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马岭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综合挖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二连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浅、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单层厚度小(平均2.2m),采用小井距注蒸汽吞吐开采,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以吉32热采试验区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其注蒸汽吞吐开采特点,研究了影响吞吐效果的因素,提出适合薄油层稠油热采的厚度筛选标准及注汽参数,并对其开采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试验区油层物性条件较差,但只要针对油藏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高寒地区的稠油热采不但技术上可以取得成功,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根据试验区注汽井间干扰严重的特点,利用干扰剔除法对井间干扰效果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吉32试验区热采开发的成功,不但为高效、科学开发二连油田的稠油资源打下了基础,其开发经验对国内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开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图4(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厚油层开发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港王徐庄油田五断块为典型的块状低渗砂岩厚油层油藏,每一开发阶段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油藏开发初期充分利用天然能量,无水采出程度达7%,后由于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及时进行了注水开发,但因注采比过大,导致高渗透带暴性水淹。经深入研究弄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即:平面上构造腰部水淹严重,构造两翼剩余油富集;纵向上油层下部严重水淹,油层上部剩余油较多。针对剩余油分布规律,钻加密完善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食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冈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你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问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冈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来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汉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上低渗透油藏挖潜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低渗透难动用储量进行开发,在文昌13-2油田ZJ1-1、ZJ1-3、ZJ1-7L油组,文昌13-1油田ZJ1-4U油组实施了钻长水平井技术提高产能;内挂井槽解决了海上平台空间、平台资源有限与实施挖潜的矛盾;对产能进行评价并优选开发井位及确定合理井距;运用电潜泵进行深抽采油,新增动用储量800×104 m3左右,累计日增油950 m3,指导了文昌15-1油田主力层ZJ1-4油组、文昌14-3油田ZH1-2等油组的开发。实践证明该套技术适合海上低渗透率油藏挖潜,为其他类似油藏的开发做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7.
胡状集油田储层沉积体系多 ,沉积环境复杂 ,砂体类型多 ,注水开发后采收率低。通过对油田中三大主力区块进行小层动用状况调查 ,掌握了各类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并针对每种分布类型提出了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油田地质特征不断深入认识,在油田开发调整中,建立起了适合油田砂体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有效调整挖潜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水下窄小砂体油田中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挖潜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田储采比严重失调,出现了找米下锅的困难局面。而老井复查投资少,见效快,是增储上产的一种重要途径。政策闰,方法得当是老井挖潜取得成功的关键。河南油田录井公司经过6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有特色的老井复查思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6年来控制储量237万吨,其中上谘探明储量86万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留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差异大、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采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和剩余油分布描述技术,弄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在其分类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应用相应的挖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石油机械》2017,(12):58-61
针对传统的人工举升系统在"三低"油藏开采过程中机采效率低、能耗大、修井作业频繁、管理成本高以及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桶式智能捞油技术,并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及控制算法设计。应用该技术,可以实时感知油井液面变化,维持合理的生产压差,自动优化工作制度。延长油田安装了12台搭载该技术的智能捞油机,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智能捞油机后综合增产效益达到63.92%。应用结果表明智能捞油方法及智能捞油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张晓玲 《钻采工艺》2003,26(Z1):42-46
川中磨溪气田是一个含边水、低渗、含硫的视孔隙性的整装气田,强腐蚀性一直以来制约着天然气的生产;而油藏具有特低孔渗、裂缝性和强烈非均质性,一般采用衰竭式开采,压力降低较快,采出难度增加,采用挤凝析油解堵、小泵深抽、玻璃钢油管防腐、渗吸注水二次采油、化学清防蜡等一系列配套的新工艺、新技术和工具后,较大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冀东油田高尚堡中深层和柳赞深层原油含蜡量高,区块大部分油井属于低产低效油井,井筒结蜡严重,热洗作业频繁,造成地层污染严重,而且清蜡费用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油田逐步采用了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室内分析和现场监测表明,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石蜡,阻止蜡晶生长;抽油机负荷和回压明显降低,减少检泵次数,延长免修期,对油井的正常生产有较好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一种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通过酸化前储层评估、储层敏感性研究、长短岩心流动模拟试验,结合19FNMR残酸离子测试分析、酸化工艺参数优选、现场实施后评估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对低渗欠注井进行酸化解堵,该系统方法应用于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低孔低渗储层由于其成因复杂,测井响应影响因素众多,导致解释结论具有多解性,测井识别和评价都存在极大的难度。而(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技术在套后进行测井评价,能较好地消除低孔低渗储层泥浆侵入的影响,利用油水俘获截面的差异可以准确识别油水层。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油田Ⅲ、Ⅵ层组物性资料分析研究,结合PNN测井技术建立了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储层识别及评价解释方法。实际生产证明,PNN测井技术在南翼山油田低孔低渗储层识别评价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生产数据分析技术(PDA)的功能是根据Blasingame提出的物质平衡时间方程,充分利用现代压力不稳定测试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地质模型进行生产历史的拟合,综合考虑压力变化,最终进行动态储量计算。从PDA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Blasingame、拟压力曲线等技术的分析思路,探讨了单井控制储量计算的技术原理和软件分析思路。在充分利用Y37井区单井压力、产量等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Y37井区目前的井网控制程度,并给出了气藏加密调整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单相注入/压降工艺主要用于煤层气测试,在油气井中很少应用,采用目前常规的压降或恢复法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测试,由于油层渗透性差、产量低、恢复时间长等诸多因素限制,很难收集到理想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而在低渗透油藏中采用注入/压降工艺进行测试,可在较少投入和较短的时间内取全取准各项数据,并能求得准确的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18.
乳液型油井防蜡降凝剂DODP—2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由于油井产液量低和原油品质差,造成开采成本非常高。如能通过采用投加少量降凝剂的方法来大幅度降低油井采出液的凝点,实现常温集油,则可大大简化现有集油流程,使得这些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成本得到显著降低。为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乳液型防蜡降凝剂DODP—2,生产中将其稀释后注入到油井油套环形空间,能起到防蜡和降凝作用。室内试验数据表明,每吨油中加入DODP—2(活性物含量20%质量)250g,可降低油井采出液凝点15℃,防蜡率可达52.8%。  相似文献   

19.
高粘稠油井的强化热采工艺采用电热杆与反馈式抽稠泵采油管柱结构,电加热油管内原油,降低了油管内原油的粘度,改善了井眼举升条件;先期对油层实施CO2吞吐,降低储层原油的粘度,增加近井地带的原油驱动能量。改善渗流条件;研究稠油的水敏,温敏特性,优选了降粘剂,确定在环空中滴加柴油降粘措施,改善了泵的工作状况,有助于提高原油产量,该项综合性技术已成功投入燕北洲城油田稠油井开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充填防砂在稠油水平井的开采方面获得了成功应用,水平井压裂充填技t术是在此基础上将充填防砂技术从充填发展到压裂充填,增加了酸洗清除泥饼工艺,并移植到稀油水平井上进行应用。以河南油田泌304区为例进行了研究,水平井压裂充填完井技术综合应用了精细滤砂管完井、酸洗、压裂充填等工艺技术,所有工序通过一趟管就可以完成,施工非常方便,地层污染小。通过安平2井等4口井的实施,产能比同层开采直井提高了3~10倍,且稳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