmol/L)培养条件下,采用ELISA Kit检测各组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情况;葡萄糖加棕榈酸诱导RINm5F细胞凋亡,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GLP-1模拟肽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刺激RINm5F细胞增殖;可促进RINm5F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作用随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凋亡模型组比较,GLP-1模拟肽组细胞存活率增加,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GLP-1模拟肽可以促进RINm5F细胞增殖和分泌胰岛素,并抑制RINm5F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uman papillomaviruses 52,HPV52)L1蛋白,并检测其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同义密码子替换的方法对HPV52 L1蛋白的野生型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体外构建多拷贝表达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在毕赤酵母系统中高表达的HPV52 L1 VLP菌种。采用15 L发酵罐大规模培养,菌液破碎上清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排阻层析两步法纯化,获得HPV52 L1VL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PV52 L1 VLP的大小和形态,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HPV52 L1 VLP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 HPV52 L1 VLP在溶液中呈较均一的单一组分,水合粒径为91. 37 nm;镜下观察呈均一的、直径约50 nm的球状空心颗粒,大小与HPV52天然病毒颗粒相近。HPV52 L1 VLP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纯度达95%以上,产量为3. 6 mg/L,且可与小鼠抗HPV L1多克隆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HPV52 L1 VLP在小鼠体内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为0. 010μg,在大鼠体内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06。结论于毕赤酵母系统成功表达了HPV52 L1 VLP,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相关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血清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arc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每组30只,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均经腹腔注射LPS 5 mg/kg;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造模6 h后,APS干预组经尾静脉注射APS 20 mg/kg,对照组和ALI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0、6、12、24和48 h每组各取5只大鼠,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CAM-1和IL-6的水平;造模后24 h,每组各取5只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CAM-1和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12、24和48 h,对照组W/D比值明显低于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P0.01);APS干预组W/D比值在各时点均明显低于ALI模型组(P0.01)。造模后12 h,与对照组比较,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较重度的炎性反应,但APS干预组较ALI模型组轻;造模后48 h,ALI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达高峰,而APS干预组逐渐消退。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和IL-6均维持在较低水平;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和IL-6水平在造模后12 h开始明显升高,而APS干预组在12 h后各时点浓度均低于ALI模型组,且同一时点与ALI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24 h,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CAM-1、IL-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APS干预组与ALI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S能有效减轻LPS所致的ALI,此作用与抑制TNF-α、ICAM-1和IL-6的过度表达,减轻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携带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的减毒沙门菌TPHK,并检测其在低氧应激大鼠胃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从质粒p IRES-KGF中PCR扩增获得KGF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回收后,与p IRES-HIF质粒进行连接,获得双基因重组质粒p IRES-HIF-KGF,Ca Cl2法转化减毒沙门菌Ty21a,获得重组菌株TPHK。将TPHK菌液灌胃给予大鼠,10~9 cfu/(只·d),饲养7 d后,置模拟海拔6 000 m的高原低氧舱,舱内连续饲养7 d,采集大鼠胃及小肠组织,ELISA法检测HIF-1α及KGF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 IRES-HIF-KGF及重组菌株TPHK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给予TPHK菌液后可明显提高低氧应激大鼠胃及肠组织中HIF-1α及KGF的表达水平(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IF-1α及KGF的减毒沙门菌TPHK,且其可提高HIF-1α及KGF在低氧应激大鼠胃肠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X受体-β(Liver X receptor-β,LXR-β)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A1,ABCA1)蛋白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对GBM的意义。方法分析48例GBM患者的资料,并取患者肿瘤组织石蜡切片,另取19份瘤旁正常脑组织石蜡切片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LXR-β和ABC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LXR-β与ABC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XR-β和ABCA1蛋白在GBM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3%和77.1%,与对照组(15.8%和2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LXR-β与ABCA1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00,P<0.05)。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复发、手术切除范围、肿瘤最大直径、术后放化疗情况与LXR-β、ABCA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XR-β和ABCA1蛋白与GBM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关系,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GBM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默清  刘国安  彭邦怀 《小氮肥》2004,32(11):20-21
0 前言。河南省大通物产有限公司是在原破产企业修武东方化工公司年产25kt合成氨装置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30日开始进行改制和技术改造,2000年12月15日一次开车成功。2001年达到年产45kt合成氨,目前已达到年产80kt的合成能力。氨合成系统采用河北省石家庄精工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R型φ1000的合成塔内件,并装填了A10—1Q型和ACQ型球形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