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根据气井生产系统分析方法,得到采用小于某油管直径生产会扼制气井的产能;根据气井流入动态曲线和油管携水曲线的分析,得到采用大于某油管直径生产井筒会出现积液;综合考虑以上两点,便可得到气井合理油管直径;从而建立了既考虑地层能量的供给能力和井筒举升能力,也考虑井筒携液能力的气井合理油管直径计算方法,能更好地指导气井的生产.根据实例,说明了气井合理油管直径计算方法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气井出水是气藏开发中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出水严重将导致气井产能降低或积液停喷。通过对海上气井排水采气工艺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国内海上生产气田特点,初步提出了适合海上气井的排水采气工艺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提高海上出水气井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连续油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逐渐成熟,连续油管应用于页岩气井排水采气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上和技术上可行的工艺方式。连续油管可有效降低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排除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能,能较好地适应页岩气井后期排采。实施中应结合节点分析并综合考虑气井长期生产进行排采工艺设计,对于低产气井,需采用注液氮助排等手段配合连续油管激活气井排采。  相似文献   

4.
在气井生产过程中常会伴随气井出水现象,造成气井井筒积液,导致气井产能降低或气井完全停喷,从而影响气藏的采收率。排水采气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采气工艺,可有效解决气井积液的问题。通过分析常规和非常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原理,介绍各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油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气田气井普遍产水,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而正确预测产水气井井底压力是对这类气井进行生产动态分析和采气工艺设计的基础。考虑到不同数值计算方法会对产水气井井底压力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造成影响,以工程常用的气液两相管流H-B模型为基础,通过实例井对比了采用变管段长度增量形式的迭代法、变压力增量形式的迭代法和龙格库塔法计算井底压力的迭代次数和计算误差,并分析各种数值方法所适用的条件。结果表明,龙格库塔法在较宽压力增量范围内具有最佳的精度,而运算次数与迭代法相当,推荐其为产水气井井筒压降计算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压页岩气井油管出现腐蚀穿孔,影响油管生产携液能力,同时存在安全隐患。通常会开展检管作业,将异常油管更换为新油管,恢复气井正常生产。在检管过程中,控制好压井入井液量至关重要。通过对气井特征研究及现场压井实践摸索,分别从起管前、起下管过程中进行液量控制,既保证了施工井控安全,同时降低了压井入井液量,有助于气井检管后快速复产。  相似文献   

7.
气举阀排液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数量的不断增多,给气田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了诸多危害.为确保气田产能的稳定发挥,在现场展开不同系列的排水采气措施试验.介绍气举阀排液技术工艺原理,分析评价现场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储层改造液返排率,且在后期生产中可以实现气举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数量的不断增多,给气田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了诸多危害。为确保气田产能的稳定发挥,在现场展开不同系列的排水采气措施试验。介绍气举阀排液技术工艺原理,分析评价现场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储层改造液返排率,且在后期生产中可以实现气举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准确、及时地判别气井是否积液是确保含水气井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目前采用临界携液模型对气井积液进行判别,该方法对于已经积液的气井或通过措施排出积液后的井筒实际流动情况的预测与判别时常出错。基于气井能量和井筒需要的排液能量之间的协调,建立新型的气井积液识别方法及较为完整的气井积液识别体系。该方法结合气田生产数据,可对气井进行更为准确的积液判断和实时跟踪。用该方法对实例气井进行实时积液诊断,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非常吻合。新型积液识别方法的应用,对产水气井的正常生产和相关排水采气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基本原理,运用气体状态方程、质点力学和液滴破裂力学的基本公式,推导了气井优选管柱连续排液的数学模式,并编制了求解数学模式的诺模图。本文研究成果对提高产水气田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6井生产现状及各种性能参数的对比分析,确定C6井排水规模为300 m3/d,并优先推荐采用气举排水采气方案,当气井地层压力下降气举工艺不适应时,推荐采用电潜泵排水采气方案进行排水采气;通过对气田水回注现状及方案对比分析,确定C35井做为C6井气田水的回注井,并推荐采用“新建C39井~C35井气田水管线”改造方案进行气田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疆吉拉克气田真实油气流体、生产井段岩芯,测试了高温高压平衡油气相渗曲线、常规相渗曲线以及改进的考虑束缚气影响常规相渗曲线;建立了单井模型,分析了不同相渗曲线对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油气相渗曲线(平衡相渗、改进相渗、未考虑束缚气影响的常规相渗)对单井动态进行预测,所得结果表明三种相渗预测的气采收率相近,油采收率依次下降,近井地带凝析油饱和度依次上升;对正确选择相渗曲线认识气田开发,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方案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多数凝析油含量中偏低的饱和凝析气藏,多用衰竭方式开发,有的已处于开发中、后期,提高凝析气井产量和气藏凝析油采收率已成为关键问题.着重介绍了三种提高单井产量和四种注气开发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开发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凝析气藏的三点意见.望能加强该类气藏开发中、后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孤东二区浅层气藏为典型的浅层疏松砂岩气藏,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停产井增多,气井出砂出水严重,低产能井增多等诸多问题。通过进行气藏精细描述研究,分析浅层气藏的分布及开采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用状态方程模拟注气对凝析气藏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益是凝析气藏开发的目标,注气是防止凝析出从面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较好方法。以一个真实的凝析气藏为例,使用自行开发的PVTCOG软件和PR状态方程研究和对比了凝析气藏定容衰竭不同阶段,注干气、氮气及二氧化碳对露点的影响、对注气时机、对凝析油储量和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注入气影响露点的趋势不同,随注入气增加凝析油储量下降,但凝析油采收率上升,注入时机不一定是在于高于露点压力时最好。  相似文献   

16.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整体增压开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场蓬莱镇组气藏为一浅层中型整装砂岩气藏,经过9年多规模开发已处于开发中后期低压阶段,受管网压力制约,气藏产量递减迅速,稳产困难,为维持气藏稳产,在气藏可采储量研究基础上,采用ReO软件对气藏生产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了21种增压开采方案优化模拟,研究表明气藏以川孝161、163、156三个井区为单元进行整体增压开采可以维持气藏稳产,较自然开采可多采出天然气2.3447×108m3,气藏单井平均采收率可提高8.26%,气藏进行整体增压开采不仅能较快收回全部投资,而且能获得较好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7.
气藏的稳产水平研究是正确认识气田、科学开发气田的关键,稳产期采出程度的大小影响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对西部某低渗透气藏稳产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及因子的贡献率分析,确定了单井日产气量、采气速度和储最动用程度对稳产期采出程度的影响顺序及影响比例,为气藏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引入的因子贡献率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田开发中许多试验指标因不服从正态分布而进行方差分析依据小够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牙哈(YH)凝析气藏E+K区块M井组为例,建立典型井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气提高采收率主控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注采部位、注入介质、注气量、注采比、注气时机及压力恢复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模拟生产效果并对井组注气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上注?下采”、循环注气、注气量(30.50~36.60)×104 m3/d(年注气量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50%~3.00%)、维持较高地层压力(衰竭至不低于露点压力)等条件时,凝析油开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YH凝析气田注气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凝析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采气工程软件平台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气工程是指在天然气开采工程中有关气田开发的完井投产作业、井下作业工艺技术、增产措施、天然气生产、地面集输等工艺技术和采气工程方案设计的总称,是天然气开采工程中一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系统工程。为便于采气工程师在生产现场进行诊断、分析、设计,开发了“采气工程软件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开发背景、结构、主要技术内涵等方面的内容。采气工程软件平台的开发,为采气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对于裂缝性凝析气藏来说,由于压力下降至露点时析出凝析油,相态发生变化,加之驱动力、毛管压力、重力综合作用易发生渗吸、扩散现象,使得其渗流特征十分复杂,循环注气保压开采也会发生反常现象。通过裂缝性凝析气藏实例分析,研究了回注比、注气时机和注气年限对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注气阶段存在反常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注气阶段,回注比越大,注气越早,注气年限越长,凝析油采出程度越低;但当注气结束一段时间后,呈现随回注比增加凝析油采出程度变大的趋势,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回注比越大,注气越早,注气年限越长,疑析油采收率越高,明显优于衰竭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