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穿越时空的建筑对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群落中设计新的建筑,是一个困难而又吸引人的课题。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近代建筑群落依山面水、错落有致,经过近百年的岁月沧桑,不但未见衰败,反而更觉富有内涵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通过之江校区基础教学楼的设计分析,对新建筑与老氛围的协调共生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季勇  张健 《华中建筑》2007,25(8):194-197
上海近代高校建筑是伴随着上海近代教育发展起来的,其形态发展变化对上海乃至全国近代建筑有着一定的影响.该文通过介绍上海近代高校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重点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4所近代高校建筑,分析了上海近代高校建筑发展的特点,以期对今后的建筑创作尤其是高校建筑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3)
本文运用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理念与手法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进行解析,总结经验,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提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缪远 《工业建筑》2008,38(5):126-130
对厦门大学校园建设史上著名的嘉庚风格建筑给予介绍,通过列举了三个不同时期和校区建设的代表性建筑,分析嘉庚风格建筑的主要特征、文化内涵,提出传承嘉庚风格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宁  李林 《新建筑》2007,(1):29-33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前身为20世纪初创办的之江大学。其中建筑聚落的内涵和感染力是历经百年沧桑逐渐生长和积淀而成的,已成为校园风景的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之江校区的总体布局和不同时期的建筑实例,并对建筑聚落的演变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缪远 《华中建筑》2008,26(3):192-195
该文介绍了厦门大学校园建设史上著名的嘉庚风格建筑,例举了三个不同时期校区建设的代表性建筑,分析了嘉庚风格建筑的主要特征、文化内涵,提出了传承嘉庚风格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3号综合实验楼的设计分析,提出地域建筑创作离不开时代性,地域建筑的现代化表现实际上是一种结合具体环境的场所语言。  相似文献   

9.
李黎 《中州建设》2012,(21):72-74
本文着重分析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的建筑规划和典型建筑实例,发掘蕴藏其中的建筑创作思想与风格,针对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仍应厘清的设计理念,并为今后的校园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1前言曾被誉为"中国大学里最美的西式校园"及"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的浙大之江校区,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对钱塘江,北依月轮山,东邻六和塔,西接九溪,这是一座隐匿在山坡上森林中的美丽校园。沿杭州西湖的杨公堤,穿虎跑路,过六和塔,走之江大道,斜插入一侧小路,穿山入林,坡地之上,一座古堡式的校园缓缓展开——这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图1)。之江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风格与其他旧时中国教会大学内中西杂糅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其比较纯粹,直接移植了美国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先行者.冯纪忠先生在融会中西方文化的自身背景和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情怀的双重影响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诠释和创新,合“理性的浪漫”与“诗意的现实”于一体,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启蒙、传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冯纪忠先生在建筑教育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思想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邝洋  郑锐锋 《华中建筑》2009,27(2):44-47
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学生食堂的建筑创作,分析研究高校食堂建筑的设计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姜梅 《新建筑》2007,(6):113-119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与文本作品《那一天》的交叉阅读,试图厘清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的建筑"思"路,指出在传统从基础坍塌陷落为深渊的当今世界,意义性的建筑解构的出现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5.
建筑现代化的涵义,它主要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上的现代化,途径是建筑满足现代化生产和生活需要,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建筑民族化主要指建筑具有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途径是传统建筑现代化和外来建筑民族化。我国传统建筑分为官式的和民间的两大体系。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从民居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它的优秀特征和经验,可以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加以借鉴和运用,它对我国建筑创作的现代化民族化道路将有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山西传统民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国民居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建筑特征、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建筑装饰艺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山西民居的创作手法及其内涵,以更好地吸收民居建筑中的技术、艺术、文化等来完善现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7.
王世仁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7-12转42
“近代建筑”指的是伴随着十八、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新形式的建筑。建筑形式要满足新功能,运用新技术,又要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现今,民族形式逐渐成为近代建筑创作的新命题。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立足于如何继承旧形式,改造旧形式,最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现在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不但要注意传统建筑外部的形式特征,同时也注意研究民族形式内在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峰 《山西建筑》2010,36(34):18-20
以时间为线索,从伍重的学生时代一直到其晚期的建筑创作,深入的分析伍重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建筑与中国建筑文化的关联,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对伍重一生的建筑创作,尤其是对其建筑理念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璟璟 《山西建筑》2006,32(22):35-36
介绍了费恩的建筑创作的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展现了其以现代建筑的建构路线为核心,兼具多重性的建筑思想,对挪威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建筑文化与诗词歌赋--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彼此之间共生、共创.它们之间的比邻关系,正是当今建筑师们所倡导的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对现代建筑与环境的构思设计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该文试图从此角度进行探讨,目的是要使处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发展时代的建筑师们,在建筑设计构思中,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根,展现中国文化的源,突出建筑设计中的诗意化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