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认为,要弄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两种手段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这两种手段所表现的地位,首先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个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这是指国家形态(国家权力的动作形态)问题,对此,我们党代表人民的意志,选择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国家形态含有十项内容;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这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或方式,它们都不具有国家形态的属性,相反,在一个国家形态(人治国家或法治国家)中这两种手段可以兼用,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我们党又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据上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必要性,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基于这种同一性,在治理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可以互补。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相比却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伦理传统的国度,有着自己的道德伦理传统特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朴素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史上进步人物良好道德伦理品质,并且相对完整地形成了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对这些道德伦理传统进行扬弃,从中引出有价值的因素,并赋予崭新的含义,对于新时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要弄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两种手段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这两种手段所表现的地位,首先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个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这是指国家形态(国家权力的运作形态)问题,对此,我们党代表人民的意志,选择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国家形态含有十项内容;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这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或方式,它们都不具有国家形态的属性,相反,在一个国家形态(人治国家或法治国家)中这两种手段可以兼用.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我们党又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据上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必要性,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基于这种同一性,在治理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可以互补.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相比却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通过对西方国家道德素质教育和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治国方略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德治国”方略的阶级本质和基本要求,实施“德治”的特有方式和我党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规律等决定了在推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必先“以德治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德行政是用合乎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政治来管理国家公共事务 ,它对于以德治国和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以德行政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的互动机制 ,加快以德行政的思想道德建设 ,才能实现以德行政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校实力的重要保证.文中对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教育、管理、引导、建设、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师德,推进"以德治校"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以郑培民精神为线索,从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文章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共产党人的道德,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全体人民的表率;其次,除了继续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外,必须搞好制度建设,通过可靠的机制限制束规范人的行为;再次,就是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基本方略.在我国,治国主体是人民,而各级领导干部是治国主体的"代理人",其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干部的道德状况尚不能满足"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了"以德治国"的有效实施,因此,以德治国重在"官德"建设.在进行"官德"建设时,首先要澄清认识,其次要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伦理学说,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它与传统德治有着不同的内涵,实施"以德治国"必须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德“、“法“互补利于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法”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取向 ,都起着调整人们行为的作用。道德影响法律的制定 ,是法律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力量 ,法律又引导道德的发展。二者互补 ,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管理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根本?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对我国企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少企业用人实行的是以"能"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为此,笔者认为这是企业用人思想的革命性进步,并就此谈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首先要求搞好道德建设本身.这对我们从治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增强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并在实践中切实搞好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价值走向的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具体的法治制度规范,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治国方案。实施“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关键是以“三个代表”为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同时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认识和加强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认为江泽民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党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阐述了"以德治国"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及实行"以德治国"的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道德法律化已经在学术界形成一种潮流,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提法本身是极为荒谬和危险的。因为道德法律化的思维方式、立论的逻辑前提以及对事实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也缺乏对这一理论实践后果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19.
行政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行政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行政道德建设一靠他律的监督机制;二靠自律的养成机制。监督机制包括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建立一个权威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审理公务员违反道德但又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公务员任免升降中引入道德赏罚机制。养成机制包括内省和慎独。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德治国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国家权力应由品德高尚的人来掌管.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以德治国在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命运,形成了不同特色;从现实来看,以德治国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