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氏雕刻从事木雕事业已有百余年历史到叶小鹏已经是第六代了。叶小鹏的祖父是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叶润周,叶润周(1918-1996),出生于乐清市董杨木雕世家,其曾祖父叶承荣是当年著名的木雕艺人,据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叶承荣雕刻了《太上老君道祖像》,是近代乐清黄杨木雕之始。1927年,继承祖业的叶润周之父叶阜如雕刻了《儿童牧牛》,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了优等奖。  相似文献   

2.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要摆脱传统木雕的束缚,突破创作上的陈规俗套,又要敢于借鉴现代雕塑的新潮,追求含蓄和朦胧美,给人以联想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商品与质量》2011,(51):128-128
东阳举办2011金秋木雕文化魅力游活动现场推介会2011年10月15日,2011金秋木雕文化魅力游活动现场推介会在东阳中国木雕城隆重举行。东阳市旅游局、东阳中国木雕城领导、浙江省中青旅总公司和各分公司总经理等约30人参加了推介会。  相似文献   

4.
《鼓书艺人》是老舍先生建国前旅居美国期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真实的描写了鼓书艺人方宝庆及其一家在抗战期间在重庆的遭遇,反映出旧中国艺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及悲剧命运,为我们生动展示了旧时代艺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说起施德泉,总让人和东阳市东艺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施德泉红木联系在一起,而位于中国红木家具精品示范馆二楼的"施德泉红木"的标牌也异常醒目。说起木雕,行业内人才荟萃,但提及在台湾做木雕装饰最多的,施德泉的品牌却赫赫有名。1980年,施德泉与木雕结缘,开始学习木雕手艺。施德泉于1986年开始创办企业,并潜心钻研于中国古建文化、中国传统家居文化,创造性地开发出集古融今、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大量木雕精品,如今已发展成为东阳市木雕家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他14岁踏入木雕艺术的殿堂,绘画设计和木雕创作是他的偏爱与专长。他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有着崇高的人品和威望、精湛的技艺,蜚声海外。他就是我的恩师冯文土、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树皮雕、自形雕、半圆雕技法的创始人。恩师出生在有着中国木雕之都美誉的东阳,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阳木雕技术学校,从而开始了木雕人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近代我国木雕泰斗、有着木雕宰相之尊的黄紫金老先生发现,慧眼识珠,成为了黄紫金的入室弟子,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雕刻工艺由来已久,玉雕、木雕、竹雕、象牙雕种类繁多。中国人用灵巧的手、智慧的心谱写着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李新民,浙江雕花王木雕装饰厂厂长、高级工艺师,他用"雕花王"来命名了自己的木雕厂名字,源于他对雕刻艺术的尊重和自己对雕刻技艺的精益求精,更有他对艺术追求的专注心态。东阳木雕,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她用浓香的乳汁滋养着一代一代的木雕人。在木雕行业摸爬滚打33年,从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到掌握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高浮雕、阴雕、锯空雕等多种木雕雕刻技术,又到自己设计图案,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四惠的京通大运河通惠河边,有一家"国粹苑","佘国平木雕艺术馆"就位于它一楼的西南角。馆内展出的既有庄严的佛像,又有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甚至还有个性色彩非常浓郁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木雕艺术品。来此参观的人们无不为馆内风格各异的木雕作品所吸引。艺术馆内每一件作品都透着大气和灵动,人们不禁对它的创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什么样的艺术家创作了如此完美的艺术品?行内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9.
《商品与质量》2012,(25):38
2012年3月23日下午,首届中国一广丰木雕艺术高峰论坛在江西广丰永利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几名木雕工艺大师与广丰当地政府领导及木雕(红木)企业代表等共谈"木"市。江西省轻工办副巡视员、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胡桂香女士,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隽先生,中华全国木工委副主任、全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主任赵夫瀛  相似文献   

10.
广丰县委、县政府动了真格的,调动各方力量打造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广丰哪来的胆量和魄力?这一切盖出于广丰的人力资源。据广丰有关部门统计,约有1 6000多广丰籍的木雕工艺师和红木家具从业者目前在广丰以外的地区务工,把这部分乡亲拉回广丰来,广丰自然就成了全国另一个木雕(红木)产业基地,关键是如何吸引他们回乡创业。为此,政府领导费了不少脑筋,在做规划、给政策、搭班子的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大干快上。政府主管部门——木雕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图腾应该是木雕的,那意味着最早的迷惑,最早的虔诚,最早的追求。也许从那时开始,木雕始终都是人与神的交往。深刻一词大概最早就是针对木雕讲的吧,而深刻就要全神贯注,像钻木取火、狩猎稼穑那样。中国木雕有7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就已有木雕品,秦汉两代的木雕工艺已很成熟。但现存最早的木雕品还是以祭神的相关物品为主,包括神殿的装饰、神像,后来成为天子、帝王宫殿的装饰,  相似文献   

12.
黄梅戏演出传播本质上是一种群体传播活动。这种群体活动的传播主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演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二是舞台演出的主体。从戏曲传播角度看,班社和艺人既是黄梅戏舞台演出的主体,也是黄梅戏舞台传播的核心主体。黄梅戏班社经历了从草台班子到职业班社的演进过程,商业化运作模式赋予不同时期的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不同的传播特征;黄梅戏艺人也同样经历从普通艺人到优秀艺术家的嬗变,他们都深刻地影响了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木雕艺术在中式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文化地位,从庙寺、神像,到园林、民居,再到家具、家居等生活艺术品,无处没有木雕艺术的身影。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联合承办,《中式生活》杂志媒体支持的"盛世天工——2011中国木雕艺术展"已于2011年7月成功举办。此次木雕艺术展是200 3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木雕艺术展,展期1 4天,展  相似文献   

14.
对木雕艺术家江晓来说,只有两样事能让他动心:一样是收藏,另一个就是创作。说起江晓,给人印象最深的也是两样,莆田出了名的木雕收藏家和莆田很有影响的雕刻艺术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拍卖公司嘉德2008的春拍中,他的黄杨木雕作品"海市蜃楼"以高达13.44万元的拍卖价震动了收藏界,这件作品高54cm,其寓意一般人难以理解,如同一个年轻女性的曲线在烈风中无法被掩盖,又遮不住生命力的怒放。欣赏这件作品,唤起的是读者对生命的赞赏与珍爱,表达出的是艺术家对美好的赞美与发现,也如同艺术家江晓的才华一样无法遮拦  相似文献   

15.
黄杨木,它生长在高山云雾笼罩的崖壁上,从岩缝中的水和雨露为养分,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成。黄杨木生长极其缓慢,有干年黄杨长一寸之说。当黄杨木成材后,把它雕琢成人物或动物,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黄杨木的血液还在流淌,还在奔腾。树色从淡色到偏红的象牙色,好像在向人们述说他的与众不同和它的永驻精神。黄杨木的清新纹理,和你摸着黄杨木雕的手感时一样光滑细腻!黄杨木雕是浙江省三雕之一,我从事黄杨木雕已有20多年,黄杨木雕也将成为我这辈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叶家是黄杨木雕世家,从晚清叶承荣至今已传五代,先后从事这种手艺的有1 00多人。叶承荣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叶家以叶茂纪(1828-1898)、叶阜如(1869-1943)、叶益周(1907-2000)、叶润周(1918-1996)等人的黄杨木雕技术较高。叶萌春的父亲叶润周是中国黄杨木雕界首位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6月底到7月初,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的中国木雕艺术展上,雕塑艺术家叶萌春的两件木雕作品《马背国色》和《马背杂技》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马背国色》获得了组委会的金奖,而《马背杂技》则被江苏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南京云锦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中工艺水平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织品之一,金彩辉映,典雅高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云锦艺人们总结出有关图案创作、配色、题材等方面丰富的口诀,几百年来,一代代、一辈辈地承传着。在承传的过程之中又不断的加入新的东西,充实和丰富云锦这一古老的东方民间艺术。云锦口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念来朗朗上口。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口诀中却包含了深刻的美学、色彩学乃至于哲学的观点。这些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云锦艺人以通过口诀这样的民间形式,将他们对艺术、对生活的认识留给后人,为我们今天继承、学习、研究云锦艺术提供了一本极珍贵的教材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水墨发展从传统的师承学习,逐渐走向个人化的艺术特质表现,在多元与异质的时代氛围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形式,而在这异质介入、遭逢与碰撞的"嫁接"过程中,衍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奇异化的现象。以袁金塔、黄致阳、刘国兴、姚瑞中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探讨他们在创作的"媒体跨界"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联合承办,《中式生活》杂志特别协办的"盛世天工·2011中国木雕艺术展"已于2011年7月成功举办。这是中国木雕艺术精英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发展,好像是个永远的话题。如果一位继承者的前辈本身就是一位顶尖的大师的话,光是继承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艺术大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不仅要自身的天赋,还要成才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种种外在条件,吴尧辉就是这样一位继承者,他的师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吴尧辉幼时酷爱绘画、书法,15岁追随虞金顺学习黄杨木雕艺术,并深得叶润周等大师的指点,从事黄杨木雕创作将近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