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10)
大学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互动协作对于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有着积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人才紧缺、资金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失等问题。我国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的发展要形成有序运动的体系,相互间需进行资金、中介服务、信息、科研设施、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交流,才能形成充满活力的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创新环境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区域基础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园区创新环境、园区依托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以北京地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总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大学、园区以及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科技园企业构成、人员特点、交流环境及其时代要求,提出大学科技园外部公共空间作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产学合作从"成果转化"的线性模式向多方协同创新的"全面战略合作"模式转变,大学科技园需要从政府和大学获得更多的支持,其有必要转化为非营利组织,重建与大学的关系,以充分地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从而,大学科技园能真正成为"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创新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将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推动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李仁伟 《规划师》2005,21(2):51-54
大学科技园应具备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培育创新及创业人才三大功能。清华大学科技园规划将研发区、孵化区、综合研发办公区等围绕处于中心的公共配套服务区布置,以清华大学轴线、网络结构为科技园空间结构设计的依据,延续清华大学肌理。  相似文献   

7.
科技园是我国开发科研生产,提高工业技术生产水平的重要平台,文章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园建设,并介绍作者设计的三亚大学科技园项目。  相似文献   

8.
张定青  陈洋 《工业建筑》2003,33(3):26-28,7
结合西安交大科技园规划实践 ,探讨如何在物质规划中体现和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提出科技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持续发展。并就如何在大学科技园实现完善的整体结构、高效的功能体和多层次的可持续网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发展需要,高校日益重视发展和应用知识为社会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由于具备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基础,更便于开展科研、教学实习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为契机,通过完善、激发大学科技园四大平台功能,以校内外协同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长期以来,寻求大学和地方政府有效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校府"合作共赢之目的,是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校府合作共建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合作中形成"达共识、消内耗,求共赢,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府双方有效开放各自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互补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下简称"东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积极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和磨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模式,已达成共建大学科技园"一园多区"的办园格局。  相似文献   

11.
冯浩  肖伟 《华中建筑》2002,20(5):80-83,90
在武汉大学科技园总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园区气质、风格的营造和单体建筑形象的空间设计,并融入百年名校的丰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高新科技园的强大生命力。它的带状均衡分区的设计原理,既便于各分区的近期开发、管理和形成规律,又能在大格局不变的前提下,为分期、分批的开发提供场地空间,为科技园创造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一轮新的高校园区建设热潮过后,一座座新的图书馆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区的新校园区生长出来.武汉科技学院阳光校区图书馆设计j在学习各地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和谐性与个性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聂华波 《华中建筑》2008,26(9):133-136
该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实验楼的设计,此项目设计致力于给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营造自然、亲切的工作环境;二是建构多向度、复合化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2008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的建筑设计以"立足学校长远功能的使用,满足奥运比赛的要求"为设计理念,强调建筑设计首先符合学校的使用功能和空间的设置,以及赛后空间功能的便利转换,同时按照奥运大纲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满足奥运会的要求。设计强调场所精神,运用洗练的建筑语汇营造既彰显柔道、跆拳道运动精神又符合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氛围的体育建筑空间。建筑运用成熟、可靠、易行的生态建筑技术,如光导管自然光采光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复合金属墙面系统等,在较低的建筑造价控制下,最大限度创造合理、人性、舒适的比赛、观赛条件,充分体现为奥运的校园体育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环境和用地条件,遵循建筑创作规律,设计从功能、空间和形式出发,使校门与校前区环境成为城市和校园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出九校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孙曦 《建筑创作》2005,(8):128-135
本文以一个工程的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设计意象表达过程中的设计理念,将秩序和转换的思路贯穿在空间.形体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大学文科区建筑设计为例,指出在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当中,应着重体现出对校园环境与文脉的尊重,积极营造具有良好人文氛围的交往空间,并以此提升大学校园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透过科技博物馆看似奇异、夸张、神秘的建筑形象,寻找形成与影响建筑形象设计的主因,总结科技博物馆形象设计的特点,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特色构建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进行阐述,以期对综合性大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培养模式的建构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雷芸芸 《华中建筑》2010,28(10):58-60
该文通过对新校区教学楼区位与总体布局关系以及尺度体量等调查,以期全面掌握人们的生理需要、心理需求,探讨教学建筑规划中布局的重要性,为设计出高效率的教建筑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