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目前还没有规定补充判决制度,司法实践中针对法院裁判遗漏的情形主要通过再审、上诉方式处理,同大陆法系通行的补充判决制度比起来,我国现有处理方式无论从司法资源浪费、诉讼效率以及当事人诉讼成本方面都造成更大的浪费。为了弥补当前处理方式的不足,《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第237条建议在我国建立补充判决制度,但只是简略规定了补充判决制度建立的应然,没有详细论证。从经济效益、时间效益两方面量化分析补充判决制度如果建立将对中国司法带来怎样的法律效益,以求最终论证为什么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补充判决制度在我国同样有建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海量的法院判决书数据中快速抽取关键信息,构建结构化的数据,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法院判决书文本的特点,设计了法院案件信息抽取模型,基于法院案件的命名实体识别、框架知识表示和事件信息抽取等关键技术,研发了法院判决书信息抽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自动生成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而且结合主题图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供用户快速查询和修改,有助于案件判决相关人员提高犯罪信息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中国法律对侵害婚姻关系造成对第三人的反射性损害未有明确的规定,以致各地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这对遭受反射性损害的第三人之保护极为不利,建议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频发的银行卡纠纷中有一类案件日益突显,即持卡人在卡未离身的情况下银行卡内资金被盗刷,由于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和理由不尽一致,此类案件中的一些法律问题亟待厘清:持卡人与银行之间储蓄合同的性质定位在借款合同更为适宜,银行对伪卡使用人的付款行为是否有效应取决于银行是否是善意且无过失。银行对取款人身份负有实质审查义务,银行引以为抗辩的"私人密码的使用即视为本人使用"原则有其适用前提,不能一概论之。持卡人的过错对民事责任承担的影响应区分几种情况。同时,对银行卡新规则的制订以及银行如何防范"伪卡"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基础,也是法院体现程序公正的重要载体.因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粗疏及不周全性,案件的当事人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法院来审理案件,甚至会不择手段来争夺案件的管辖权.而有些法院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也投身到争夺管辖权的队伍中.要正确处理好此类案件,有必要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寻较为妥善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法院存在的在相同或相似案件上,不同地区法院量刑失衡,甚至同一法院在不同时期也得出不同判决的现象,量刑规范化运动在我国逐步兴起。本文就量刑规范化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以及我国量刑规范化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执行难是我国目前法律文:恬执行中的普遍现状,审执不分立是现行执行体制最大的弊端。在审执不分下建立的各项有关执行的制度也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民事执行管辖制度就是审执不分理念下的产物。以审执分立为基本理念重构我国执行管辖制度,这就要求否定第一审法院管辖原则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第一审法院为联结点确定执行管辖法院,从执行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一效率出发重新选择确定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法律关系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8.
吴英集资案二审判决引起网络热议,法学、经济学等领域不少专家对此案判决结果提出质疑,这一现象引起学界深思。运用van Dijk T A提出的认知语境分析理论,分析专家针对吴英案判决发表评论的语言策略,探讨专家构建的总体立场,揭示专家话语所折射的观念,以期发现专家在重大法律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家主要通过使用情态、反诘句和关系过程等语言策略构建立场;专家对吴英案的立场主要表现为对非法集资法律规制、金融垄断、司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批判和对吴英集资行为的辩护;专家评论折射出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金融市场去垄断化等观念。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我国目前法律文书执行中的普遍现状,审执不分立是现行执行体制最大的弊端.在审执不分下建立的各项有关执行的制度也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民事执行管辖制度就是审执不分理念下的产物.以审执分立为基本理念重构我国执行管辖制度,这就要求否定第一审法院管辖原则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第一审法院为联结点确定执行管辖法院,从执行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效率出发重新选择确定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法律关系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0.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是涉外民商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外国法院判决在我国承认与执行的条件作了规定,但是规定还很原则,很不具体,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过时之处,因而亟待完善。本文首先界定了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概念,分析了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我国关于外国法院判决和执行条件的规定,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述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条件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对完善我国关于外国法院判决和执行条件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不少人自认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企图从法院日益增多的案件中捞到好处。针对法院劳动争议纠纷数量剧增和诉讼费用低廉这一诉讼现象,不少人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形成了职业公民代理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住宅小区内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业主的人身、财产皆造成严重的损害,业主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因而产生新型纠纷.由于立法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该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不同的法院对同类的案件往往做出截然不同的判决.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该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以期为司法机关、物业服务企业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由此产生了两地相互承认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需求。2006年《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的订立,使得香港法院的民商事判决在内地的承认与执行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内地法院的判决也能在香港以登记的方式获得执行。但在搁置管辖权争议的前提下订立的《安排》,其适用范围上仍受到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方式有两种:第三人本人申请参加和法院通知第三人参加。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程序上存在问题,即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与其没有独立请求权相矛盾,无诉而被引入诉讼与诉的原理相冲突,诉讼经济和司法公正价值无法现实地实现,依权追加与不告不理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两诉”问题在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中经常发生。台湾地区与内地是通过承认与执行法院判决而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但仍遗留了不少问题。目前,内地与香港既无承认与执行法院判决的安排,也无解决“一事两诉”问题的协议。因此,如何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下“一事两诉”,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2006年9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流氓兔”一词易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消费者的是非观念产生误导,从而造成不良影响为由驳回了韩国公司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商评委的复审决定、责令商评委限期重新作出决定的诉讼请求,原告麻希玛柔娱乐有限公司一审败诉,至此,这场历时4年的“流氓兔”商标注册案终于有了个初步结果。据了解,原告麻希玛柔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麻希玛柔公司”)是一家韩国公司。2002年7月,该公司在第9类电子出版物及第29类牛奶饮料等商品上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流氓兔”商标的申请,被商标局…  相似文献   

17.
在对David Socko诉Mid-Atlantic Systems of CAP Inc.一案的判决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审法院和上诉法院都否定了缺少充分对价的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法院认为签订于雇佣期间的竞业限制协议,在单纯的继续雇佣关系之外,未向受雇者提供“新的且有价值的对价”,则不能强制要求退职雇员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这体现了对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重视。我国应当借鉴这种做法,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未约定补偿的竞业限制协议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不能强制履行。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法院工作效率和判案的公正性,开发了案件辅助判决系统。将裁判文书分为刑事、民事、执行、赔偿、行政5大案件类型,便于对判决书的处理,存储和查询。系统采用SimHash算法,对用户提交的判决书提取关键信息,查找出数据库中同类型判决书中相似度最高的判决书推荐给用户。  相似文献   

19.
《商品与质量》2007,(9):7-7
2007年1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客户投保时,用黑体字标出高标准理赔保险条款吸引对方,出险后,却按照低标准条款进行理赔,天安保险股份公司北京分公司因此被投保人刘先生告上法院。近日,认定天安保险北京分公司未明确向投保人说明自己的免赔责任,海淀法院一审判决其败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关于裁判文书的说理,在使用发达的英美法或大陆法国家中,尽管司法实践迥异,但在理论上都可以视为是法规范型的判决理由。而就我国的司法实践而言,则集中体现为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和情理型判决理由的合理内核。通过对裁判文书的说理进行解构,对比中外判决书的制作风格,以期在工具意义上对裁判文书说理的进行有效的回应,并对其改革方向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