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城市的异化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文章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应回归日常的生活世界,因此多元的日常生活是我们的出发点,多元化的生活形态是我们的目标。其关键在于延续与完善我们的生活形态,这样每一种生活形态的城市中才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发展可能性,才能走出城市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异化与城市美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城市的否定性描述实在是不胜枚举.这些描述所反映的同一个问题也就是“城市异化”。这是每一个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上感受得到但又被许多人所忽视的问题.这又是亟待学界深入研究与城市决策.管理者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首先简要阐述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中,商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被异化为了抽象的符码,接着介绍了列斐伏尔的社会生活空间的概念及其空间生产理论,并指出城市空间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品,同样被抽象化和符号化了,最后引入场所概念,说明了空间中差异化、多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6.
以移民为线索,通过对上海历史建筑的研究,论述了由移民所引起的建筑异化过程,尝试解释移民城市中的一些建筑现象。指出正是建筑形态的异化,使上海建筑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更加复杂与丰富。 相似文献
7.
试析城市景观的概念及其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造城市景观和城市的物质形态是有着重要区别的,高投资的建筑或广场,或者具有艺术特征的城市形态并不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通过对城市景观概念的剖析,阐述人与城市景观对象、社会结构与建成结构的关系.强调人的活动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设计往往以汽车的尺度为设计标准,城市被肢解和割裂,人的尺度的亲和空间所剩无几,人们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来获得心灵的回归。海德堡老城狡窄蜿蜒的街道和广场丰富、宜人,充满人情味。它剔除了现代城市的嘈杂与繁乱,保留了传统街区的宁静与祥和,她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中世纪的浪漫风情,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几百年来.这个美丽的中世纪小城就这样缓慢、从容、有机地生长着,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直到永远。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将建筑与技术置于社会大环境下,就当前日本建筑师对建筑技术理解的异化的奶源,以及建筑师对技术的个性表现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其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文章是对现有现象的描述,但希望它对我国当前的建筑创作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全球化资本运行对消费环节依赖程度的加深,消费对公共空间的侵占逐渐加剧,公共空间正逐渐由公有向私有转变,成为一种被消费的商品.公共空间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空间与社会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该书从理论到实践,作者通篇从较广泛的角度对既存物质形态的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并强调了城市形态作为一个过程的整体性特征,由运动系统、设计结构出发,系统分析了三者的关系,对当今城市设计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非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的理念以及非确定性规划思想与确定性规划思想的差别,并在分析非确定性规划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非确定性规划思想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的新程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关于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的主要观点的回顾,厘清其理论的适用范围。指出在当代认识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问题所需考虑的新的因素,并特别思考了其在当代中国城市中的可用性,试图说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管理价值异化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异化现象引入思考,深入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的价值异化的缘由,提出价值回归本源的解题思路;并针对规划管理实践中的认识有限和问题无穷、必然性和偶然性、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矛盾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建筑学领域对城市更新前后的对比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城市居住形态学作为理论支撑,以社会学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上海老里弄之大中里的里弄原住民为研究主体,研究该群体搬迁前后的居住形态变化,希望能对今后上海老城区特别是上海里弄更新的相关政策与设计策略,总结分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城乡风貌规划的难点和误区,借鉴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城乡风貌的"情态"控制,构建了"情态定位"、"情态分级"、"意象组合"的控制方法框架,并在克拉玛依市城市风貌规划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两阶段结构寿命理论,通过试验确定了一阶段寿命预测参数,计算了氯盐侵蚀下城市隧道结构两阶段寿命,说明了锈胀开裂时间取定值(Tp=6a)及临界氯离子含量取为0.06%的可行性。采用周期寿命评估理论(LCA)对常用防止氯盐腐蚀的结构耐久性措施进行了全周期寿命经济评估,评估计算结果分析指出掺入硅灰和钢筋阻锈剂的防护措施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为工程养护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Being in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of other cities can have benefits as it allows cities to “borrow size,” but this can also lead to competition effects known as “agglomeration shadow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se patterns of borrowing and shadowing differ from domestic settings when there is a national border between the cities. We find that borders moderate the normal regularities of a settlement system. Particularly, there is no shadow effect cast by larger cities across borders; borders protect. Cross-border market integration benefits especially similar-sized border cities. Given these unique advantages, it is time for border cities to step out of the shadow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