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结合合肥市城市高架快速路出行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系统化的对策,以避免高架桥沿线出入口的交通拥堵,使高架快速路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城市高架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交通噪声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详细论述了各类低噪声路面结构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城市高架快速路的低噪声路面结构,以期有效降低城市高架快速路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快速公交车辆的定位需求,在总结常用车辆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点式定位"方案,可作为基于GPS技术的"连续定位"方案的重要补充。实践证明,基于RFID技术的"点式定位"系统既能提高车辆定位精度,提升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又能克服GPS在公交应用中的不足,在营运车辆数据采集、车辆实时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在公交领域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屈万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1):235-238
随着国务院[2005]46号文和[2008]23号文提出要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之后,厦门迅速展开BRT的策划、设计、施工工作,现已运行。基于BRT高架桥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景观分析角度探讨了高架桥的空间布局、合理的桥墩高度、车站和桥梁的外形设计、声屏障设计、色彩、绿化和夜景照明等方面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一号线高架桥施工中的预制节段干法拼装箱梁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具体施工方法和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供类似的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断面宽度论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方案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为同类市政项目中立交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形式,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异质化的城市要素,其对两侧城市空间产生的影响需要谨慎对待。文章阐述了城市中心区高架路段两侧城市设计和一般区域不一样的考虑因素,并以成都市老川藏路两侧红牌楼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功能选择、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形态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类似地区规划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设计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时,必须从城市的整体空间、街道空间和建筑空间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从而使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绿色交通背景下我国城市BRT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科学认识BRT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城市BRT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定位、技术标准、经济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指出应该加深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从中国城市的实际出发,从"绿色交通"的要求出发,改革城市公交系统结构,按照公交快车线路的标准改进BRT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结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特点,提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供配电系统方案需统筹考虑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分散性.以及城市电网特点和综合交通枢纽运输功能的统一性.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各不同建管单位的用电需求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钢桥面铺装在城市桥梁应用的适用性问题,依托湘府路城市快速路工程,对组合桥面铺装结构计算分析,并通过单U肋静力试验和500万次疲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不仅显著改善沥青面层支撑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同时可使钢结构达到理论无限疲劳寿命.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各结构层均能够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快速路作为长距离、大容量的通过性道路,兼顾了服务地块功能,是缓解交通瓶颈、提升整体路网服务水平、提高人均道路占有率的利器.为保证快速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合理控制出入口间距、降低出入口范围的交通延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发现城市快速路对于出入口间距的要求与公路存在一定差异性.该文针对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展开研究,结合公路规范要求及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城市快速路与公路的差异性,提出了减小城市快速路连续出、入口对主线交通流影响的建议,可对今后快速路的设计、运营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缪宇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2)
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核心体地下空间开发与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枢纽的建设,分析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条件,对虹桥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虹桥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控制要求,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的设置及地下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