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α-淀粉酶、脂肪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漆酶四种酶制剂对预糊化处理大米面包的感官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α-淀粉酶、脂肪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漆酶四种酶制剂对预糊化处理大米面包品质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预糊化处理大米粉制作的大米面包中,α-淀粉酶、脂肪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漆酶添加量分别为0.006%,0.003%,0.005%和0.004%时的面包纹理疏松、体积大、弹性较大、面包外观色泽和口感以及内部结构等整体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
酶制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添加量的酶制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淀粉酶和木聚糖酶可弱化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葡萄糖氧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脂肪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真菌淀粉酶、木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脂肪酶能有效改善面包焙烤品质,增大面包的比容,改善面包的硬度和弹性,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不明显。真菌淀粉酶、木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5μL/kg、20mg/kg、30μL/kg、50mg/kg。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面包为对照,探究大豆分离蛋白、豌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乳清浓缩蛋白和蛋清蛋白5种外源植物和动物蛋白质对米面团及面包的混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比容和感官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源蛋白可以降低米面团的回生值到最小为211 cP,使面包的比容增加至1.810 mL/g,硬度下降约55.3%,胶着性降低至2 710.12 g。其中植物蛋白中添加量为12%的大豆蛋白组面包气孔数量最多,质地细腻且颜色均匀,持水性及感官品质最好。动物蛋白中9%的乳清浓缩蛋白组面包硬度显著下降,约2 032.9 g(P<0.05),此时面团硬度最接近于小麦面团,弹性为0.82%,口感较软,对米面包质构特性改善效果最佳。结论:在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添加量为12%、动物蛋白中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9%的条件下可以改善米面包品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果胶、卡拉胶和阿拉伯胶对米粉糊化特性和大米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米面团的制作配方,并分析大米面包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果胶对大米面团的改性效果最佳,以碎米粉质量为基准,大米面团的最佳配方为果胶添加量6.7%、水添加量79%、盐添加量0.52%、醒发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米面团质构综合评分为52.51±3.42;用此面团制作的大米面包的质构综合评分为51.99±1.02、比体积为(2.24±0.34) mL/g、感官评分为85.00±2.28。  相似文献   

5.
酶是一种高效、安全、纯天然的生物制品。针对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对面包感官品质和保藏老化以及对面包冷冻面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淀粉酶、木聚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巯基氧化酶等在面包加工中的应用,为酶在面包加工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20%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的粉质、色泽、质构以及流变特性,并与纯小麦面团进行比较,研究添加一定总酶活(3 U/g)的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淀粉酶(1.5 U/g)及谷氨酰胺转氨酶(1.5 U/g)、两种酶(各1.5 U/g)以及黄原胶(0.3 g/100 g)对燕麦-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酶制剂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开发出面包用复配型酶制剂。实验结果表明,酶制剂单一使用时,α-淀粉酶添加量是0.04 g/100 g,木聚糖酶为0.08 g/100 g,脂肪酶为0.04 g/100 g,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为0.12 g/100 g。复配酶制剂在小麦粉中的添加量是α-淀粉酶0.02 g/100 g、木聚糖酶0.02 g/100 g、脂肪酶0.01 g/100 g、TG酶0.03 g/100 g。通过在复配酶制剂中添加淀粉和蔗糖,配制成使用量为2‰的面包用复配型酶制剂,该复配型酶制剂能使面包评价总分提高30分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两种酶制剂(α-淀粉酶、木聚糖酶)在冷冻1 d和3 d面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面团的发酵力、酵母存活率、面包比容、面包柔软性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α-淀粉酶、木聚糖酶对面团的发酵特性和面包品质改善作用明显;冷冻1 d时,α-淀粉酶添加量为0.4 g/kg或木聚糖酶为0.8 g/kg时面团的酵母存活率、面包比容、面包柔软性最佳,α-淀粉酶添加量为0.6 g/kg或木聚糖酶添加量为0.4 g/kg时发酵力最佳;冷冻3 d时,α-淀粉酶添加量为0.6 g/kg时面团的酵母存活率、面包比容、面包柔软性最佳,α-淀粉酶添加量为0.8 g/kg时酵母发酵力最佳,木聚糖酶添加量为1.2 g/kg时面包柔软性最佳,添加量为0.8 g/kg时酵母存活率、面包比容、酵母发酵力最佳。  相似文献   

9.
对谷氨酰胺转氨酶在冷冻1 d、3 d面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与对照相比,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面团的发酵特性和面包品质改善作用明显;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面团的发酵力、酵母存活率、面包比容、面包柔软度均呈下降趋势;冷冻1 d时,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为0.8 g/kg时酵母存活率最大、酵母发酵力最强、面包比容和柔软度最好;冷冻3 d,对酵母存活率和面包比容的影响,最佳添加量为0.8 g/kg,对酵母发酵力的影响,最佳添加量为1.6 g/kg,对面包柔软度的影响为1.2 g/kg。  相似文献   

10.
在面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改良剂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提升面团加工特性的方法之一。该文以开发一种适用于改良面包品质的复合改良剂为目标,分别对卵磷脂、阿拉伯胶及α-淀粉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研究由以上3种添加剂复合形成的改良剂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表明:卵磷脂、阿拉伯胶、α-淀粉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45%、1%、8 mg/kg;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最适复合改良剂的配方为阿拉伯胶添加量1.01%,卵磷脂添加量0.44%,α-淀粉酶添加量7.96 mg/kg。最适改良剂的应用使面团的产气量从对照的603 m L/100 g增加至1 641 mL/100 g,面包的比容由2.64 mL/g增加至3.70 mL/g,面包的感官品质评分由72分提高至88分。  相似文献   

11.
发芽糙米白米黑米软罐头米饭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发芽糙米黑米白米为原料开发研制比白米饭更具营养价值及食用方面性的软罐头米饭。通过研究3种米的比例、发芽糙米和黑米的预煮时间、蒸煮水的添加比例以及高温杀菌时间等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对软罐头米饭组织状态、口感及糊化度的影响,确定发芽糙米白米黑米的比例为2∶2∶1,把发芽糙米和黑米均分别预煮20 min和15 min,蒸煮水的添加比例为1∶1.4,再和白米一起蒸煮15 min,121℃高温杀菌30 min可得到呈淡紫色、有光泽、有米饭特有的天然香气、白米米粒完整、无软烂、口感爽滑、有嚼劲和弹性、软硬适宜的软罐头米饭。  相似文献   

12.
从免淘洗米的推出符合了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求,利于节省资源与环保,同时还可改变精米的食味等几点意义上讲发展免淘米的重要性;通过对免淘洗米及抛光米的加工工艺的介绍,指出就目前抛光米的加工工艺、设备及工作环境等所加工出的抛光米还达不到免淘洗米的标准,说明免淘洗米与抛光米的区别,提出要发展免淘洗米应尽快制定免淘洗米的标准。规范免淘洗米市场,对免淘洗米设备选材及运用进行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3.
稻米的食用品质与其整精米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同一品种不同整精米率稻米的蒸煮特性以及米饭中的整粒和碎粒的质构特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越高,米饭膨胀体积越大,大米蒸煮过程中米汤中的干物质越少;米饭中碎粒的硬度和粘附力小于整粒的硬度和粘附力,但是碎粒的硬度与粘附力的比值比整粒的大,整粒米饭的食用品质比碎粒米饭好。同一品种稻米中,整精米率高则米饭的食用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米糟一般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已烷抽提脱脂、热水洗涤除糖等方法,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原料中蛋白质回收率达94.6%,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达72.5%。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用配米加工的鲜湿米粉的品质,以珍桂矮与株两优39两者混合所得的配米为原料,以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大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磨浆粒度、蒸粉时间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配米加工鲜湿米粉最佳工艺条件,即大米浸泡温度为20 ℃,浸泡时间为3 h,磨浆粒度为100目,蒸粉时间为100 s,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5.36。  相似文献   

16.
利用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米糟一般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己烷抽提脱脂、热水洗涤除糖等方法,即排杂法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发现原料中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94.6%,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达到72.5%。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广泛种植的38个稻米品种为原料制作脱水方便米饭,测定原料大米和脱水方便米饭的理化特性,分析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原料的加工适应性,确定加工脱水方便米饭的适宜大米品种。结果表明:脱水方便米饭的品质与大米品种、类型和产地有关;可用大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峰值时间来评价脱水方便米饭的感官品质;用大米理化指标的线性方程描述方便米饭的感官品质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广东、云南地区的某些籼米品种制作的方便米饭黏弹适度,柔软清香,感官品质最好,是制作脱水方便米饭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8.
以早籼米为原料,经蒸煮米饭、高速搅拌、压片切条等新工艺制备米面条。主要研究大米浸泡、蒸饭米水比、米饭冷却、搅拌时间4个因素对米面条品质的影响,以米饭凝胶团水分含量、米面条拉伸和剪切特性及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采用直链淀粉含量为23.53%的早籼米,经浸泡、蒸饭(米水比1∶0.7)、冷却、高速搅拌(1500 r/min)、压片、切割成米面条的品质较好。该方法省去磨粉工序,缩短生产周期,为米面条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全谷物糙米和大米的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糙米碾磨前后的代谢物变化和主要参与代谢途径。通过单变量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变量统计分析发现,在差异倍数不小于1.2或不大于0.833 3、P<0.05、变量投影重要性值不小于1的条件下,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糙米和大米中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为460 种(其中上调300 种、下调160 种),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糙米和大米中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为579 种(其中上调383 种、下调196 种);正离子模式下主要参与代谢途径为2 条(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参与代谢物为4 种;负离子模式下主要参与代谢途径为5 条(甜菜碱生物合成、C5-支链二元酸代谢、嘌呤代谢、玉米素生物合成和碳代谢),参与代谢物为10 种。结果发现,全谷物糙米与大米相比,差异代谢物上调为主,而且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碳代谢、嘌呤代谢、玉米素代谢和甜菜碱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调节米糠和胚中多种氨基酸、多酚、脂肪酸类物质含量,提升稻米的营养品质。本研究为全谷物糙米的营养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以糙米为原料的相关加工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籼稻、粳稻和糯稻为原料,研究了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及稻米类型对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稻、粳稻和糯稻淀粉的颗粒特性相似,粒径1.90~2.53μm,粒形为多面体,酶解力(0.032OD/g淀粉)和结晶度(28%~40%)较接近.三种稻米在组成上以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他成分差异不明显.籼稻的糊化温度(68℃-77℃)最高,在自然水分下加热时晶体熔解所需热量(2.795J/g)最低,凝胶稠度(35.0mm)、特性粘度(132.38mL/g)最小,碘兰值(0.232 OD/0.1g淀粉)最大.糯稻的糊化温度(57℃~65℃)最低,在自然水分下加热时晶体熔解所需热量(28.276J/g)最高,凝胶稠度(91.5mm)、特性粘度(167.45mL/g)最大,碘兰值(0.059 OD/0.1g淀粉)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