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热反应生焦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表征了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1.45、1.70、大于11.00g/g。m(芳香分+胶质)/m(饱和分+沥青质)常常被用来表征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该比例越大则体系越稳定),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该项比值分别为1.22、2.23和1.51,它们的SARA族组成所能反映的胶体稳定性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并对这几种常压渣油的临氮热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反应温度下(400℃),辽河、中东、塔河常压渣油的生焦诱导期分别为160min、100min和80min,即胶体稳定性参数大的渣油的生焦诱导期长。该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用来表征不同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对其热反应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中海油惠州炼化提供的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自主研发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中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空速对转化率、产物各馏分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0℃、氢分压14MPa、氢油体积比1000∶1、催化剂质量分数300μg/g、空速1.0h-1的最优反应条件下,渣油转化率为 90.50%,生焦率为5.01%。同时分析了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抑焦机理,可为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热反应生焦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混合物粘度法对辽河减压渣油(LHVR)、俄罗斯M100(M100)的胶体稳定性进行研究,其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802和0.287。对两种渣油的生焦性能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反应温度(380℃),反应时间达到90min时,LHVR和M100的生焦率分别为28.40%和11.05%。将质量分数为0.5%的碱性添加剂注入到M100中,反应时间为90 min时,生焦率为3.07%。结果表明,生焦诱导期后,渣油胶体稳定性与其生焦性能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其生焦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康氏残炭值,碱性添加剂能够改变渣油中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生焦率,改善产品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氢实验室中试装置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0μg/g,反应温度分别为410,430,44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采用柱色谱法对克炼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四组分分离,测定了各组分的酸值,考察了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炼常渣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克炼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和沥青质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显微观察、SEM、XRD、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水溶性Ni催化剂及其前体在渣油悬浮床加氢工艺不同阶段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观测,分析了不同硫化时间下Ni催化剂的组成和粒度分布,并对不同硫化时间和不同质量分数的催化剂进行了渣油加氢裂化抑焦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硫化时间的增长,生成的硫化态催化剂晶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硫化时间的延长和催化剂质量分数的提高,催化剂的抑制生焦活性提高;当硫化时间超过3h,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2000μg/g时,催化剂抑焦活性的变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6.
常减压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组分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质量分率电导率法测定了大港、中东、塔河常压渣油和它们相应的减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并从组分组成和组分性质探讨了渣油胶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参数为1.45~8.20,差别较大。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各个渣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偶极矩。关联了组分组成和组分极性与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之比越大,胶质与沥青质的极性越接近,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重芳香分含量越高、极性越接近沥青质的极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饱和分和轻芳烃组分含量越高、极性与沥青质极性差别越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7.
辽河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劣质辽河渣油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釜反应模拟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自制的自身含硫的油溶性分散型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对于此油溶性催化剂,使用硫化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无硫化剂的情况,其中硫粉作为硫化剂的效果最为理想。用此油溶性催化剂处理辽河渣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溶性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0μg/g,反应初始氢气压力为7.0MPa,反应温度为基准(t+5)℃,反应时间1h。  相似文献   

8.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轮古稠油和某煤焦油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共处理改质的反应。反应条件为:煤焦油与稠油质量比1∶3 , 反应温度430 ℃, 室温下氢气初压7.0 M Pa , 反应时间60 min , 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0 μg/ g 。研究表明:在氢气和分散性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有效地抑制了生焦及产气率, 增加了中间馏分油的收率。从生焦指数及生焦量来看, 镍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优于铁催化剂, 油溶性的NiNaph 催化加氢性能明显高于水溶性的Ni(NO3)2 。不同的原料配比改变了反应产物分布。对稠油与煤焦油共炼产物分离, 选取尾油切割点420 ~ 430℃, 可以作为接近于生产90#道路沥青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大港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悬浮床加氢技术和水溶性分散催化剂对大港常压渣油进行了轻质化和改质研究。对催化剂金属组成、催化剂应用条件和生焦率及转化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300μg/g、反应温度430℃、空速1.0h-1和反应压力7MPa条件下单程通过反应处理大港常压渣油得到轻柴油和减压馏分油的收率分别为21.2%及47.7%。甲苯不溶物收率低于1.4%,渣油(<524℃馏分)的转化率可达到80%以上。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原料转化和反应过程的生焦有较明显的影响。反应时间增加转化率和生焦倾向都增加,反应压力升高转化率变化不大,生焦倾向减少。尾油循环能进一步提高常压渣油的转化能力,但提高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渣油单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提高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的组成和物理/化学结构是影响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但渣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对渣油热反应体系中三类第二液相形成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渣油体系物理结构的固有稳定性越高,物理第二液相越不容易形成;渣油体系中原生沥青质和原生胶质的分子反应能力越低,化学物理第二液相和化学第二液相也都越不容易形成。据此,可以比较或估量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渣油热反应体系的生焦倾向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新型碱性阻焦剂对辽河减压渣油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FYX05A型高压釜作为间歇式反应嚣,考察了辽河减压渣油在435~480℃温度范围内的热反应性能。实验中通过产品收率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阻焦剂加入后产品分布的变化情况,确定阻焦剂的质量分数对原料热反应性能的影响。新型碱性阻焦剂加入后,辽河减压渣油的热反应性能明显改变,提高了轻油收率,焦炭、气体收率都有所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80℃, 阻焦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焦炭和气体产率最低,液体产率最高。并利用胶体分散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催化改质是在350~400℃的稠油中加入催化剂,使其分子中的C-C键发生断裂,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稠油平均分子量降低,胶质和沥青质总含量减少,以达到大幅度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和实现稠油管道常温输送的目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抑制缩合结焦副反应。选择油酸铁作为催化剂,在较优操作条件下(油酸铁质量分数0.1%,反应温度370℃,反应时间30 min),对稠油进行催化改质降黏。改质稠油黏度由原始的21 040 mPa·s下降到336 mPa·s,降黏率为98.7%,胶质和沥青质分别减少了11.3%和20%,饱和烃和沥青质分别增加了约16.1%和15.2%。凝点从20℃下降到-5℃,平均分子量从620降至450,有利于常温管道输送。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 Polylactide,oneoftheimportantbiodegrada blematerials,whichhasfavorablebiocompatibility andabsorption[1],hasbeenusedinimplant,chor dasericachirurgicalis,drugcontrolledrelease,boneinternalfixation,tissueengineeringetc[25]. Thepoly(L lactide)(PLLA)withhighrelative molecularmasswasobtainedbyring openingpoly merizationatpresent.Thatis,firsttheintermedi ateproduct(lactide)wasobtainedfromlacticacid, thenthepoly(L lactide)wasobtainedfrominter mediateproductbyring openingpolymer…  相似文献   

14.
对辽河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辽河常渣在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装置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反应后产物经常减压蒸馏后,分离为〈500℃馏分及〉500℃加氢尾油。采用柱色谱法将辽河常渣分别进行四组分及六组分分离,将辽河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六组分分离,测定了各个组分的酸值。结果表明,辽河常渣四组分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辽河常渣六组分中,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重芳烃中。辽河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六组分中,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其次是重芳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高压超声波反应器对惠州炼化的减压渣油进行超声波作用下的临氢热裂化反应,考察气相产物组成、液相产物组成、反应生焦SEM 形貌及元素分析,探讨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的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的气相产物收率无明显差别,轻油收率略有增加,生焦率降低;焦炭的颗粒棱角比较圆滑,出现孔道结构,说明在超声波作用下,渣油临氢热裂化反应主要按自由基热反应机理进行,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促使渣油发生裂化反应,因此轻油收率略有增加,超声波的机械效应使悬浮在渣油中的生焦前驱物剧烈震荡,阻止其聚合,从而减少了结焦;焦炭中Ni元素的大量增加说明了催化剂为结焦提供结焦中心。  相似文献   

16.
相对湿度和温度对铁锈硫化物氧化倾向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油储罐内壁的铁锈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储罐内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3O4(质量分数为27.8%)、Fe2O3(质量分数为61.5%)和Fe(OH)3(质量分数为10.7%)。模拟储油罐内壁铁锈和硫化氢的反应,改变硫化温度和实验样品的相对湿度,通过硫化物在氧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考察硫化产物的自然氧化倾向。结果表明,干燥或相对湿度大于20%的实验样品硫化反应所生成的硫化产物自然氧化性大幅度降低,氧化速度缓慢,对储罐安全构成的威胁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